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死因监测工作

死因监测工作


(二)年度日常工作要求
• 4、各级医疗机构死亡卡的报告应在15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
和网络报告。由县区疾控中心代报,要求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对死亡个案应填写完整的身份证号码并录入网络。 • 5、加强死因资料的规范性管理,应将全年死因资料进行整理
、归档,如台帐、死亡线索信息收集表、数据备份、培训(签
二、监测工作机构和职责
• 1、市级 机构:成立昆明市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职责:负责全市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和培训、监督 考核。 • 2、县、区级 机构:成立县、区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职责:负责全县、区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和培训、 监督考核。 • 3、医疗机构 (1)机构: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成立本单位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职责:负责本单位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和内部 培训、检查考核。 (2)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成立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职责:负责本单位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和对辖 区基层医疗单位培训、监督考核。 各级死因监测领导小组应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报告、例会、培训、督导检查 、考核、通报、档案管理等),死因监测领导小组应以单位红头文件下发。
89 39 76 65 78 55 48 76 66 71 48 41 32 76 59
5.6 12.0 2.0 1.1 0.4 1.7 0.0 2.6 24.0 0.0 1.2 0.0 18.0 1.1 5.4
1.04 1.46 0.0 0.0 4.89 0.33 0.07 0.0 0.8 0.0 2.45 0.07 1.49 0.07 1.97
• (三)培训与督导
1、部分疾控中心对基层培训和督导针对性不强; 2、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中心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
务站培训和督导不力;
三、建议及工作要求
• (一)近期工作要求
• 1、12月底组织开展一次全面的死亡线索收集,应收集包括民政 (殡仪馆)、社保、医保、公安和计生等部门的死亡信息名单,
第二部分
工作方案
昆卫疾控[2009]48号
一、目的
• 是研究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规律和进行人口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是制定社会经济及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评价人口健康水平及社会卫生状况 的重要依据,也是医学、人口学等科学研究的基础。人口死亡原因登记报 告所签发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简称《死亡医学证明书》( 下同),为政府进行人口和户籍管理提供客观和科学的法律文书文件,是 实现人口管理文明和法制化的重要内容。 • 1、建立持续、高效的昆明市居民死亡登记报告和死亡原因监测系统。 • 2、开展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了解昆明市居民病伤死亡水平、主要死因 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 3、分析、评价我市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 制定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卫生政策和疾病预防控制对策、评估 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工作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与网络报告名单对比查找出未报告的死亡个案漏报名单,将漏报
名单下发基层于2015年1月底前完成入户调查、审核和网络补报 工作。
• 2、县以上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报告数量
和质量,完成今年任务指标。 • 3、按时保证质量进行网络直报。
• 4、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
(2)家庭或其他场所死亡个案 在家中或其他场所死亡者,由所在地的乡村医生(社区医生)将死亡信息
定期报告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的防保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 体征和/或医学诊断,对其死因进行推断,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定期向居委会(村委会)或消息灵通人
通过网络对报告的死亡信息进行审核确认,并协助相关疾
控完成死因链的调整和删重。 • (2)死亡信息的查重: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月对本
辖区报告的人口死亡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确认
后删除。
(二)年度日常工作要求
• 3、督导与培训: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对辖区村或站的全覆盖督导不低于4次;乡镇卫生 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基层村或站人员的专 题培训不少于2次,重点对《调查表》”调查记录 栏”即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的内容进行详细调 查培训。
士了解本社区居民死亡情况,补充死亡信息,及时进行入户调查,填写《 死亡医学证明书》。 收集内容
(3)涉法死亡个案
凡非正常死亡或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需公安司法部门介入的死亡 个案,由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死亡证明,辖区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该地段预防保健工作的医生,根据死亡证明填写
死因监测工作
2014.11.6
内容
第一部分:工作进展 第二部分:工作方案
第一部分:工作进展
• 内容
• 一、工作进展情况
• 二、存在问题
• 三、建议及工作要求
一、工作进展情况
• 截至9月30日晋宁县死因监测网络报告,按报告按户籍 地址浏览报告1283例,粗死亡率4.59‰。如果按时间进
度计每月应完成0.5‰的任务,以9个月来计算粗死亡率
务站的督导,提高报告数量和质量。
三、建议及工作要求
• (二)年度日常工作要求
• 1、死亡信息收集 • (1)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至少不低于二次到民
政殡葬馆、公安和社保等部门收集死亡信息。
• (2)县以上医疗机构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院内漏报检查, 收集病案室死亡资料进行对比,查找漏报死亡病历及时
网络报告。
三、死亡监测工作内容及流程
• (一)监测报告对象 发生在昆明市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辖区内
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 (二)监测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 1、监测报告单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均为死因监测报告的责任单位
• 2、监测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均为死亡信息的报告人。具有职业医师资格的 医疗卫生人员方可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死亡医学证明书》。
• (4)信息收集内容 《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项目包括:
①一般项目:死者的年龄、性别、民族、国家或地区、有效身份证件类
别、证件号、个人身份、、户口地址、常住地址、生前工作单位、出 生日期和死亡日期、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死亡地点、死亡时是否处
于妊娠期或妊娠终止后42天内、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及住址或工作单
到、通知、日程安排、课件)和督导原始记录和小结以及全年 总结、综合分析报告等资料归档保存。
(二)年度日常工作要求
• 6、质量要求: (1)报告卡审核:要求审核率100%; (2)根本死因确定和死因编码正确率在95%以上; (3)死因诊断不明比例:小于5%; (4)死因编码错误比例:小于5%。 (5)卡片填写完整率应高于95%; (6)卡片填写错误率应小于5%; (7)卡片网上录入错误率应小于5%。 (8)迟审率应小于10%。
(三)监测报告程序
• 1、死亡信息收集 • (1)医疗卫生机构死亡个案 凡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 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做出诊断并逐项认真 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不明原因肺炎和死亡原因不明者必须将死亡者 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 明书》第一联背面的调查记录栏内。 住院死亡
90.7 62.0 77.4 88.8 76.6 70.7 17.4 92.4 42.2 56.7 79.3 30.3 57.6 79.8 64.5
73.3 56.0 73.4 59.7 67.3 91.2 67.4 56.5 78.0 40.1 45.8 92.2 63.9 54.2 65.1
0.2 0.8 1.1 0.3 0.8 1.5 0.0 0.0 1.9 0.1 0.6 1.3 0.1 0.5 0.7
应大于4.5‰。
表1
各县(市)区死因监测工作进展
户籍浏览报告数 811 2626 3095 1283 1208 2116 1378 2212 805 1004 1712 1082 1957 1751 23040 粗死亡率‰ 5.39 4.99 4.94 4.59 4.49 4.47 4.40 4.34 4.19 4.11 4.00 3.62 3.57 3.36 4.28
1.4
3.1 0 0 0

98.5
100 100 100 100
0
3.1 0 0 0
2.9
0 0 0 0
1.4
3.1 0 1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二、存在问题
• (一)死亡信息收集力度不足 • 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开展死亡线索收集;
• 2、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未主动开展死亡线索收集;
报告单位
合计 昆阳社区 防保所 新街 双河 古城
审核率
99.4 100 95.8 100 100
迟审率
5.2 8.3 4.7 6.4 1.5
表4晋宁县上半年死因监测工作报告质量 100 3.5 96.4 0 0 0 %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二街
宝峰 上蒜 六街 化乐 夕阳
68
88 138 80 70 61
• (二)报告质量 • 1、报告及时性差、身份证和多死因链完整性差;
• 2、存在死因诊断不明,存在心血管病缺乏诊断意义,存在伤害
外部原因报告不清、肿瘤位置报告不明和报告临床死亡方式(衰 竭)的情况;
• 3、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信息
收集不详细过于简单造成死因链推断错误及完整性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