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课件
创立殿试制
武则天改革科举制,在开设文举的同时也开设武举。为防止考生和考官 作弊,武则天创设了糊名制,这种办法行之有效,一直沿用至今。为了严防 选官舞弊,她还创立了殿试制度。
彩绘贴金陶武官俑
陕西省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
唐代彩绘涂金穿明光铠武士俑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始置武举制度。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科举制度的创立 科举制度的发展 科举制度的影响 课堂小结
导入
《科举考试图》
此图为宋人所画,根据画面可以想见唐宋时科举考试的情景。
科举制度的创立
科举制创立背景
1.九品中正制选官弊端严重; 2.隋统一后急需大批人才。
九品中正制
魏文帝曹丕
陈群
187~226.6.29
科举制度的影响
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科举制度的影响
1.为隋唐时期的繁荣提供人才 支持;
2.对以后的中国乃至世界都有 深远的影响。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状元卷
状元赵秉忠
1573~1626 青州府益都县(今山东青州市)人
中国科举制度自隋朝创立到清朝末 年废除,历经唐、宋、元、明、清,有 着1300年的历史。曾产生出700多名状 元,但保留下来的状元墨迹世间却只有 一张,那就是明代庄园赵秉忠的殿试对 策。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明算
试《九章》《周髀》《缀术》《缉古》, 通者及第。
制举:
贤良方能言极谏科;
皇帝特诏举行考试,目的是为了选拔特
皇帝亲试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
文辞秀逸科;
殊的人才。
风雅古调科。
常科考试程序:州府考试(初试)→尚书省考试(省试) →吏部考查量才任用
开设武举
创设糊名制
女皇武则天
624~705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
字长文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bó]州)人
颍川(今河南许昌市)人
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又
名九品官人法。这种官吏选拔制度由地方政府进行,选官标准全凭门第出
身。两晋南北朝沿用,至隋文帝废止,行之四百年。
推荐考察为主
《廿二史札记》谓:“魏文帝初定九品中正 之法;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由小中正品 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以上司徒;司 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3/52021/3/5Fr iday, March 05,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8:08:20 A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3/52021/3/52021/3/5M ar-215- Mar-21
只 注 重 门 第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刘毅传》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晋书·王沈传》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西晋·左思《咏史诗》
废 止 九 品 中 正 制
隋文帝杨坚
下 令 “ 分 科 举 人 ”
541~604
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
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止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将选
了选拔人才,另一方面又是为了控制人才。但根本
目的是为了控制人才,巩固其统治。
阿倍仲麻吕来华学经图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位于西安兴庆公园内
自唐至宋,及元、明、清,中国科举制度吸引诸多远邦近邻。进士及第
后,有的荣归故里,有的在中国入仕授官,有的在中国长期生活。阿倍仲麻
吕,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进士及第后仕于唐,逝世于中国。
1.科举制成为唐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 2.科举制基本特征 3.科举制的分类 4.唐朝科举制的一般特征 5.对录取者的任用
1.科举制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2.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与探究
学习活动
课堂讨论: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相同点: ①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 ②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 ③考试纪律严格。
初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后经不断扩建,至清同治年间巳形成一 座占地30余万平方米、考生号舍达20644间的中国最大科举考场。仅清代经过 江南乡试后考中状元者58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一半以上。唐伯虎、郑板桥、 吴敬梓、吴承恩、方苞、袁枚、林则徐、邓廷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陈独秀等历史名人均为江南贡院的考生或考官。
③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利,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 治基础,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史海拾贝
曲江盛会与雁塔题名
大雁塔 曲江流饮
曲江春晓
大雁塔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内,原名慈恩 寺浮图,或慈恩寺塔,为保存玄奘由印度带 回的佛经而建。
唐代科举取士,考中进士的人先在曲江 池举行宴会,叫做曲江会,然后集中到慈恩 寺在大雁塔下题名。他们先在一张方纸上写 上自己的名字、籍贯,推选一人写一篇记事 文,附在后面,然后再刻在大雁塔石碑上。
曲江盛会
曲江流饮
曲江春晓
雁塔题名
大雁塔 (陕西西安)
杏 园 宴
及第后宴曲江
唐·刘沧 及第新春选胜游, 杏园初宴曲江头。 紫毫粉壁题仙籍, 柳色箫声拂御楼。 霁景露光明远岸, 晚空山翠坠芳洲。 归时不省花间醉, 绮陌香车似水流。
大雁塔进士题名帖拓本
唐代进士及第后,要题名于大雁 塔,考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
shào
三十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
唐朝科举制度简表
考试级别 取 试 名 称
补
充
说
明
明经
考试三场:“贴经”(填空)、口试、 时务策。1/10
进士
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元”或“状 头”。1/60
礼部
明法(律学)
唐之法律有四种:律、令、格、式。
明字(书学)
先口试,通,乃墨试《说文》、《字林》 二十条,通十分之八者为及第。
——孙中山《五权宪法》
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 “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 的制度”。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 “中国第五大发明”。
——孙中山《五权宪法》
课堂小结
科举制的创立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选官制度 2.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3.科举制的正式创立标志
科举制的发展 科举制的影响
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唐朝大
将郭子仪就是武举出身。据统计,从唐武科正式开考,迄至清代光绪年间废
武科,有史籍可考的武状元共有171名。
唐朝彩绘釉陶文官俑
陕西省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
唐三彩文官俑
陕西省干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矣,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越南进士题名碑林
位于越南河内文庙国子监内
科举制度对日本、朝鲜和越南 曾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788年,朝鲜开始仿唐制实行 以儒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制度,直 到1893年才废除。
越南以儒学为内容,实行科举 考试是从公元1075年开始的,直到 1915年~1919年间才正式废除。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 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 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可见隋唐开创的科 举考试制度,对东西方都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广州科举考试的贡院
贡院,即贡士院,是科举考试的专用考场。科举制度产生之初,并没 有专用考场,省试一般在吏部南院举行。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转由礼部 掌管,开始建立贡院。宋哲宗以后,礼部、各州皆建贡院。明代贡院形制 已经规范化、制度化。清代沿用不变,府州县设试舍(考栅),京师及各 省城则设贡院。
江南贡院牌坊(南京市)
官的权力收归中央。
隋炀帝杨广
569~618 文帝杨坚次子
隋炀帝始设进士科,国家 用考试的方法以才取人,宣告 科举制度的诞生。
隋朝实行的科举制度,一 直为以后的封建朝代所沿用, 并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成为 封建国家选官的基本制度。
607年丁卯,大业三年 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 优敏,文才秀美”一条, 或即进士科之始。
不同点:
项目 隋唐科举考试 当今学校考试
科目设置
偏重文科
有文科、理科,设置较合理。
考试内容
偏重经书、诗赋,比较 脱离现实。
结合学生实际,有利于 学生全面发展。
考试的
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
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根本目的 缓和矛盾,巩固其统治。
选拔人才。
学习测评
C 1.科举制度创立于(
)。
A.三国
B.南北朝 C.隋朝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3月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3/52021/3/5Marc h 5,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3/52021/3/52021/3/52021/3/5
——沈起伟《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古代史卷)
zuǎn
杨纂……大业中进士举。
——《旧唐·杨纂传》
隋朝文官俑
头戴方帻[zé],上穿宽袖衣,下 着曳地裳,腰束宽带,脚穿舄[xì]。
科举制正式创立标志 隋炀帝开设进源自科科举制度的发展唐朝科举制度
分科考试 基本特征
择优录取
进士科
分类 常 科 明经科
唐太宗李世民
江南贡院号舍→
←江南贡院至公堂
在江南贡院中了举人, 就需跨过栏杆,谓之“鲤 鱼跳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