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财务知识-->在无形资产的确认方面,《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应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企业才能加以确认:1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强调了企业应能够控制无形资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

在无形资产的计量方面,明确规定:企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这些都是应特别注意的。

对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笔者试举几例,与大家探讨。

一、企业购入的无形资产企业购入的无形资产,应以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入账价值。

[例1]东方公司购入B产品的专利权,价款为元,发生其他相关费用2000元,价款已用银行存款付讫。

东方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借:无形资产——专利权贷:银行存款二、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例2]东方公司收到A公司的一项非专利技术投资,投资双方确认的价值为元。

东方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借: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贷:实收资本如果上例中东方公司是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A公司的无形资产投资,该项无形资产在A公司的账面价值为元,则东方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借: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贷:股本三、通过债务重组取得无形资产[例3]A公司因发生财务上的困难,无法支付东方公司3月25日到期的应付账款30万元,双方协商进行债务重组。

A 公司以一项专利技术抵偿东方公司债务。

东方公司在进行债务重组时发生相关费用1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东方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借:无形资产——专利权贷:应收账款——A公司银行存款1000四、企业自行开发取得的无形资产[例4]:东方公司从20xx年起研究开发一项新产品,至20xx年3月15日研究成功,共发生费用10万元。

3月20日,东方公司为该项新产品申请专利,发生注册费元,律师费5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东方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借:无形资产——专利权贷:银行存款更多文章兼职网 / zqwwk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发生的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五、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例5]东方公司收到A公司捐赠的专利技术一项,市场价格为元,资产转移过程中发生相关费用1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东方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借:无形资产——专利权贷:资本公积6700递延税款3300银行存款1000六、非货币性交易取得的无形资产[例六]东方公司以一项账面价值为6000元的专利技术换取A公司的账面价值为4000元的非专利技术,另发生相关税费1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东方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借: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7000贷:无形资产——专利权6000银行存款1000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无形资产,应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

如涉及补价,应当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1.收到补价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实际成本。

更多文章兼职网 / zqwwk2.支付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补价,作为实际成本。

七、无形资产的减值企业应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定期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未检查一次。

如发现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所替代,使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无形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下跌,且在剩余摊销年限内预期不会恢复等情形,企业应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并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可收回金额的部分确认为减值准备。

会计处理时,借记“营业外支出——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减值损失时,作相反的会计处理。

八、无形资产的出租[例七]东方公司向A企业转让其商品的商标使用权,双方签订的转让合同规定A企业按年销售收入的10%向东方公司支付商标使用费,使用期10年。

假设第1年A企业销售收入元,第2年销售收入元,这两年的使用费A企业按期交付。

营业税为5%,则东方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第一年:借:银行存款贷:其他业务收入借:其他业务支出500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500第二年:借:银行存款贷:其他业务收入借:其他业务支出1000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1000九、无形资产减值的追溯调整[例八]东方股份有限公司从2001年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该企业正在编制2000年的会计报表,根据新制度,应当对2000年会计报表的当年数及上年数进行追溯调整。

东方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未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人民币200万元,自1999年开始,分10年摊销,摊销前的市价为150万元,2000年未,摊销前的市价为120万元。

东方股份有限公司适用的所得税为33%,采用递延法核算所得税;按税后利润的10%计提法定公积金,按税后利润的5%计提法定公益金。

分析:东方股份有限公司20xx年应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50万元,摊销额应按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重新计算,计提减值准备前,摊销额为20万元,计提准备后,摊销额为15万元,二者相差5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和摊销额的差异这二项对20xx年损益的影响额为45万元(50—5),由此形成的所得税影响额为14.85万元,税后净利影响额为30.15万元。

20xx年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35万元,市价为120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15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前的摊销额为15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后的摊销额为13.33万元(即120÷9),二者形成的差异额为1.67万元。

计提减值准备与摊销额差异对20xx年税前利润的影响额为13.33万元(15—1.67),对所得税影响额为4.40万元,对税后净利的影响额为8.93万元。

东方股份有限公司应当进行如下会计处理: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9.08递延税款19.25无形资产6.67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65借:盈余公积5.86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86十、当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企业应该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企业进行房地产开发时,应将相关的土地使用权予以结转,结转时,将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一次计入房地产开发成本。

延伸阅读:无形资产主要的账务处理现行无形资产准则关于会计处理规定分析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财税处理目前营业税税目中转让无形资产的征税范围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分录怎样做?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的名片:我国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采用的是收益法中的总额法。

总额法是指在确认政府补助时,将其全额确认为收益。

一、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发生期间计入损益。

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人当期损益。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当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

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企业取得与资产的政府补助时,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先计入“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转入“营业外收入”。

1.取得货币性资产这是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最常见形式。

(1)一般的会计处理①收到政府补助时借: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贷:递延收益②购建长期资产时借: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贷:银行存款等③长期资产的使用期内借:递延收益贷:营业外收入注意:递延收益的分摊采用的是平均分配的方法。

(2)相关资产处置时递延收益的处理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其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不再予以递延。

2.取得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企业直接取得政府无偿划拨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相关资产。

(1)公允价值的确定①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注明的价值;②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没有注明价值或注明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较大,且存在活跃市场的,以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计量;③公允价值不能取得的,按名义金额(1元)计量。

(2)一般会计处理①收到政府补助时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贷:递延收益②长期资产的使用期内借:递延收益贷:营业外收入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在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递延收益进行后续分摊。

注意:综合性项目取得补助的处理企业因综合性项目取得的政府补助,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全部作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处理。

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的名片:我国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采用的是收益法中的总额法。

总额法是指在确认政府补助时,将其全额确认为收益。

一、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发生期间计入损益。

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人当期损益。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当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

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企业取得与资产的政府补助时,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先计入“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转入“营业外收入”。

1.取得货币性资产这是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最常见形式。

(1)一般的会计处理①收到政府补助时借: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贷:递延收益②购建长期资产时借: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贷:银行存款等③长期资产的使用期内借:递延收益贷:营业外收入注意:递延收益的分摊采用的是平均分配的方法。

(2)相关资产处置时递延收益的处理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其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不再予以递延。

2.取得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企业直接取得政府无偿划拨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相关资产。

(1)公允价值的确定①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注明的价值;②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没有注明价值或注明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较大,且存在活跃市场的,以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计量;③公允价值不能取得的,按名义金额(1元)计量。

(2)一般会计处理①收到政府补助时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贷:递延收益②长期资产的使用期内借:递延收益贷:营业外收入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在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递延收益进行后续分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