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保健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提高患者回归家庭后的生活质量。
方法:通过对100例住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患病因素进行分析,评估了患者健康知识的缺乏程度,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给予有效的健康指导。
结果: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使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保健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通过临床观察,了解到慢性塞性肺疾病患者严重程度与就诊的不及时、健康教育缺乏有密切的关系,对患者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能提高了治疗效果,使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6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0139-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
病情急且多伴有各种慢性病。
如不及时治疗可使病情进一步加重,从而引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肺性脑病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就诊不及时、健康教育知识缺乏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我们在患者住院期间加强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住院时间,使患
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1 临床资料
教育对象:我科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62~83岁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共100例,平均年龄73岁,男性65例,女性35例,存在肺部感染患者60例,合并其他疾病患者40例,治愈68例,好转32例。
平均住院天数12天。
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染,都伴有咳嗽、咳痰,心季气促等临床表现,胸片证实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征象。
2 原因分析
2.1 老年人呼吸系统退行性变化老年人由于呼吸道肌张力降低,肺活量减少,氧的利用能力下降,肺组织的修复机能减退,易发生肺部疾患[2]。
2.2 呼吸道自净作用下降正常人的呼吸道有完整的防御能力,而老年人的皮肤粘膜及支气管上皮均衰老而结构萎缩,呼吸道纤毛活动减少,降低了呼吸道的自净作用[3],使呼吸道对细菌和异物的抵抗清除能力降低。
2.3 神经系统反应及敏感性降低老年人由于神经支配中枢系
统疾病的影响,反应及敏感性降低,吞咽及咳嗽能力下降。
不能有效地排出过多的分泌物而流入肺内而引发肺部感染[4]。
部分老年人由于长期患其他慢性病,营养状况差,抵抗力下降,易被细菌侵入而致病。
2.4 生理机能减退老年人由于全自机能减退,对细菌引起的一系列炎性反应不敏感,如体温的调节,咳嗽反射等不能及时表现出来而掩盖了病情。
2.5 心理因素老年人因怕给子女增加负担,自行在家服药治疗,以至不能及时就诊而延误了病情。
3 健康教育
3.1 评估知识缺乏程度在100例患者中,文化层次各有不同,但我们发现文化层次的高低并不代表其对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是在接受教育的能力上有差别,同时我们针对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反应能力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育计划措施,有计划地反复教育,多次示范练习,直到患者掌握并熟练运用。
3.2 健康教育内容。
3.2.1 积极有效地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痰液引流对于老年患者是很重要的,老年患者常因不能有效地咳嗽或痰液粘稠而无法顺利地排出痰液。
因此应指导患者掌握主动有效的排痰方法。
3.2.1.1 鼓励有效的咳嗽指导并示范,嘱患者半坐卧位,先深吸气后敝住,然后借助用胸腹肌的力量在呼气时咳嗽,使肺底部的分泌物在震荡下产生痰液运动而将痰液咳出。
重复数次。
3.2.1.2 加强翻身叩背:采取2小时翻身一次,防止痰液坠积,同时配合叩背,以利于痰液排出。
间接地使附着在肺泡壁周围及支气管壁上的痰液松动脱出,以利于痰液排出,注意翻身时动作要轻
柔缓慢,不可过猛,应使患者感到舒适。
叩背动作要准确,用力适度,同时观察患者的呼吸、神志等情况。
对于神志不清的患者,在翻身前应吸净口鼻腔内的分泌物,以防止误吸。
3.2.1.3 湿化吸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通过湿化痰液可以有效
地防止痰液干涸结痂而阻塞气道。
方法如下:首先要保证室内的温湿度保持在22~24℃、50%~60%;补充水分,鼓励患者多饮水,可少量多次,并给予静脉补液,增加体内水分,防止气道干燥,痰液粘稠影响排痰而加重肺部感染,氧气的湿化,每日更换湿化瓶及湿化瓶内无菌蒸留水,及时应用雾化吸入装置,在生理盐水2ml中加入普米克2.5ml+爱喘乐2.5ml或生理盐水2ml加异丙托溴铵500mg或生理盐水蒸气ml加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5mg放入氧驱动雾化器容器内,进行氧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每日2次/。
吸入时嘱患者要尽量深吸气,随深而慢的吸气将药液送入终末支气管和肺泡,起到局部消炎和稀释痰液的作用,注意在吸入时正确,如出现痰量增多要及时协助将痰液排出,以防止发生窒息。
雾化器为一次性使用,一人一用。
3.2.2 指导患者及家属及时正确地留取痰标本正确地留痰标本,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理论依据。
嘱患者在晨起时尽量将呼吸道深部的痰液咳出(咳痰方法如排痰法),吐于痰标本容器内,并教会患者及陪人如何区分痰注与唾液,同时还要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护人员,护士要正确保留标本并及时
送检。
3.2.3 做好口腔护理对于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意识状态改变或长期卧床或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可使口咽部的细菌误入呼吸道而致吸入性肺炎。
据报道,未接受口腔护理的老年人与接受口腔护理的老年人比较患吸入肺炎的
可能性更大,因此应做好口腔护理,以降低老年人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性[5]。
方法应根据病情和生活自理程度,宣传三餐后漱口,口腔护理2次/日,及时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并观察口鼻腔粘腊有无异常,定期进行口咽部细菌涂片培养,测定口腔ph值等,合理选择漱口水及控制细菌的药物。
3.2.4 减少陪护及探视,保证患者充分休息,首先护理人员对家属和探险视人员的心情应给予理解,以取得配合,同时对患者及探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教,讲明在患者患病期过多的探险视不仅妨碍患者休息,使病房空气污染,增加交叉感受染机会而致患者病情加重,而且还可使探视同时致病,力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自我保护意识,密切了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通过各种途径控制探视人员的数量和时间,减少病区人员流动,对于重症肺部感染的患者病房应每日紫外线消毒,谢绝探视,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清洁及安静的休养环境,以保证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
3.2.5 营养指导:营养不良可引起呼吸肌无力,咳嗽咳痰能力降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易反复加重肺部感染。
患者在疾病初
期常因发热咳嗽等致食欲不振,此时应鼓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多饮水,并向患者讲解进食营养与疾病的关系,使患者掌握营养知识,提高肌体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3.2.6 加强锻炼,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老年人由全身机能的减退,体质较弱,对于寒冷空气的耐受性很差,多患者入院时衣服穿得多,温度较高时患者应不愿意减穿衣服,担心受凉,导致出汗多,应及时擦干汗液、更衣,此时护理人员应耐心向病人解释衣服量应随室内温度变化适量增减,且衣服太多不宜机体散热,还可因不断地更换衣服而增加受凉机会。
更衣时防受凉,应指导患者在平时应注意加强机体体能锻炼,同时增强耐寒能力的锻炼。
如增加适量的室外活动等;在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到公共场所,避免与流感患者接触,如出现咳嗽发热等证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应注意随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受凉。
4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护理强调人是一个整体,应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转归,对患者能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老年肺部感受染患者常常由于同时患有一种或多种其他疾病,加上不同的家庭因素,情感比较复杂多变,容易产生悲观、失落、孤独、思虑、恐惧、急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针对老年
人的这些独特的心理特征,除了给予精心护理外,还要用无微不至的女儿般的关心体贴,用热情温馨的语言来化解老人心中的阴影。
同时也应取得老人亲属的支持配合。
共同为老人营造和谐的治疗修养氛围。
使患者能够更快更好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5 小结
在对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除对入院介绍和出院指导外更重要的一环是根据疾病人不同阶段
所表现出不同需求进行指导,并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临床治疗护理的全过程,使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其中,建立一种指导一合作或参与的护患关系,出院后并进行电话随访指导。
通过对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不仅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了住院时间,更重要的是使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保健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45~50
[2] 张彩虹,何国平,王秀华,等,慢必阻塞性肺疾病自我管理行为的分析[j],华护理杂志,2009,44(5)427~430
[3] 刘秋云,赵静,王苑,等,健康教育及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j],2009,44(5)435~437
[4] 马金凤,赵秋利,刘美芳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
效能的护理指导[j],2009,44(5)438~440
[5] 刘晓联,靳晓玉,预防老年人吸入性肺炎的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 2002,37(2)140 ~141
作者单位:517000 河源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