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配音艺术的想象空间摘要:本文以配音艺术的想象空间为研究对象,从配音的理论研究出发,分析配音艺术对影视作品的想象空间的形成,配音是作为“声画艺术”的影视所独有的特性,是一部成功影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人脑中形成空间形象,具有形象塑造和场面刻画功能,在观众头脑中形成丰富的想象空间。
在影视制作中,配音可以用来表达和揭示影视主题,具有积极的塑造作用,可以充分发挥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它可以生动地展现人物的表情,表达心中深邃的情意,还可以通过场面音乐氛围的营造来表达某个情景和场景。
配音具有艺术刻画功能,音响会增强画面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配音具有营造想象空间的作用,影视作品中的想象空间营造需要高超的配音艺术,主要体现为深入分析、理解影视作品是配音的前提,积累广博的知识是配音的基础,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配音的基本要求,对配音基本功的掌握是给电视专题片配音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配音艺术;想象空间;意义;对策一、引言配音是一种纯语言的创作过程,配音艺术是一种语言艺术。
配音艺术可以在影视作品中形成广阔多彩的形象空间,展示着绚丽的多维场景、表达着深邃的人物心灵,是影视作品艺术传达的重要媒介之一。
因此研究配音艺术中的想象空间,探究提高配音艺术的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配音艺术的想象空间为研究对象,从配音的理论研究出发,分析配音艺术对影视作品的想象空间的形成,从实践出发探究配音艺术的有效策略。
二、配音的定义及特点配音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人物台词或者画面自然音响来搭配声音,对于展示画面的氛围和情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配音既是语言艺术则必备语言艺术的共性,它和话剧、影视剧、广播剧等在用语言表达人物倩感、塑造人物个性方面都有着相同的创作规律。
配音是作为“声画艺术”的影视所独有的特性,其生动性、是一部成功影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区别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之一。
配音是以声音为表达手段的艺术活动,节奏是配音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种重要表达技巧,主要表现在有声语言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回环往复。
配音员在具体的配音过程中把握好节奏是前提,首先要引发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重要的是把握有声语言的变化,这变化不同于停连、重音,也不同于语气,要着眼于回环往复。
配音是高超的语言艺术,既符合日常语言的规律,又要注意书面语言的科学性,吐字清晰流畅,呼吸运用自如,善于驾驭自己、善于驾驭精神,从语言表达的功底和镇静、机敏的应变能力等诸多方面全面把握。
是观众在看不到配音员配音时的面部表情、衣着打扮、手势动作情况下进行的一种“隐形”劳动[3]。
观众只能从配音员的语言声音里来了解、感受配音员的情绪和喜怒哀乐。
因此,配音员必须以饱满的激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来工作,既要树立话筒前的自信心和良好形象,还要心中装着观众,增强话筒前的对象感,决不能因配音员不出镜而在为专题片配音时就掉以轻心,放松自己,无精打采。
话筒前的工作光荣而责任重大,应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充分调动自己饱满的情绪,去对待每一篇稿件。
优秀的配音员会很有体会地认为既便你的面前只有话筒,你也要把它当作有观众看着你,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份责任。
配音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把人物台词的意思声情并茂地体现出来,使观众闻声驻足、喜闻乐见、产生共鸣,留下深刻印象。
因此,配音具有主题的显现功能,创作意图原意、主题、中心思想以及整部片子的创作意图都具有形象感。
演员在认真研究剧本,把握角色的思想情感、个性特征和行动线索,同时还要针对原片演员的表演不断地调整、修正自己对角色的认识,以确保最大限度地、真实地反映原片的风貌,努力使配音做到以声动人、声情并茂,给观众以审美享受和智慧启迪,达到声像结合的最佳效果。
三、配音艺术中的想象空间影视作品中的配音丰富多彩,包括人物台词配音和场景声音效果营造,但目前对配音的分类方法并不统一,对配音的艺术分类标准不一。
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的孙欣在其《影视同期声录音》一书中按照《电影艺术词典》与《现代影视技术辞典》中对配音的分类方法,认为影视作品中的配音分为语言、音乐、音响三大类,较好地分清了影视作品中配音的种类。
1.角色塑造的想象空间配音是一种有效的可以在人脑中形成空间形象的手段,配音具有形象塑造和场面刻画功能,在观众头脑中形成丰富的想象空间。
配音具有情景营造的功能,可以在影视作品中形成丰富的想象空间,还可用来对画面的表现进行补充和丰富。
语言和声音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的联想,在音乐的抽象性中,“它给人以理性的美感情绪,激励每个观众根据自己的体验、志趣和爱好去展开联想,通过联想而补充丰富画面,使画面更加生动、更富有表现力”[1]。
2.配音环境中的想象空间音乐和声响不但具有空间上的造型功能,而且通过场面的营造具有很强的表情功能,通过人的耳朵和大脑,原本看不见的音乐可以转化成人的视觉,而且视觉所展现的场景随音乐的变化而变化,就如电影画面的移动、切换、转场一样。
配音在影视作品中的表情达意具有强烈的感情和情绪色彩,这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是画面所无法表达的。
在影视制作中巧妙地利用音乐的表情作用,激发观众丰富的形象空间,可以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调动观众参与片中情节、内容的积极性。
例如像《卡萨布兰卡》就是借助了经典的旋律来唤起观众的回忆,从而旋律和配音已经成为经典的影片内容,成为营造典型形象、塑造的经典人物的重要手段。
四、配音艺术的想象空间和其他想象空间的区别(一)配音想象空间的语言特性在影视制作中,配音是用语言来营造想象空间、表达和揭示影视主题的,语言对环境具有积极的塑造作用。
例如当我们听到《二泉映月》时,我们会从乐曲中感到一种凄凉和悲苦,这就是表情我们还可以从中体会到旧社会艺人那种辛酸的生活和心灵的痛苦,这就是表意我们还可以通过这支乐曲联想到凄楚萧瑟的江南风景,联想到那个瞎子阿炳在大街小巷卖艺的情景。
配音员对人物的心理的把握和展现,能生动地揭示戏剧的规定情境,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
配音员对戏剧人物的展示,主要是语言交流和动作交流两个方面。
每一个好的配音员,具有一种特殊灵敏的感悟能力,能够以特别适宜的语气,把角色此时此刻在规定情境中的内心情感恰到好处地传递给对手,传达给观众。
例如老舍对当代戏剧影视发展的影响首先集中在“京味”特色方面,其代表作《龙须沟》就塑造了程疯子的鲜明人物形象,程疯子的心理特征的配音对于话剧的主题具有彰显作用,在日军投降后,程疯子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歌喉了,穿上了一身新行头,高兴地去茶馆开唱。
配音员通过对程疯子穿上新衣出去时,眉飞色舞的台词展示了人物的内心心理活动。
在程疯子被打后面对自己心爱的手鼓嬉笑怒骂的语言刻画都生动地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展现出了话剧对旧社会的鞭笞。
(二)配音想象空间的情感性在立体交叉的影视语言环境中,人物台词与画面、音乐、同期声等表现手法相互补充地表达主题、塑造形象。
解说词扩展了画面的信息,能唤起观众的理解和想象,与画面相辅相成,相互交融。
配音艺术可以充分发挥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它可以生动地展现人物的表情,表达心中深邃的情意,还可以通过场面音乐氛围的营造来表达某个情景和场景。
音响是比音乐更具形象性的配音,它的空间造型比音乐来得更具体、更真实、更易把握,当人们一听到这配音时便会联想到它所对应的场景。
例如,也就是说,例如,汽车的喇叭声,大海的潮水声,刮大风和吹微微细风的不同风声,自由市场鼎沸的人声等,这些自然音响都是影视作品展示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情景烘托因素。
(三)配音想象空间的广阔性配音具有艺术刻画功能,音响会增强画面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电影从有声音以来,配音一直是展示画面不可缺少的因素,将音响加载在画面上,可以逼真地显示画面的生活氛围,显示画面的意义。
例如,画面是旧社会一位十八九的女孩在大街上卖身葬父,而画面外传来的配音是同情声,还有啧啧的讥讽声。
虽然在画面上看不到这些发出不同配音的人,但在观众的想象中这些人是在围观着这个女孩。
而在这里由于同情声和啧啧的讥讽声的运用,画面的空间被扩大了,使这个卖身葬父的女孩的这个画面中不再单调而是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从上述例证中可以看出,配音不但具有创造画面形象的能力,而且如果将特定的配音加载或赋予某一画面上,那么画面原本具有的意义和内涵不但被丰富了、生动了,而且也可能被改变和修饰。
配音艺术涉及的内容很广,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自然风光、人物风貌等等。
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创造的过程也是演员的思想情感和角色的思想情感矛盾统一的过程。
演员必须把角色的一切变为自己的第二天性,才能创造出真实的形象,只有依靠演员对于生活的认识和体验,通过生活的“情绪记忆”,以唤起“想象”。
[2]配音员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对人物台词进行分析、综合、比较、鉴别、理解,才能迅速准确地判断、把握影视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作用。
才会在配音解说时底气十足,取得好的效果。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说:“主持人不应该比记者懂得少,只应该比记者知道得多,另外多了一项话筒前的本事。
”一个优秀的配音员知识要广博,广泛涉猎,博采众长。
有广博的知识做底蕴,才能形成敏锐的观察和思辨能力,才能触类旁通、旁征博引,才能在电视解说配音中游刃有余,增加专题片的份量和厚重感。
有了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配音员在给电视专题片解说词配音时才能高屋建瓴,才能有新的角度、新的切入点、新的表达方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结论综上所述,配音是语言的艺术,配音是作为“声画艺术”的影视所独有的特性,是一部成功影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人脑中形成空间形象,具有形象塑造和场面刻画功能,在观众头脑中形成丰富的想象空间。
在影视制作中,配音可以用来表达和揭示影视主题,具有积极的塑造作用,可以充分发挥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它可以生动地展现人物的表情,表达心中深邃的情意,还可以通过场面音乐氛围的营造来表达某个情景和场景。
配音具有艺术刻画功能,音响会增强画面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配音具有营造想象空间的作用,影视作品中的想象空间营造需要高超的配音艺术,主要体现为深入分析、理解影视作品是配音的前提,积累广博的知识是配音的基础,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配音的基本要求,对配音基本功的掌握是给电视专题片配音的重要手段。
只有这样配音员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练自已,使自己能成为合格的、优秀的配音演员,充分展现配音艺术带来的想象空间功能。
参考文献[1]李力宏.表演艺术之有声语言再创造——影视剧配音创作浅析.《当代电影》2007 第6期.[2]王明军.带着镣铐的舞蹈——论影视配音艺术创作的制约性与适应性.《现代传播》.2006 第6期.[3]周向东.看不见的艺术.《中国科技博览》.2010 第24期.[4]程宣霖.中国电影配音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发展对策.《电影文学》.2011 第5期.[5]欧阳宏生、闫伟.论电视艺术的学理重构[J].现代传播.2010(2).[6]黄勇.广播电视属性:建构一个科学的概念体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4).[7]张晶.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尺度[J].现代传播.2010(3).[8]洪艳、刘友林.电视奇观的美学批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9).[9]张兴成.“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后现代性电视媒介与当代审美文化变革[J].电视研究.2010(11).[10]陆小华.媒介融合时代的多现场电视直播报道[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2).[11]李戈.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直播的商业盈利模式[J].电视研究.2010(6).[12]万卫、陈力.在主流电视媒体上搭建民众影像的话语平台兼论《人与社会》栏目的创新发展.电视研究.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