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8--15思维导图(共12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8--15思维导图(共12张)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 卫战的胜利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 第二战场开辟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 认为,青 铜器在 商周时 期被视 为“政治 的权力 ”。可 推断,商 周时期 青铜器 主要用 作(
•
3.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 社会,“ 家给人 足,居则 有室,佃 则有田,薪则有 山,艺 则有圃 ……婚 媾依时,闾阎安 堵,妇人 纺绩,男 子桑蓬 ,臧获 服劳,比 邻敦睦” 。该材 料反映 的农业 经济状 况是(
)
•
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
•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
•
①石斧 ②耧车 ③骨镰 ④曲柄锄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
答案:A
•
解析: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 业时期 的生产 工具非 常简单 ,主要 是石斧 和骨镰,耧车在 西汉时 才开始 出现,曲 柄锄属 于铁制 生产工 具,原始 社会没 有使用 铁器,所以① ③符合 题目要 求,故答 案为A项。
第14课打击向罗马进军 墨索里尼法西斯专政1922
西 斯 国 家
经 济
德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内独裁外扩张 国
1933年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欧洲策源地形成
的危 侵机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略 扩 张
打 击
日 1936年,广天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 本 ,亚洲策源地形成。
凯末尔革命
埃及的华 夫脱运动
墨西哥的卡 德纳斯改革
1920 抵制 拒绝 提倡 拒绝
1930 文明
不服 从运 动
1923 年7月 《洛 桑条 约》
1923
年10 月凯 末尔 改革
1918
年扎格 鲁尔提 出独立 要求
1922 年,英 国有条 件地承 认埃及 独立
1917 年宪 法未 得到 有效 执行
1934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巴
爆发: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1914年7月
尔 干萨
交战双方: 德国、奥匈帝国等对英法俄意塞等
半 岛
拉 热
主战场及战线: 欧洲、东西南三条战线
争 窝 典型战役: 1916年 凡尔登战役
夺事 的件
1917年 美国参战、俄国革命退战
焦 点
战争结局: 1918年11月 德国投降 协约胜 同盟败
•
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 点。材 料“佃 则有田” 说明土 地没有 过度集 中,故A项错误;材料主 要讲述 男耕女 织的小 农经济,没有涉 及土地 兼并现 象,没 有反映“ 有田者 无力可 耕”,故B项错误;材料讲 的是江 南乡村 社会自 给自足 、男耕 女织的 小农户 个体经 营的农 业经济 状况,故C项正 确;材 料讲的 是佃户 租地主 的土地 耕种,地 权和劳 动者没 有契合,故D项 错误。
)
•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
答案:B
•
解析:本题考查商周青铜器的铸造。根 据材料 “青铜 器在商 周时期 被视为‘ 政治的 权力’”可 知,青 铜器作 为礼器 是政治 权力的 象征,故 B项正 确。
•
2.(2017·4浙江选考,1)中国农业从远古 洪荒走 来,经历 了“刀 耕火种”“ 牛耕铁 犁”等 阶段。 下列项 中属于“ 刀耕火 种”阶 段的耕 作工具 有(
性质: 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激 化 俄 国 社 会 矛 盾
二月革命1917年3月 推翻沙皇统治
十月 革命 列宁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6-7日 苏维埃俄国政府成立1917年11月7日晚 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俄
华盛顿
美国
主导国
美、英、法 日、意、荷 比、葡、中
针对中国问题的 《九国公约》等
华盛顿 会议
意义
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 平洋地区的关系。重建战后国际新秩 序,形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经济方面 1921年新经济政策恢复经济
苏 联
列 宁 政治方面
1922年底,成立“苏联”
的
1928-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由
社 会 主
工业化
斯
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
义 建 设
大 农业集体化 20世纪30年代初起
林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苏联模式 标志着苏联模式(斯大林模
式形成
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印度的非暴力 土耳其的
不合作运动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 8----15课
思维导图
(共12张)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两 次 工 业 革 命 的 推 动
欧 洲 成 为 世 界 经 济 中 心
竞 争 与 争 夺 中 矛 盾 重 重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三国 同盟
争 夺 殖 民 地
英国
法国 俄国
军备竞赛 争夺霸权
三国 协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各国矛盾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时间: 1933年开始
目的: 消除经济危机
罗
斯 特点: 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福 新 内容: 整顿金融;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政
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社会福利
意义:
经济复苏,工业恢复,就业增加,人民生活改 善。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人民的
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年卡德 纳斯改 革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20
世
纪 20
经
年济
代危
经机
济
繁
荣
原因: 时间:
贫富差距过大,生产过剩股票投资过度;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根源。
1929年---1933
范围: 从美国开始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危害:
工业产量下降;贸易额减少;企业破产, 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穷人艰难度日,食不果腹,衣不御寒; 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巩固新政权
第10课 《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1919年1-6月
凡尔赛宫 劳合・乔 治 克里孟梭 威尔逊 《凡尔赛条约 》
巴黎 和会
决定建立国际联盟
战胜国的分赃会议
凡尔赛体系,确立 了战胜国在欧洲、 西亚和非洲的国际
新秩序。
第10课 《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1921年10月--1922
1937年7月7日全面侵华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德 国闪击波兰英 法对德宣战
1940年5月 法国战败
1941年6月德 国突袭苏联
1941年12月 日偷袭珍珠港 美英对日宣战
全面
第
爆发
二
西欧 沦陷
次 世
规模 扩大
界 大
最大
战
规模 胜利
联合 对敌 战争 转折
夹击 德国
协调 争胜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 言》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