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 2019年第3期(中)HENANNONGYE30林业科学LIN YE KE XUE桉树食叶害虫综合防控措施覃荣武(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永州林场,广西 马山 530606)摘 要:桉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要的短周期工业用材林树种,种植面积属全国最大。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桉树林中的食叶性害虫发生普遍,有的危害严重,对速生丰产桉树林构成威胁,不得不引起经营者的重视。
基于此,根据生产实际,本文介绍桉树食叶害虫的主要种类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桉树;食叶害虫;防治桉树属桃金娘科桉属,因其具有生长快速、树干通直、适应性强、用途广泛及经济效益好等优点而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的重要树种。
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桉树种植面积近200万hm 2,居全国之首。
近10年来调查发现,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面积营造桉树林后,在桉树林中为害的食叶害虫频繁发生,有的严重为害,使林木的光合作用和速生丰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桉树产业稳定增收的障碍因素。
下面是笔者根据近10年于工作的林场和周边群众桉林基地开展对害虫危害状况的调查监测和防治工作经验,主要介绍以为害桉树叶片为主的食叶害虫种类及其防控措施,以供在生产实践中参考。
一、桉树林中常见的食叶害虫在桉树第一二三代林中,常见的食叶性害虫有油桐尺蠖、桉小卷蛾、小用克尺蛾、大钩翅尺蛾、同安钮夜蛾、绿黄枯叶蛾、白裙赭夜蛾、灯蛾、大斑芫菁、蝗虫、金龟子、蓑蛾和毒蛾类。
(一)油桐尺蠖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 又名量步虫、油桐尺蛾,属鳞翅目尺蛾科。
该虫成虫每雌可产卵两三块,每块有卵数百至1 000余粒,繁殖力较强。
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幼虫期6龄,3龄前食量较小,4龄期后食量大增。
该虫除为害林地上的桉树外,还可取食林下的荷木、山苍子、白背桐、桃金娘和盐肤木等多种杂灌木,是一种典型的杂食性食叶害虫。
该虫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发生三四代,以蛹在树盆周围入土越冬。
害虫在林中的发生规律是起始传入性、杂食性、初期隐蔽性、大龄暴食性以及转移危害连片性。
受该虫严重为害的林分,每年损失木材 1 m 3/667 m 2以上。
该虫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均有过大面积发生的报道,是桉树的主要灾害性害虫[1-3]。
(二)小用克尺蛾小用克尺蛾[Jankowskia fuscaria (Leech)],属鳞翅目尺蛾科,幼虫六七龄,背面各节间有白色环纹,是该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小龄幼虫啃食叶肉,大龄幼虫嚼食叶片,发生严重时常将全树或局部林分叶片吃光,导致大面积枯梢、枯枝,甚至死树。
该虫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年发生三四代,在华南地区桉林中经常大面积暴发成灾,已成为桉树主要的灾害性害虫之一[1]。
(三)大造桥虫大造桥虫(Ascotis selenaria Denis et Schaffmuller )又名棉大造桥虫,属鳞翅目尺蛾科。
该虫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一年发生五六代,产卵块状,以蛹在土中越冬。
该虫常以油桐尺蠖、小用克尺蛾等混合发生,常导致上百公顷桉林叶子被吃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近年来,大造桥虫已成为桉树主要灾害性害虫之一[1]。
(四)白囊蓑蛾白囊蓑蛾(Chlioides kondonis Matsumura)又名棉条蓑蛾,属鳞翅目蓑蛾科。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护囊内越冬,6—9月为幼虫严重危害期。
除为害桉树外,还可对多种林木、花卉和果树带来危害。
幼虫啃食树叶和嫩梢皮层,害虫种群密度高时可将全树甚至局部林分叶子吃光,影响林木生长。
2018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合山、柳州、百色等地曾出现该虫大面积严重为害的情况[1]。
二、桉树食叶害虫综合防控措施在桉树林中,食叶害虫有的是单独发生的,但多是两三种以上混合发生。
因此,在制定防治措施时,要根据害虫的危害特点及其生物学特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才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在实践中,大家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一)加强监测,抓好虫源地的调查和控制工作害虫对初造林地的危害,多是从周围的杂灌林区传入。
因此,在初造林一两年,主要是经常了解虫情发生动态,重点做好林地周围虫源地的调查和控制工作,争取做到在害虫发生尚处于小范围、量少、虫龄低和传入危害前进行控制,从源头上防止害虫从虫源地向附近新林区转入、扩散。
(二)巧用营林措施及时防治对尺蛾类等具有入土化蛹过冬习性的害虫,对于前两年发生量大且危害比较严重的林分,根据害虫蛹出土羽化规律和林地调查监测情况,在来年3—4月,以越冬蛹尚未羽化出土时于树盆内进行中耕翻土并结合施肥,翻土深度不低于10 cm,以压死一部分越冬蛹,同时能快速恢复植株的生长能力,提高林木的抵抗力[3]。
(三)诱杀成虫,清除卵块尺蛾科害虫成虫产卵多呈块状,1.7 m 左右的枝节缝隙内,(下转第49DOI:10.15904/ki.hnny.2019.08.01849河南农业 2019年第3期(中)HENANNONGYE生态农业SHENG TAI NONG YE控制其含量,避免超标,从源头上减少农药、化肥所导致重金属污染问题。
其次,加强对农业从业者的培训。
通过科学、合理地控制农药、化肥等产品的使用量,减少土壤出现重金属污染问题。
同时,重视有机肥料的推广和使用,大力引导绿色农业的发展。
再次,采用“对症施药”的原则,对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选择最佳的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最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大棚塑料、塑料地膜等产品,使用后应尽快进行清除,避免其对土壤造成污染。
(三)引入科学的技术手段治理土壤污染问题当前,针对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治理时通常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是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存在状态,通过固化重金属的方式,避免其在土壤中不断迁移或者被植物吸收,减少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扩散,避免其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危害。
二是利用特殊的植物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吸收,再将植物移除,从而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
此外,还可以采用客土、换土等方式,对污染较严重、污染区域较小的土壤进行重金属污染根治。
三是向土壤当中加入一些改良剂或者抑制剂,通过化学修复的方式,使得重金属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或者沉淀,从而降低重金属对农作物的危害。
或者利用改变农田的耕种制度,避免重金属被植物吸收,从而影响农作物的质量。
四、结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土壤环境污染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尤其是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导致农产品质量降低,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因此,相关工作者必须重视土壤环境的污染监管,采取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手段,加大对重金属污染源的控制,提高污染治理技术,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陈梅.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及防治探讨[J].南方农机,2017 (4):164.[2]谢聪.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16(8):84.[3]姜森.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J].吉林蔬菜,2015(9):35-36.方式清除卵块,能有效压低虫口基数。
(四)对重点危害区域实施化学防治,治点保面经常对面上进行调查监测,重点加强林边林缘的巡察,对于害虫发展迅速的虫源地和严重危害的地块,采用能快速压制害虫密度的化学防治方法。
采用化学防治方法的关键是选好药剂品种、选对用药时间、用好喷药方式、药后检查效果这几个环节。
油桐尺蠖、小用克尺蠖幼虫3龄期前抵抗力弱,对常规的药剂常较敏感,此时利用具有触杀、胃毒作用的农药即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一般利用菊酯类、苏云金杆菌、灭幼脲、阿维菌素等对环境友好药剂混配使用[4-5]。
喷药方法是依据林木的高度,可采用喷雾、喷粉、喷烟或者应用无人机方式防治。
对防治效果的检查,关键是设置好能反映实际防治效果的观测样地,对观测样地做好药前和药后 防治效果考核指标,对于防治效果达不到80%以上的林分,综合面上调查结果,必须在短时间内执行补治。
(五)保护天敌,发挥其对害虫的控制作用食叶害虫卵期、幼虫期及蛹期在林地中均有对其有控制作用的天敌,如黑卵蜂、赤眼蜂、马蜂、土蜂、胡蜂、猎蝽、螳螂、鸟类和大黑蚁等[1],需对这些天敌加以保护和利用。
方法是在林地内适当保留多样性的植被,保留沟边和边缘杂灌木,禁止外来人员进入林地内捕鸟挖蜂。
因害虫具有咀嚼习性,在害虫幼虫危害期,常易受到病毒、细菌等感染,当调查发现害虫被核型多角体病毒(虫体倒挂流脓)或者细菌(虫体软腐发臭)寄生率在30%以上时,就不要再采取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以促进两者的自然扩散能力,提高其持续控制作用。
近几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某林场经营的桉树林近3 000 hm 2,按上述措施进行防治管理,害虫危害面积控制在5%以下,没有出现成灾现象,与不采取科学措施进行防治的周围桉树林分相比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提高了木材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1]奚福生,罗基同,李贵玉,等.中国桉树病虫害及害虫天敌[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韦林.速生桉大害虫:油桐尺蠖[J].广西林业,2006(1):48.[3]黄乃秀,吴介放,朱海波,等.广西桉树林中油桐尺蠖的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建议[J].广西植保,2010(2):19-21.[4]梁光祥,何国业.油桐尺蠖危害桉树用灭幼脲Ⅲ号防治试验初报[J].广西林业科学,1998,27(3):146-149.[5]蓝裕光.桉叶害虫:油桐尺蠖[J].科技资讯,2008(27):128.(上接第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