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方法和原则摘要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建立一套能够量化温室气体排放的系统是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基础。
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已有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与管理的标准,探讨符合化工(纯碱)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和评价原则。
化工产品是高耗能的,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两极冰川融化,气候发生变化。
温室气体指的是在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的热幅射及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热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等。
它们的作用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
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
水蒸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氢氟氯碳化物类(CFCs,HFCs,HC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一氧化碳、臭氧等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
水蒸汽(H2O)是含量最高的,在大气压中约占1到4KPa,地球低层大气中的水蒸汽气压直接受地球海洋表面水的温度影响,通过大气形成水循环,由于水蒸汽主要是自然产生的,人类活动产生的水汽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现在所说的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是指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氢氟氯碳化物类(CFCs,HFCs,HC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六种。
本人于2014年8月份中旬参加了中国石化“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方法”评价会,现就理解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方法和评价原则作一探讨。
1、术语和定义1.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Direct GHG Emission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主要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包括固定燃烧排放、移动燃烧排放、工艺排放和逸散排放。
1.2固定燃烧排放Stationary Combustion Emission企业生产电力、热力或蒸汽以及加工工艺物流、热流体等所需要的固定燃烧设备所造成的排放,如锅炉、工业窑炉、热媒炉、反应加热炉、燃气轮机、补燃式废热锅炉等等。
1.3移动燃烧排放Mobile Combustion Emission企业运输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的排放,如通勤车辆、厂内运输车辆、叉车、铲车等。
1.4工艺排放Process Emission也叫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原材料在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除燃料燃烧之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如乙烯氧化生产乙二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己内酰胺生产过程中N2O的排放。
1.5逸散排放Fugitive Emission企业生产设备接缝、密封有意或无意泄漏,以及废水处理等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如制冷和空调器设备产生的冷媒体泄漏。
1.6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indrect GHG emission related to Energy企业消费的净购入的电力、净购入热力或蒸汽而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排放不在企业内部产生,不属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排放。
企业购入后如转供其他企业,应从购入数量中扣除。
但本企业产生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部分外供其他企业的电力或热力,则不应从本企业排放量中扣除。
1.7温室气体回收利用GHG Recovery由报告主体产生的,但又被回收利用作为原材料或外销产品从而避免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此定义存在分歧,主要是“避免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报告主体来说是避免排放了,但对最终用户来说,有可能这些用户使用后还是排放到大气中了。
因此有些人员认为,如果最终用户不能避免排放,不能计算回收利用核减量。
从鼓励减排、综合利用资源考虑,此处不应考虑最终用户的使用情况,因为最终用户千差万别且报告主体无法控制。
1.8排放因子Emission Factor(EF)与活动水平数据相对应的系数,对于某个特定的排放源,可用于量化单位活动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排放因子是通过抽样测量或统计分析获得,表示在某一给定条件下某一活动水平的代表性排放率。
参见下文4.2表,因各种燃料燃烧排放因子变量不容易由企业直接测量,因此设置代表性排放率来近似计算。
1.9全球暖化潜值Global Warning Potential(GWP)将单位质量的某种温室气体在给定时间段内的辐射强度影响与等量二氧化碳辐射强度影响相关联的系数。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第四次评审报告“自然科学基础”中给出了各种温室气体百年时间尺度上的GWP值,其中二氧化碳GWP值为1。
1.10二氧化碳当量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在幅射强度上与某种温室气体单位质量相当的二氧化碳量。
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等于给定气体总质量乘以它的全球暖化潜值。
1.11营运边界Operational Boundaries企业设定的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时生产边界和计算范围。
一般应以企业法人为边界,核算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直接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
2、温室气体计算原则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计算方法和原则与ISO14061-1相一致。
计算排放量的基础是基于企业的统计报表,或者分析、测算的数据,鼓励逐渐过渡到实际测量值较精确的数据。
如无准确的实测数据,不同燃料的排放因子或相关参数可参照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温室气体计算以满足促进温室气体的量化、监测、报告和验证的“相关性”、“完整性”、“一致性”、“透明性”、“准确性”的要求,降低温室气体(GHG)的排放,促进碳排放贸易,促进温室气体限额或信用贸易。
相关性是指温室气体的计算清单恰当地反应了企业实际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符合统计、管理、报告以及制定节能减排计划等方面的不同需求。
完整性是指覆盖整个企业营运边界,包含直接排放和能源间接排放源,有特殊的生产工艺和过程应作说明。
一致性是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营运边界设定、数据的采集统计、计算和报告,以及对相关的因素进行说明。
透明性是指有明确的数据收集方法和计算过程,并对数据来源进行说明,恰当指明所引用的核算计算方法学,并披露任何的有关假定或推定。
准确性是指尽量保证在目前可知的范围内,减少计算过程的各种偏差或不确定性。
3、温室气体计算方法3.1基本的几种方法⑴全碳物料平衡法物料平衡:产品或物料的理论量与实际用量之间的比较,并适当考虑可允许的正常偏差。
如锅炉原煤燃烧和工业窑炉煤的燃烧,应考虑全碳全碳平衡,除了碳燃烧后的形成二氧化碳,还存在于烟气飞灰和焦渣中仍没有燃烧的碳元素成份。
全碳物料平衡法适用于温室气体产生量与产品需求量相近,相差在5%以上的产品,如纯碱、乙二醇、丙烯腈等。
如乙二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用主原料乙烯中的碳含量,减去总产量乙二醇中的碳含量计算。
⑵排放尾气浓度法排放尾气浓度法主要适用于排放点集中明确,并且具备了检测测量数据,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量与产品需要二氧化碳量相差较大的情况。
⑶部分碳平衡法部分碳平衡法适用于温室气体产生量与产品需求量相近,相差在5%以上的产品,如醋酸乙烯装置等。
3.2排放源及温室气体种类⑴燃料燃烧排放,含固定燃烧排放和移动燃烧排放。
工业窑炉如石灰窑燃烧焦炭,一般列入固定燃烧排放。
⑵工艺排放,即工业生产过程排放。
如果存在硝酸或己二酸等生产过程,还应包括这些生产过程中排放的N2O。
⑶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即净购入电力和热力蒸汽消费引起的CO2排放。
计算产品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便于了解企业实际排放量,方便同行业比较,计算时直接排放量和间接排放量应单列。
⑷CO2回收利用量,外销可以从排放量中扣减。
⑸其他温室气体排放,即逸散排放源。
如汽车冷媒、制冷空调、消防器材、工业废水处理以及化粪池的排放。
3.3氨碱厂温室气体计算物料平衡法⑴燃料燃烧排放固定燃烧源和移动燃烧源, 1万吨原煤参见4.2常见燃料排放因子。
4.2示意表为典型固定燃烧源排放因子,没有考虑到实际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大小。
运输用柴油和汽油可参见下表:示例:100吨柴油和汽油温室气体排放其中排放因子等于原始因子乘以低位发热量。
⑵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购电量为每1万度电,排放二氧化碳8.367吨。
示例:购入1万吨低压蒸汽量温室气体排放其中列入典型实煤发热量耗23369kJ/kg,对应的吉焦实煤耗为55.51kg/GJ,实际排放因子为原因排放因子乘以实煤低位发热量再除以109,排放当量4666.4等于实煤1866.21乘以排放因子2.5005。
购入热量应以实际值计算,如购入0.5MPa250℃焓为2691KJ/kg,应减去环境20℃水焓84 KJ/kg,实际1万吨低压蒸汽购热量为26070GJ。
实煤耗为供热单位的供热标准煤耗,除以原煤折标系数,如无供热标准煤耗数值,可取值39kgce/GJ.⑶逸散排放示例:某公司年逸散排放数据化粪池排废物量按人数计算,其中在公司住宿人数500人,白班人数3784人,倒班人数5836人,总500 ×40 ×0.001 ×1 ×21 + 3784 × 40 × 0.001 × 1 × 21 × 8/24 + 5836 × 40 × 0.001 × 1 × 22.5 × 8/24=3323.3吨。
⑷工艺排放氨碱行业,在石灰窑中焦炭燃烧分解石灰石,焦炭燃烧基本上属于按固定燃烧源全部排放;石灰石大部分进入产品,少一部分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计算方法有二种。
方法一碳物料平衡法,根据石灰石量计算二氧化碳排放GE i=CO2排放量(tCO2)=M×w(CaCO3)×EF×GWP其中:M ——统计期内石灰石消耗总量(不含碎石和返石),单位为t/年,1321974吨;w(caco3)——采购的石灰石所含CaCO3质量百分比,如2013年某厂采购的石灰石所含CaCO3质量百分比为90.37%;EF——排放因子;实质是二氧化碳分解量减去进入成品量。
其中,EF=W1×W2×(1-W3)W1——质量比石灰石CO2气体产生率,取值0.44;W2——化学反应转化率;此数据为假定或经验推定值,石灰石分解率取值约为96%。
W3——CO2气体进产品百分比;根据正常液体内石灰石携带率为每生产一吨纯碱,携带68千克100%石灰石进入液体内(其中28千克为固体砂石,其他为反应碳酸钙,此数据为假定或经验推定值),计算未分解进入液体内的石灰石。
根据某厂年总产量,计算未分解进入液体内的90.37%石灰石为7433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