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蓝溪河河道景观设计初探摘要: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可以营造出城市的特色风貌,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满足城市居民活动、休闲所需。
文章研究分析了安溪县蓝溪河的现状特点,阐述了蓝溪河景观设计的规划构思、定位及目标,归纳总结出蓝溪河滨河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应遵循的原则,以期对蓝溪河滨河区景观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该研究,期望可为河道景观设计起到借鉴与指导作用。
关键词:蓝溪河;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一、概述水是城市的重要资源,城市河道水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河道景观生态及其景观系统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影响城市的发展,而且河道景观还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与心理感受。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水域空间的景观和休闲娱乐功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改善水域空间的景观, 打造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和城市特点的河道景观生态体系成为了各大城市发展进程中所追求的目标和构想。
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笔者参与的福建省安溪县蓝溪河河道景观设计项目为依托,就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略谈粗浅的认识。
二、研究区概况(一)自然环境概况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泉州市西部。
东接南安市,西连华安县,南毗厦门市同安区,北邻永春县,西南与长泰县接壤,西北同漳平市交界。
面积约3075平方公里,是泉州市幅员最辽阔的县份。
安溪地处戴云山东南坡,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按地形地貌的差异大致可以分为内外安溪。
西北部山峦起伏,山峰林立,山势峻峭,坡度大,河谷狭窄,东南部地势相对比较平缓,安溪县以丘陵山地为主,全县山地面积331.53万亩。
山地土壤有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紫色土、石灰性土等六大类,十三个亚类、三十九个土属。
安溪县属于南、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由于地形地貌之差异,形成了内外安溪明显不同气候特点。
安溪县境内东部河流属晋江水系,干流西溪(清溪),主支流有蓝溪、龙潭溪、坑仔口溪、双溪、金谷溪、龙门溪。
西部河流属九龙江水系,主支流有福美溪、白荇溪、祥华溪、龙涓溪、举溪,河系发育受地层结构影响,呈格子状分布。
(二)规划区现状概况蓝溪是安溪县境内西溪的最大支流,又称官桥溪。
发源于芦田猴公山南麓,从西北流向东南,经芦田、湖坑、福潭、百尺、双溪口、西坪、湖丘、金榜、赤岭、官桥、石壁、雅光、光德至仙苑汇入西溪干流。
流程全长52公里,流域面积551平方公里。
规划区位于蓝溪河上游段,以拦河闸为景观规划设计起点,干流至闽华水电站约3.3Km,支流至同昌路约3Km,以两岸滨河景观规划为主体。
设计范围内,干流段左岸以居住区为主现有条件较好,完善绿道梳理植物即可;右岸以自然式为主,但挡墙形式多样,统一性不够。
支流段左岸以自然式为主,植被丰富但景观层次凌乱;右岸以工厂、商铺为主,但植物太林密,未将河面景色视线打通,绿道系统不完善。
三、城市河道的重要作用(一)生态走廊河流廊道(river corridor)包括河道、两岸植物群落、洪泛滩区和支流等,也可按照某一频率下洪水的淹没范围划定河流廊道宽度。
河流廊道具有很高的生态功能。
具有维护大地景观系统连续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意义。
同时,河滩中的自然岸线、湿地等景观生态区是城市的宝贵财富,生态脆弱地带和群落类型的代表性样本,如洪泛区、冲击滩涂等,在促进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景观等方面也具有特殊的潜力。
(二)休闲通道滨河区区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人流量相对较大的区域之一,在考虑滨河区自然承载力的基础上,布置满足不同居民需求的活动设施,诸如水上游船、健身园、跑步道等,同时增加避雨亭、休闲座椅等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人行休闲通道,方便市民游览,创造人与生物共生的滨河开放空间.并与城市内部的开放空间系统形成完整的网络。
(三)开发热点在今天,对滨水区及河道周边土地的开发建设早已超越了满足人类生存需求的层次,多数城市开发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拉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
良好的河道及滨河景观,能够带动周边土地的开发建设,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人新的活力,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蓝溪河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一)以自然为主的原则大部分河道都是长期以来雨水聚集冲刷而形成的,因此河道蜿蜒曲折、变化丰富。
在规划设计中应保持其自然的特征。
曲折多变的驳岸形态,不仅有利于减缓水速、调节水位、削减洪水破坏力,而且凹岸、凸岸、浅滩、沙盘等为各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是生物多样性景观的基础。
(二)地域性原则不同的区域气候、水文、地理等自然条件,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征及丰富多彩的人文风情和地域景观.不同的地域条件造成了不同的景观形式。
一部分城市的城市面貌由于流经河流的地域性差别,而呈现出迥异的风格,具有了自己的特性与个性。
蓝溪滨水区域的景观设计要充分认识、了解当地的地域特征,融入蕴含地域特色的景观元素,不能一味照搬,要创造出具有安溪地域特色的景观形式。
(三)生态性原则水是城市中象征自然的元素之一,同时它也是产生生态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多数城市在整治滨水区景观的认识上有局限性,只侧重于某些功利价值,如防洪、水运等,将滨水区的环境作为工程实体而非城市公共空间来看待.在蓝溪河的设计中,我们以新观念来审视城市中这份宝贵的资源.从整个城市的景观系统出发,以开敞的绿化系统,创造丰富而多样的城市滨水生态景观[ ],恢复和营造良好的植被环境,改善河道周边生态环境。
(四)以人为本原则在当今这个以人为本的世界里,城市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再一次被强调,景观设计师们已经充分意识到了人在城市空间环境中的主体地位。
河道景观的设计和城市中心景观设计要更具有人性化的要求,把人的需求融入到滨河区景观设计中,它不是以城市形象标识为目的,而是更大程度为居民和游人提供接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休闲环境。
因此在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坚持人性化设计的原则。
(五)安全性原则河道景观建设首先要考虑安全性。
安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河道排洪、防洪对城市和周边居民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考虑游人观景、近水等活动的安全性。
在设计中可以对特殊地段的驳岸采用不同的形式或采用减缓坡度、设置护栏、植物围墙等安全措施。
五、根据安溪实际,探讨南溪河景观设计(一)规划概念构思改变传统的以自然地物为界线、边界仅仅作为不同地区交界的“线型”要素的处理手法,充分利用当地的后发优势,打造本土产业升级的沃土,将南溪河沿线打造为一个“有厚度”的,可以容纳各种功能、活动及景观的活力空间,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表1概念构思Table 1 the conception茶城市蓝溪滨水绿道味幽香寄托梦想与希望清新自然城市的记忆廊道与识别框架德清、和淡、静人杰地灵源远流长的母亲河绿色与静谧中讲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故事韵浮生若茶古老而洋溢活力蜿蜒曲折新生活与新文化的航标(二)规划定位生态基础设施与生态机理协同发展,打造“四面云山一片城,七湾蓝水一溪花”的“山水城市”。
打通生态绿道网,形成健康新城,将自行车这种健康的生活交通工具对全县进行推广,打造低碳新城。
(三)规划目标1.“四面云山一片城,七湾蓝水一溪花”——“山水花城”。
2.以生态绿道为基础,打通沿河生态绿道网,将慢跑、自行车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全县进行推广。
3.努力打造“健康新城,低碳新城”。
4.从“大市区”的战略高度出发,有利于融合县城整体,积极融入泉州市区,促进城市道路交通、功能布局、产业结构的整合提升。
5.塑造“安溪县母亲河”的地域形象,从城市视角、交通视角、生态视角的基础上来思考母亲,丰富滨河旅游景观资源类型,强化安溪县城市“山、河、花、城”的景观特色,带动景观资源的纵向渗透,实现城市的立体化发展。
6.以生态环境、健康绿道、滨水空间等带动居住社区开发,打造安溪县“宜居”城市品牌。
7.在满足防洪及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合理组织地表径流,加强生态景观的组织和纵向渗透,”据山纳云,簇城连河”,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环境。
(四)蓝溪河河道景观设计1.河道驳岸景观的营造。
对于河道驳岸景观的设计,应从两个方面去考虑,即“实”景与“虚”景。
所谓实景就是通过一定的硬质景观建设,包括适当的园林建筑等,创造具有形态的环境空间景观。
这种景观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尺度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植物、建筑间相互的关系;虚景即在水流相对平静的驳岸环境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进行艺术配置,这样处理的目的一方面是创造岸边植物景观的丰富性,另一方面这些景观雨水中的倒影色彩虚实相生,变化丰富,与其它景观形成对比。
河道景观在空间形式上不像游园、广场等相对集中,它的特点是窄长。
因此在空间形式的处理上要做到既变化多样,又协调统一。
对于主要景观节点的驳岸注意处理近水与观水的空间,游览道路、绿地、沙滩的规划设计与其驳岸材质方面做到多样统一。
根据不同的地势,使开敞空间和私密空间相互结合。
2.河道植物景观的营造。
河道景观创造生态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植物景观的营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注意植物组团与开敞空间绿地的设置,乔灌草配置与植物造型等根据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合理搭配,做到本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体现植物的多样性,同时要季相分明,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把科学和艺术充分结合起来。
3.河道道路景观营造。
河道道路景观设计中要坚持自然、朴素的理念。
河道景观区的道路不同于其它的道路,主要以休闲漫步为主,因此在道路设置上应把交通运输道路和休闲游道区别对待。
休闲游道与绿地、小游园等空间相互交叉,近水栈道、驳岸相互贯穿,产生多变的景观空间,以丰富休闲审美的多样性。
4.文化景观营造。
河道景观建设在新的时期不仅仅停留在排涝功能,休闲观光已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之一。
在景观设计的浪潮中,特色、特征成为景观的亮点,其中文化的体现在特色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河道景观如何体现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河道不同于主题公园、游园等,在体现文化景观方面存在许多局限性,因此要挖掘河道自身的文化传承以及城市的历史文化,如有些河道的码头、遗址和传说典故等都是文化的来源元素。
5.设施营造。
河道景观的建设公共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桥梁、坐凳、垃圾箱、标识系统、电话亭、照明灯具等,它们在发挥自身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体现着一定的景观价值。
比如桥不仅具有交通功能,同时也是重要的景观观赏点,站在桥上可以俯瞰水面的纵向景观及河道两岸的景观;作为城市的景观标志及标识之一,桥还起到分割城市河道空间的作用,其造型也丰富了河道的水面景观。
因此,在考虑桥的交通功能之时,一定要注意它的景观及观景功能。
6.夜景营造。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城市夜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多维空间景观使单一的景观审美方式和感官更为丰富,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魅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营造城市河道夜景景观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广东珠江的滨水景观,黄河在兰州市区段的20 km风情河道景观等,夜景效果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