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中国书画装裱过程中常见问题

谈谈中国书画装裱过程中常见问题

谈谈中国书画装裱过程中常见问题《山之子》相关成因及处理方法(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02级古画修复与装裱·吉林·长春 130021)内容提要:在中国传统书画装裱过程中,由于使用大量防水监理实施细则水及浆糊,因此极易造成画心的跑色、崩裂以及裱件变形等到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作品的保存寿命及艺术价值,有些损失甚至将是不可挽回的。

因此,怎样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成了装裱工作者千百年来潜心研究的课题。

只有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才能治标治本,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杜绝和减少问题的发生,从而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最小化。

这篇文章从中国书画装裱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着手,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阐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来使读者正确处理和避免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中国书画装裱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们不断总结摸索,已经形成了一套十分完善的体系。

但我国感性教育多于理性教育的传统,导致很少有关于学术理论性文章的出版。

作为相对冷门的中国书画装裱,理论资料就更是少之又少。

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作坊式”教育,又使装裱这一领域充满了“神秘”。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业余装裱爱好者,很难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弄清楚,弄明白。

如果遇到紧急事故——画心跑色[①]、裱件走墙[②]……就会一发不可收拾,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传统手工装裱大概分为托料、托心、方心、下料、镶活、覆背、下墙、上天地杆等几大步骤,而任何一个步骤中如果出现问题,都会对整幅作品的最终完成产生巨大影响。

下面,我就对各步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易产生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分别加以分析论述:一.托料在托料时有时会发生托料粘于墙面[③]上、托料花纹错位、托料托壳等问题。

1.托料粘于墙上: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用皮纸托料的时候。

由于皮纸的质地很薄,吸水性能又很好,因此,在托料时浆糊很容易透过皮纸。

而托料上墙时,有皮纸的一面冲里,直接导致皮纸粘于墙面。

其实,即使是用宣纸托料,这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

这不仅影响托料的平整度,也使托料部分托纸被粘掉,造成托料不能使用。

防止托料粘于墙上的方法是:在托料上墙之后,快速将托料展平,并将托料四周排实。

然后从托料一侧掀起一小口,向皮纸与墙面之间吹气,使托料与墙面形成一层空气隔离层。

由于皮纸透气性很好,空气隔离层中的空气很快便会漏掉,这时皮纸又会与墙面吸合。

因此,在皮纸上的浆糊没有风干之前,最好再进行一到两次吹气。

在吹气时,一定要注意不可将气吹到皮纸与绫料之间。

否则,就会使托料发生“壳”的现象。

即使重新在墙上排实,也难免造成绫料花纹错位及增加吹气难度。

在托料晾至半干后上墙,也是避免粘墙的有效方法。

此外,还不可忘记在托料一角留一个启子口,否则,在下墙的时候,将会十分麻烦。

2.花纹错位:这一般是由于托料的时候操作方法不正确所引起的。

避免的方法是在托料之前,首先用水把绫料固定在案面上,然后理正经纬。

托料上墙时,如果两手高度不一致或使托料中部下垂,也可导致托料花纹发生拧劲错位。

(由于此文章致力于分析和解决在传统装裱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因此,对于一些具体的传统操作手法不做过多的介绍。

)3.托料托壳[④]:除了将气吹到托纸与绫料之间导致此原因外,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一般还有刷浆不匀,排刷不实,或上墙时出现托料打折等。

有时也因为浆水过期失效,所以在托画心的过程中,要尽量保证浆水的质量,力求浆水刷的薄厚适中,分部均匀。

尽可能排实,排匀。

另外,在托料起台时,两手要抻平托料一端抬起。

如果两手没有抻平托料,使托料中间打折,则起台时很容易引起打折处绫料与托纸起台不同步,导致壳层。

4.托料走墙:一般由于托料四周浆糊没有打匀或气候等原因所至。

在第二节《托心》及第七节《覆背》中介绍的比较详尽,这里不再敖述。

二.托心托心又叫托画心,古时又称“小托”,它是将一层宣纸(称命纸[⑤]),用浆糊贴于画心背面,并上墙挣平,以起到加固画心、反衬墨色、使画心平展、便于镶活等作用。

从画心所用的背纸名称——命纸,就可以看出这步操作的重要性。

如果作品不经托心,后续的各项工作几乎是无法进行的。

一则因为画心十分薄,在镶活及覆背时极易使画心受损;二则由于画心不挺实、不平整,从而增加了镶活和方心时的难度;三则日后重裱时,还会给揭裱带来很多麻烦。

命纸使画心的损坏机率降到最低,并起到加固画心的作用。

托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一幅书画作品的“命运”。

因此,这道工序是不能省略的。

初学者在托心时易出现下列问题:(一)将画心刷破托画心时,就是将画心正面朝下,直接平铺于案面上,用排笔蘸稀浆糊,刷于画心背面,并将命纸覆于画心背面,排实上墙。

纸是由植物纤维经特殊加工制造而成的,它在受湿受潮以后,纤维会发生膨胀松散,导致纸张拉力十分脆弱,如对纸张性能不熟悉,操作不熟练,用浆过多,粗心大意,或反复排刷次数过多,都可能将画心托破。

画心被弄坏了,即使修补好了,也会对画心本身寿命以及日后揭裱带来很大影响。

所以还是应该尽量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这就要求在托心时一定要精力集中,熟练掌握浆糊浓度和纸张性能之间的关系,避免排刷次数过多。

在技术不甚熟练时,先拿没有什么价值的国画习作进行练习。

排刷时注意用力均匀,不要用力过猛,这都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那么一旦不小心将画心托破了又该怎么办呢?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张,根据破损情况酌情处理。

如果不是很严重,只需用排笔轻轻扫回,并将其裂缝对严既可。

如果裂口较大较远,则最好在裂口处加适量清水,将破损部分漂起,再用排笔将缝隙对到一起。

但值得注意的是用水量不宜过大,否则很容易将碎片冲跑,给修复带来更大的麻烦。

如果画心被刷掉一块,或粘到排笔上,同样需要将其用清水冲回到心子的破损部位,并将卷曲部分用针维小心的挑起、对正。

如果宣纸空白处破损严重或碎片丢失,则应该选用与心子质地相同的纸张,并注意与画心纸纹[⑦]一致,将破损部位补齐。

由于纹路的产生,导致纸张横向和纵向的拉力及其他性能都不甚相同。

因此,如果补纸与画心纸纹不同,将会引起很多问题——如光泽度不一、补丁处日后发生变形等。

处理妥善后,将一块干净宣纸小心盖在心子的破损处,再用几层宣纸将此处多余水分吸干。

揭去吸水宣纸,露出画心。

用排笔将画心重新上浆,注意不要再次将破损部分弄破。

覆上一层覆背纸,排平排实后,在心子破损处洒少量清水,将画心小心揭起,不可将破损部分粘于案面上,晾干上墙即可。

(二)托心时遇到的另一画心杀手——跑墨、跑色所谓跑墨跑色,就是在托心的时候画心上的墨色发生润化和脱落,染到画意以外的地方,将画面弄脏,有时由于润化及脱落严重,导致画心完全失去其原有的艺术价值。

因此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尽量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跑墨、跑色的原因一般有下列几种:1.墨或颜料的质量不好或已过期。

2.墨或颜料用的过焦或过厚。

3.书写书画作品时使用的是宿墨。

4.一些业余爱好者不了解颜料性能,用水彩或广告色进行国画创作。

5.墨迹末干,便进行托裱。

6.所使用的宣纸质量不佳,颜色浮于作品表面。

虽然上述问题多出于作品本身,但一幅亮丽的作品摆在面前,所要做的便是尽量保持作品原有风貌,交还作者一幅满意的裱件。

虽说造成跑色的成因很多。

但归结起来无非因为墨色在画心上不实、不牢,怎样将其固定在画心上是需要解决的课题。

目前处理跑墨、跑色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锅蒸法:就是将画心用几层报纸或宣纸包住,在锅中用蒸屉蒸煮30分钟左右,从而达到固定墨色的方法。

此方法适用于墨色末干的书画作品。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用此方法处理色宣作品时,一定注意不要让锅盖上的水珠落到画心上,否则墨色是固定住了,而画面上的色宣却成了斑斑驳驳,这就与初衷背道而驰了。

2.在画心背面均匀的喷洒一层胶矾水,从而起到固定墨色的作用。

3.在易跑色的部位,局部涂抹胶矾水,其胶:矾:水=1:3:6。

一幅书画作品跑色与否,一般在托心前就可以看出。

其具体做法是一看,二摸,三试水。

一看就是通过直观的观察,看墨色是否有光泽,如果用墨太焦则字体十分光亮。

如果黯淡无光可能说明墨或颜料已经过期或脱胶,还有的直接可看到墨色的颗粒浮于画面之上,这些都是跑墨、跑色的先兆。

而且,通过观察还可确定画心所用材质。

熟宣、熟绢、皮纸、竹料纸以及半生半熟之纸,都是比较容易脱色跑墨的;二摸是通过手直接对画心触摸的方式,来检验是否有浮墨、浮色的存在;三试水,就是用手指或宣纸蘸水,在墨色上点一下,看是否有墨色润落。

如果通过这三个步骤检验,确定画心跑色跑墨或有征兆,那么,就一定要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另外,在托画心时,除了用锅蒸以及上胶矾以外,为了防止跑墨、跑色,有时还在画心下面垫一层宣纸,以吸收多余水分,防止墨色润化的发生。

飞托和搭托有时也是防止画心跑墨、跑色的有效方法。

如果上述方法都用到了,画心还是出现跑墨、跑色现象,也不要着急,这里还有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利用冲洗来使画面清洁,具体方法如下:首先用清水(凉热均可)从跑墨处顺序冲淋,但要注意淋水时应尽量使水流贴进画心,以免重力加速度将画心冲破。

然后,以干净毛巾,吸去多余水分,注意毛巾不要将画心粘破碰碎。

再取一张略大于画心的干净宣纸衬于画心之上,用排笔排平,连同画心揭起,翻面,再对画心正面进行冲洗。

如果仍然不行,按照上述方法反复换纸冲洗,直到满意为止。

但这种方法可谓是下下策,因为不少作品,一经冲洗,原本的墨色便会减淡很多,因此,此方法还是少用为妙。

有时在托裱含有大红等颜料的画心时,会出现局部跑色等现象,这时可以用少量漂白粉溶液进行局部处理。

在跑到画心白地的大红润色处,涂少许漂白剂,直至漂白为止,然后用干宣纸将漂白剂吸去。

值得注意的是,漂白剂用量不可过多,否则所用之处纸张会变脆变黄,直接影响画心寿命。

石青,石绿,石黄等颜色极易浮于作品表面,因此,凡遇到上述颜色,定要小心处理,防止在托心过程中出现问题。

除此之外,在托心时如果排刷时间过长、排刷次数过多、以及用水量过大,也容易引起本不该跑色的画心跑色,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做到万无一失。

(三)画心上墙后崩裂导致画心崩裂的原因很多,但主要还是气候、接缝及用水等几方面原因。

气候导致画心崩裂,主要是因为气候干燥,阳光直射或过堂风等,导致画心急剧干燥,从而使画心所能承受的拉力大于画心本身张力,导致画心崩裂。

接缝引起画心开裂,一般是指在托心过程中心子有过破损,而破损处的拉力必然小于其它部位,导致从破损处开裂。

有时在托大画心时,托纸尺寸小于画心,必需接纸。

此时接缝处也是问题出现的原因。

如果接缝粘不牢,或由于接缝处相对较厚,在接缝处没干透之前,其它部分已经干透、收缩,也是导致画心崩裂的原因之一。

在画心打浆上墙时,一般只将浆水打在只有一层单宣的命纸上,有时,由于单宣张力不够,也可发生画心边际崩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