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蠕变

蠕变


焊接区热影响区示意图
熔敷金属和热影 响区往往硬化,而在 热影响区和原母材取 交界附近常常发生某 种程度的软化。不同 的金属焊接时,焊接 边界和熔合区及其边 界容易出现组织和材 质方面的缺点。 另外,由于焊接 残余应力的影响,蠕 变特性也有一些变化。
2.2、较高温度或较高应力作用下
蠕变曲线的形状如同上图σ 2,T2所示 Ⅰ减速蠕变(ab段):该段的蠕变又称β 蠕变 ε = ε 0+ β t1/3 Ⅱ稳态蠕变(bc段):该段的蠕变又称κ 蠕变 ε = c + κ t Ⅲ加速蠕变(cd段):该段的蠕变又称γ 蠕变,目前 尚无一致公认的表达式。 将β 蠕变与κ 蠕变相叠加,则得到这两个阶段导 致的总的蠕变应变表达式: ε = ε 0+ β t1/3 + κ t
目前比较公认的是以位错理论对蠕变做出 的解释,但目前仍然停留在定性阶段。 位错理论可以用下图来简单表示:
施加应力 各晶粒内出现位错增殖 晶内加工硬化(低温时) 温度升高 热振动、原子扩散加剧
Balance
位错相消
回复(位错易移动)
3.2、对稳态蠕变的理论解释


当这种加工硬化与回复成平衡状态时就是 稳态蠕变。 所以实际上蠕变的位错理论可以总结为是 加工硬化产生的位错增殖与回复的竞争过 程。
4.2 持久强度

持久强度:在给定温度T(℃)下,在规定时 间内t(h)内发生蠕变断裂的应力,记做
tT , 1700 30 N / mm2 10
3
一般认为,在给定温度下的持久强度和断裂 寿命有如下关系: t=Aσ –β 其中,A、β 是与试验温度、材料有关的常数。
4.3 持久塑性


晶粒大小 一般地说,在低温下,晶粒小的材料比晶 粒大的材料蠕变强度高;在高温下,晶粒大 的材料蠕变强度高;当温度介于两者之间 时,蠕变强度在某一晶粒度下最小,大于或 者小于这一晶粒度,蠕变强度都将加大。 在低温下,蠕变主要是晶内滑移引起的, 所以晶界多的细晶材料蠕变强度高;但在高 温下,蠕变主要是晶界滑移引起的,所以晶 界少的粗晶材料蠕变强度高。
我们先以中温蠕变为例,对其三个阶段 的蠕变机理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
3.1、对减速蠕变的理论解释
消耗理论 位错在应力和热运动的影响下,一部分位 错超越障碍而移动。即认为从容易的开始, 逐次通过障碍,最后所有的位错都能移动, 由于能够移动的位错量减少了,所以蠕变速 度就减小了。

3.2、对稳态蠕变的理论解释
加工硬化与回复

加工硬化是产生蠕变的主要原因,已知的 加工硬化有主要三种:
1.位错交互作用引起的硬化; 2.位错交截引起的硬化; 3.Cottrol-lomer不动位错引起的硬化;

应力下的回复主要是有两个过程:其一是 位错的再排列,即多边化;其二是由于正 负位错结合而消失。它一般是由刃型位错 的攀移运动和螺型位错的交滑移来实现的。

5
4.1 蠕变极限
蠕变极限的确定 : 除了美国法以外,多数方法是在较高的应 力下通过100小时以内的短时间蠕变试验来 决定蠕变极限。 尤雷特泽法是取载荷-应变速率为对数作 图所得曲线的转折点的应力。 NPL法是由最小应变速率求蠕变极限,试 验必须测定加载40天后(约1000h)的应变 速率。
蠕变极限是以蠕变变形来规定的,它适 用于高温运行中要严格控制变形的零件,如 涡轮叶片。对于某些高温下工作的零件,蠕 变变形很小或是对变形量要求不严格,例如, 锅炉、管道等构件,只要求零件在使用期内 不发生断裂,这时要用持久强度来评价;在 高温长时间工作,材料可能有脆化倾向,这 时要求测定持久塑性。
蠕变现象的基本性质
基本现象
理论上主要因素
发生条件
微小滑移
滑移
位错移动
集团的移动
单晶体 纯金属 多晶体 纯金属
回复(多边化) 位错再排列引起亚晶粒形成 晶界阻碍
晶界滑移 固溶硬化 时效硬化, 析出硬化
位错受阻
晶界的非晶质滑移;多边化
Cottrell效应;堆剁层错效应; 固溶合金 有序晶格硬化等 奥罗万硬化 多相合金 费希尔-哈特-普赖硬化
位错运动
1、刃型位错的攀移(图)
交滑移
b b
b
b b
3.3、对加速蠕变的理论解释
一般认为,加速蠕变段的原因有两个:一 是晶界的应力集中引起的微小裂纹;另一个 是点阵缺陷在晶界处析出,在这里产生空位。 此外,还需考虑试样本身出现的颈缩。这些 加在实际应力上,就导致了蠕变速度越来越 快。
从加速蠕变到蠕变断裂
析出物 增加固溶元素来提高蠕变强度,对于单相、 合金来说,是有限的,而且在高温下不能得 到很高的强度。目前的高温耐热合金都是用 硬的细小第二相均匀分散到基体金属中来提 高蠕变强度。 就析出相来说,有碳化物、氮化物、金属 间化合物或氧化物等。它们的应用应视具体 的合金及使用条件而变化。

热处理 一般地说,低温短时间蠕变强度以短时间 抗拉强度高的钢材为佳,然而与高温长时间 蠕变强度相比,最初的强度影响小,而且有 这样一种倾向,即:蠕变时的组织变化大, 强度低。 因此,耐热钢必须按照使用温度、时间 等,选择最适当的热处理。
2、蠕变的定义


狭义蠕变:在恒定温度恒定拉伸载荷下,试 件变形随时间缓慢增大的现象。 广义蠕变:在固体受恒定的外力作用下,变 形随时间而增加的现象。
注:一般我们通常所说的蠕变都是指狭义蠕变
典型蠕变曲线


蠕变曲线--在一定温度和应力作用下,应变 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典型蠕变曲线分为三个阶段:减速蠕变、恒速 蠕变和加速蠕变。
持久塑性用持久断裂后的延伸率和断面收 缩率来表示,它反映材料在高温长பைடு நூலகம்间作 用下的塑性性能,是衡量材料蠕变脆性的 一个重要指标,如锅炉中的导管、汽轮机 中螺栓易发生脆断。
4.4 影响蠕变强度的因素
晶体结构 蠕变一部分是由于位错的上升运动产生的, 所以空位的移动或原子的迁移,即自扩散有很 大的影响。而自扩散常数又与晶体结构有关, 就晶型来说,金刚石型自扩散常数最小,面心 立方、密排立方次之,体心立方最大。 如600℃以上,奥氏体系耐热钢的强度比铁 素体系耐热钢大。
蠕变断裂机理


晶界滑动机制 中等蠕变温度和较高应力水平。 空位聚集机制 较高温度和较低应力水平。
晶界滑动机制(V型裂纹形成)
空位聚集机制(O型裂纹形成)
4、蠕变强度及金属组织
在高温环境长期服役的构件通常会出现 蠕变现象,为此提出相应的性能指标以满足 设计的需求。 材料的蠕变强度目前尚未有一致的定义。 根据使用中的尺寸变化来规定设计条件时,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蠕变应变或应变速率是 研究对象;根据到达断裂的耐用寿命来规定 设计条件时,断裂时间是研究对象。 目前常用的蠕变性能指标有:蠕变极限、 持久强度
当所加应力或温度条件变化时
(a)给定温度,不同应力下的蠕变曲线 (b)给定应力,不同温度下的蠕变曲线
注:这里的σ 都是在屈服强度之上的应力
2.1、低温低应力作用下


蠕变曲线的形状如同上图σ 3、σ 4,T3、T4所示, 该种蠕变称为α 蠕变。其蠕变表达式为: ε α =ε 0+α [ln(γ t+1)]S 其中, α ,γ 为常数,S是与材料有关的常数;对 纯金属,S=1。 低于200K的多晶铜和铝,室温下的一些六角金属 和氯化钠都属于这一类。

冷加工 在一定的试验温度下,蠕变极限随着冷加 工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并在某一加工程度下 达到最大,如超过这一加工程度,蠕变极限 就急剧下降。 但是冷加工程度高,则应变能增大,同时 扩散被加速,所以蠕变时容易产生回复和再 结晶,而析出物也容易粗化,蠕变强度要下、 降。 因此,把冷加工做为提高耐热合金高温长 时间蠕变强度的方法是不适宜的。
低温蠕变

目前大家比较容易接受的是Seeger所提出的林位 错理论。因为低温时没有回复,可动位错不能离 开它们的滑移面。而长程内应力和贯穿它们滑移 面的不同取向位错(林位错)阻碍它们的移动。 热激活只能帮助位错在滑移过程中克服与位错林 交截造成的阻碍,从而形成热激活割阶的过程。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蠕变的过程。但是,内 应力σ是随着应变ε而增加的,所以割穿一个不同 取向位错所需的能量也随之增加,其结果就是α蠕 变速率(低温蠕变)随时间变慢,最终趋于稳定。
4.1 蠕变极限
蠕变极限:高温长时载荷下材料对变形的抗 力指标。 表示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⑴在给定温度T(℃)下,使试样产生规定的恒 定蠕变速率的应力值, 。 ⑵在给定温度T(℃)和规定时间t(h)内,使试 样产生一定蠕变应变量的应力 值, T/ t , 1500 100N / mm2 。 /10

固溶元素 在很多情况下,固溶元素的含有量越大, 蠕变强度越高。然后有的杂质元素,如Pb中 的Ti一样,对蠕变强度完全没有影响;而Cu 中的Zn却反而是蠕变强度减小。 因而固溶元素的这种效应依元素种类及基 体元素的不同而不同。

固溶元素影响蠕变强度的机理



对扩散常数的影响; 与位错弹性的相互作用 Cottrell效应; 对堆剁层错能的影响; 铃木效应; 短程有序点阵。
蠕变
1、蠕变现象 2、蠕变的定义 3、蠕变的理论解释 4、蠕变强度及金属组织 5、蠕变试验方法 6、实际中的蠕变断裂 7、蠕变资料
1、蠕变现象
蠕变变形
蠕变断裂
不同的材料出现明显的蠕变温度不同,其中: ◆碳素钢: TC≥300~500℃ ◆合金钢: TC≥350~400℃ ◆低熔点金属如铅、锡等在室温就出现蠕变 ◆高熔点的陶瓷材料,如Si3N4在1100℃以 上也不发生明显蠕变 ◆高聚物在室温以下就发生蠕变 不同材料的蠕变温度与其熔点有关,一般大 约为熔点的0.3-0.7左右
高温蠕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