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形势,小养殖户何去何从
——**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据初步调查我县目前猪存栏数为
全县畜牧业以草食型畜种养殖为主,土种多,良种和改良种少。
大牲畜多数为肉役兼用型,以为农事活动提供劳力为主。
全部草食家畜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天然草场,增加畜产品产量主要是靠扩大牲畜自然增殖。
舍饲与放牧相结合,农忙季节一般以舍饲为主,农闲季节则在草场或是作物茬地放牧。
粗放型畜牧业占相当大的比重,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在土地上较多,采用传统的生产技术,实行粗放管理。
家庭副业式居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这种粗放经营的“后院”畜牧业多数是养猪养鸡,且没有采用任何先进设备、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养殖期长、饲料消耗大,浪费严重,多数时候得不偿失,无效益可言。
生产单位和家庭缺乏社会分工,一般是“小而全”的单位,专业化程度低。
蓄舍简陋,大多数农民饲养一小群鸡或猪,只是放养在家庭院子里,没有或很少使用配合或预混饲料,多用碎米、谷糠、家庭废弃物和野菜等喂猪,饲料转化率低,浪费严重。
二.存在的问题
1.草地面积退化、饲草产量、质量下降
**县春季干旱风大,夏季多降雨,并常伴有冰雹;土壤贫瘠,属栗钙土类,自然植被多为草滩,水资源短缺,河流大部分为季节性内陆河流,河床浅,曲率大,径流量小,年平均降水量400mm,但年蒸发量为年降水量的4~5倍。
近年来由于草地过载、过牧、掠夺式经营造成草地面积退化、饲草产量、质量下降、草场退化严重。
2.畜禽饲养、管理水平低
无论放牧或舍饲, 家畜饲养的一个明显通病是周期长、没有规模和效益、饲料搭配不科学。
据调查, 多数农户饲养大家畜如马、牛、驴、骡的目的是作为畜力使用。
饲养小家畜和家禽的目的一是自己食用, 二是作为家庭下脚料及泔水、剩菜饭等的消耗者, 并没有把畜牧业作为一种真正的产业来对待。
该喂什么不该喂什么, 什么时候出栏等等全是按农户的生活节奏和经验来安排。
多数农户饲养牲畜是“就地取料”, 有什么喂什么, 主观上并不是以发挥牲畜的最大生产性能为目标, 客观上多数农民也确实不知道科学饲喂方法。
草场是生产要素, 但草场公有, 农民只利用不保护不建设, 采取自由式放牧, 草场破坏严重, 草场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由于天然草场的大面积退化, 牧草产量和品质下降, 再加上超载、自由放牧, 使家畜采食游走时间长, 牧草品质下降, 放牧家畜只能勉强维持体能, 严重影响家畜的个体生产性能的发挥。
3.科技、资金投入少, 管理粗放, 产出水平低
农民文化素质低、生产技术落后又缺乏现代畜牧业生产技术, 牧业生产仍然顺应自然, 经营管理粗放, 经济指标的增长主要靠扩大牲畜数量和掠夺草地资源来实现, 其基础十分脆弱,没有成本观念,抗御风险能力极低,一旦发生干旱缺草或实行禁牧,需要农民精细化养殖,购进饲料,计入成本时就会形成亏损,造成大面积的买牛买羊现象。
草地建设、育种改良、疫病防治、畜产品加工等方面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而目前这方面的投入甚少。
家畜品种原始, 生产性能低, 生产周期长。
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更差, 主要畜产品仍停留在原料或粗加工阶段。
三.今后畜牧业发展建议
根据目前的畜牧业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今后畜牧业的发展应提倡舍饲圈养、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化养殖,特色化养殖。
1.提倡舍饲圈养舍饲圈养对土地要求不高,既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可以减少放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如下乡讲课、组织参观学习、带头示范等)对农民进行宣传讲解,让农民了解舍饲圈养的好处,接受舍饲禁牧,全面配合工作。
2.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根据我县地理位置、气候特征、风俗文化、饮食习惯等特点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肉羊养殖业。
一是奶牛相对投资少,利润大。
二是我县草原文化浓厚,奶食品市场前景广阔。
三是我县气候干燥,夏季温度低,与南方湿热气候相
比细菌少,不易感染疾病,同时夏季可以减少热应激带来的经济损失。
四是由于我县气候寒冷,草原文化浓厚,人们在饮食习惯上倾向于肉食品,且我县羊肉膻味小,因此羊肉市场前进广阔。
3.发展规模化养殖,建设养殖小区所谓养殖小区就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中饲养某种特定家畜,由政府推动和统一协调,在企业或养殖大户的带动下,在养殖主体自愿参加、自主经营、互助合作的方式下,遵循统一规划、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种,人畜分离、集中建设、配套服务、规模生产、分户饲养的原则,达到安全、优质、高效、增收的目的,以合作组织为载体的新型畜牧产业化经营模式。
养殖小区的主要优势一是利于防疫和消毒工作的开展从分散型饲养到集中饲养的养殖小区,不但管理成本降低,而且小区可以集中消毒,统一防疫,有利于疫病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二是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防止农民分散发展大量占用耕地的现象,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同时减少了放牧对土地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是有利于提高养殖效应。
由于小区养殖户集中,形成了规模效应,便于商贩组织货物,提高了产品价格,增加了农户收入。
四是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
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以及闲置的旱地、岗地种植玉米等提供饲草。
五是利于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
龙头企业参与小区管理和销售,但不直接参与生产,生产资料多数由农户自备,大大降低龙头企业的成本投入。
农村劳动力廉价,利于龙头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六是克服了农民养殖技术落后的弊端。
农民有体力,企业有技术,相互结
合互惠互利,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出路。
4.发展特色养殖根据我县高海拔、高寒、多风的气候特点,饲养毛皮动物,如水貂、貉、狐狸、绒山羊等。
一是皮草价格高,利润大。
二是可以为我县旅游发展提供新的景观。
三是拥有地理优势,河北省是全国最大的皮毛集散地,拥有辛集——“中国皮革皮衣之都”,清河——“羊绒之都”,这对我县发展毛皮动物,生产皮毛原料提供了销售渠道上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