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大学“2015博士论坛”策划书

湖南大学“2015博士论坛”策划书

湖南大学“2015博士论坛”第27期总第148期
情系湘土土壤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探讨
一、活动背景
近年来,世界各国均把环保作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也不例外,但是国内在环保方面的发展才处于起步阶段,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钻研环保事业,对于环境保护有更深入的研究,并且相对国内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实地考察的机会,因此正有越来越多环境专业的学子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选择继续出国深造。

我院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人数也是逐年上涨,出国留学已经成为了高校学子选择出路的重要项目之一。

出国留学提升专业知识素养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拥有环境类相关证书如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证、环保工程师证等,也逐渐成为环境学子进入专业岗位的重要条件。

由于中国环保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环境类专业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不少学生都会选择报考相关证书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环境类专业自身专业性很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也比较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资格是非常看重的,因此具有相关的技能证书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的环境污染,是30年中国经济腾飞背后,一个始终隐隐作痛的伤疤,更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发展模式所需面对的难题。

某种程度上,它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可供模仿的对象,甚至目前没有一个明晰的方向。

而当下,中国的环保出路,只能依靠摸索,只能是从崎岖坎坷出发,走向远处。

而这,需要我们同学们从自身做起,把自己今后的人生梦想与绿色中国的环境梦想结合起来。

如今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态,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不论是从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还是从农产品品质与安全以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考虑,土壤中已经存在的较为严重且难以解决的污染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根据《湖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显示,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有部分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不宜耕种,近年来时有发生的出口农产品因质检不合格而退货或销毁,食用农产品中毒等事件,都与土壤中的化学物质相关。

湖南作为有色金属之乡,有着悠久的有色金属开采冶炼
的历史,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在注重我省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关注土壤污染问题,积极寻求土壤污染治理与土地修复的方法策略,创造一个绿色和谐可持续的湖南。

二、活动概况
主题:情系湘土-土壤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探讨
主讲人:陈桂秋博士陈耀宁博士
参与者:全校本科生、硕士、博士
主讲人介绍:
陈桂秋博士:
湖南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化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

湖南浏阳人。

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美国Rice University访问学者。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emosphere、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多种国际SCI杂志审稿人。

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博士研究生5名。

主要研究方向:去除废水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新技术、新方法与新材料。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No.51579099、No.51178171、No.5090807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No. NCET-10-036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企业合作项目等。

先后参与国家“863”、“973”、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成果:获得多种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去除的微生物和纳米新材料、多种废水中污染物去除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多种检测污染物的新型纳米探针。

研究成果获得200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四)、2007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五)。

本研究小组先后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EI收录20余篇,SCI引用30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并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7项,撰写专著2部。

陈耀宁博士:
(一)基本情况
陈耀宁,男,湖南岳阳人,硕士生导师,助理教授,环境工程博士,国家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二)学习经历
1996-2000年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生物化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1-2004年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4-2007年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三)工作经历
2007年至今留校,主讲本科生课程(环境化学),从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环境生物技术、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014年9月——2015年9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访问学者。

2001年至今,在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和任教期间,参与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种间相容性的农业废物堆肥混合微生物接种剂的组配筛选方法及机理”(No.50808072);(2)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生活垃圾好氧堆肥降温期内外源微生物的相容接种及效应”(No.13JJB002);(3)参与国家“十五”高科技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设备研究——基于生物与自动化高科技的城市生活垃圾高效堆肥技术与设备研究”(No.2001AA644020, 2003AA644010, 2004AA649370),从事堆肥化中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筛选及其应用研究;(4)参与国家基础研究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环境生物技术与控制”(No.2005CB724203),从事微生物混合培养及应用研究;(5)参与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2009FJ1010)的研究;(6)参与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212-001-02);(7)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0608029;No.50908078;No.50978088;No.50978087)。

(四)研究领域
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是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主要涉及:(1)木质纤维素类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的微生物选育及群落演替研究;(2)水体沉积物和土壤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生物修复研究;(3)土壤及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
(4)环境系统分析。

(五)科研成果
先后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20余篇被SCI收录,10篇被EI收录,3篇被ISTP收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获授权13项,参与编写《环境工程设计与运行案例》、《堆肥环境生物与控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3本著作。

作为主要人员参与的项目“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技术”成果获得2007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2008年7月获湖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地点:复临舍***
时间:2015年11月12日下午15:00
主办单位:湖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承办单位: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三、活动详情
(1)活动前期
1、确定主讲老师、主持人及具体论坛内容;
2、制作横幅、海报,申请论坛教室、布置会场;
3、通过海报、网络等形式对外宣传;
(2)活动流程
1、组织学生进场,维持秩序;
2、主持人通过视频、PPT介绍博士论坛,介绍主讲人,引入主题;
3、陈桂秋博士主讲发言(20分钟);陈耀宁博士主讲发言(20分钟)
4、2位主讲博士发言结束后进入互动环节,在场观众通过提问方式与主讲
人进行互动交流;
6、主持人进行总结发言;赠送老师礼物;
7、主持人结语,宣布活动结束,安排合影、退场,处理会后相关事宜。

(3)活动后期:
1、整理活动照片、视频,写好新闻稿,通过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新
浪微薄等平台报道活动详情;
2、总结活动全程,找出活动之中存在的问题,写好总结材料。

(4)活动预算:

号支出项目数量单位单价
(元)
金额(元)备注
1 海报(60*90) 4 张15 60
2 海报(110*170) 1 张70 70
3 横幅 2 米45 90
4 副食品、水果 1 份90 90
5 矿泉水40 瓶 1.5 60
6 鲜花 2 束40 80
7 标签、打印材料80 份0.5 40
8 请柬 2 封 5 10
合计500.00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会
2015年10月22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