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目需求描述【模板】

项目需求描述【模板】

项目需求描述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XX区交通基础数据采集、信号控制设备排查与配时服务(三期)项目。

(二)服务模式采用服务外包模式。

(三)服务范围本次XX区交通基础数据采集、信号控制设备排查与配时服务(三期)项目工作范围主要为XX区134个信号控制交叉口。

在服务期内,辖区新增信号控制交叉口纳入本次服务范围,不另外变更费用。

(四)服务周期服务周期共24个月。

服务期限自项目合同之日起计算,合同签订后第一个月,为项目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结束后正式进入服务周期(24个月),项目服务期周期到期后一个月,为项目收尾阶段。

(五)指导原则1.规范性原则。

服务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工作,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XX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增城大队的相关工作要求,并做好记录和工作总结。

2.安全性原则。

服务要以保证系统数据安全、系统运行安全为前提,严格遵守保密协定,尊重用户利益,涉及外场设备的工作中,以保证服务人员人身安全为前提,做好防护措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3.高效原则。

建立服务的快速响应机制,保证业务问题解答、重大故障的现场处理、紧急工作任务处理等在用户要求的时间内完成。

二、信号控制管理现状截止目前,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第一期)项目通过对XX区荔城信号控制路口基础信息的摸查和排查,以及单点路口的信号优化,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现需对信号控制方案进行持续跟踪、优化,并加强对信号控制方案的研究,推进SCATS系统的本地化应用,建立规范的SCATS系统操作指南。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第二期)项目新增的新塘43个信号控制交叉口、永宁街道7个信号控制交叉口、开发区31个信号控制交叉口及新城大道11个信号控制交叉口正进行智能升级改造。

目前仍均使用单点控制信号机,大部分使用年限久远,且每个路口独立控制,管理方式落后,配时手段较单一,通常信号机全天只有一个控制方案,尤其是早晚高峰期,信号灯的配时与流量大小不匹配,导致某些车道放行时间不够,排队长度较长,停车次数较多。

在信号控制调试上,缺乏理论支持,仅依靠经验设置,在高峰期中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三、本期的服务项目任务、范围和规模本次XX区交通基础数据采集、信号控制设备排查与配时服务(三期)工作范围为对XX区134个信号交叉口建立台账信息管理系统、更新已有信号控制路口信息、摸排新增信号控制路口信息,并进行路口基础信息核查更新和信号控制方案优化。

在服务期内,辖区新增SCATS信号控制交叉口及交警部门要求的交通管理服务纳入本次服务范围,不另外变更费用。

主要服务任务如下所示:(1)总结现有交通信号控制理论及相关技术,完善标准化流程和关键技术工作流编制,编制SCATS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日常操作指南,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形成一套高效、实用的工作机制,为XX区信号控制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2)对所有信号控制路口的基础信息和设备建立台帐系统,实现大队统一管理部署。

对现有的信号控制路口及新建路口进行路口基础数据更新,并录入台账系统;对本期新增控制路口交通基础数据进行摸、排查,建立路口基础数据管理库,并录入台账系统。

对所有路口进行五项规则排查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3)对项目范围内的所有交通信号控制路口进行周期性巡查,及时发现存在不足的问题路口并予以改善、跟踪,优化路口的运行方案,从而不断提高路口的运行水平。

安排技术人员在早晚高峰时段值班,监控交通运行,及时解决交通问题,维持高峰交通秩序。

在举办大型活动等特殊日期根据流量的变化对信号控制方案进行微调,或设置特殊管控时段,特定控制预案,保障活动现场安全有序的开展。

(4)对一些主干道连续路口制定绿波带协调控制方案,减少停车次数,使车辆一路绿灯快速通过,降低旅行时间。

并对前两期已协调路段绿波带进行周期跟踪、巡检,进行方案再优化。

(5)建立单个交叉口信号控制仿真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路段协调控制仿真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使用仿真软件对信号控制方案进行微观模拟,直观地观察方案的实施效果,根据评价体系对方案进行择优,为决策提供支持。

(6)对项目中使用的信号控制系统数据处理及管理程序、信号优化辅助软件工具进行进一步研究,并开展可变车道、综合待行区、左弯待转区等新型控制技术的专题研究。

(7)对信号控制路口进行路口优化方案的交通仿真分析、关键交叉口交通仿真分析评价及信号协调控制路段仿真分析。

(8)指导基层中队制定合适的信号参数设置标准和规范、指导基层设施员开展路口信号巡查和整改工作及单个路口交通信号的优化以及路段协调优化工作。

(9)负责交通诱导屏的信息发布及信息模板编制,并利用高德地图主动发现拥堵路段,并通过系统参数调配进行疏导。

四、项目服务内容及要求本次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项目管理基础工作(1)总结现有交通信号控制理论及相关技术随着XX区智能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与之相适应的交通信号控制理论及相关技术需要进行阶段性的总结,通过完善对交通信号控制相关理论的总结,以及对当今主流的交通信号控制方式方法的总结,为交通信号控制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交通信号控制相关理论总结(信号控制参数、交叉口通行能力等)●单点信号控制的模式与方法●主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模式与方法●同类型交通信号路口协调控制模式与方法●长距离交通信号协调模式与方法(2)完善标准化流程和关键技术工作流编制为提高XX区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日常工作效率,根据工作需要及本区信号控制管理工作情况,需要为XX区信号控制管理工作研究建立一套更加科学、合理和细致的规范工作流程。

针对交通信号运行情况巡查、交通信号控制方案优化等工作内容,制定常规的工作流程规范说明书、信号优化报告及验收标准、信号控制参数设置模式控制策略及预案等模板,为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提供标准化的文档模板,使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日常工作的分类归档及整理规范化。

在项目周期前期,制定相关工作的流程,完善配套模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交通信号运行情况巡查管理流程●交通信号运行方案优化工作流程●交通信号设施巡查工作流程及其标准(3)SCATS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日常操作指南汇编为能在日常工作中更加规范地进行信号控制系统操作,不断总结信号控制技术人员积累的有效操作经验,需要建立针对日常各种常见问题的操作指南,细化各种工作的流程及步骤,便于快速提高本区系统操作人员的水平。

基于信号控制技术工作人员对目前荔城SCATS系统的日常操作经验,总结归纳出一系列针对SCATS 系统的日常操作指南,形成面向各个层次操作人员(如交通配置人员、交通优化人员、技术员、协管员等)的有针对性的操作指南,进一步提高信号控制系统日常操作规范性,提升SCATS系统XX区本地化应用水平,为其他区更换SCATS系统提供基础。

(4)媒体、群众反映问题处理流程及规范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微博等路口投诉问题的收集及整理,并积极与支大队、设施单位沟通,及时了解路口的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为进一步优化提供技术保障。

项目组收集到各类问题后,根据问题的性质分类,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处理。

(二)交通信号基础信息采集入库工作(1)前两期所有路口交通基础数据更新在前两期项目中,已进行了路口基础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入库,但由于更换SCATS系统后,各个路口的渠化情况、SCATS系统对应特征参数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改变,为此本期项目需对所有路口的交通基础数据进行再次核查和更新。

根据各路口信号设施设备情况,将路口分为内场工作路口(可通过视频监控、SCA TS系统收集路口渠化、交通流量等基础信息)以及需要进行实地调研的外场工作路口,制定荔城路口交通基础数据更新工作计划并落实开展。

按照模板要求制作资料文档(一般为EXCEL表格文档、WORD文档、VISIO软件绘图、路口实景图片等),记录路口交通基础数据,并归档管理建立完整的路口档案库,录入台账系统。

信息包括信号灯类型、信号灯配线情况、车道分配情况、人行横道宽度、路口设施配置、相位设计、信号控制方案设计等。

(2)新增路口交通信号基础信息全面摸查针对本期新增未建档的所有信号路口及计划新建信号控制设备的路口,完成交通信号基础信息及参数等相关信息的全面摸查,按照模板要求制作文档并归档管理建立完整的路口档案库(一般为EXCEL表格文档、WORD文档、VISIO软件绘图、路口实景图片等)。

通过自主设备和人工采集新塘所有路口的交通流量,分析主要时段如早高峰、平峰、晚高峰、低峰的交通流量,并对交通流量进行持续的定周期更新。

(3)所有路口五项规则排查与优化对所有路口进行信号控制方案的五项规则排查,包括保证行人过街通行时间、降低行人过街等待时间、保证最小机动车绿灯时间、降低机动车红灯等待时间、限制最高周期等。

(三)交通信号控制路口日常巡查及方案优化(1)所有信号控制路口周期巡查定期对所有路口进行巡查。

巡查以路面巡查和内场检查相结合,路面巡查为主、内场检查为辅。

其中路面巡查主要是定期对辖区路口进行实地调查,及时发现路口存在问题;内场检查主要是在控制中心利用系统警告功能和交通监控视频来发现问题路口。

(2)各渠道问题控制方案优化对报纸、电视、电话、邮件、信访等各种渠道反映的问题,安排专门人员进行跟进。

针对问题路口需要进行必要的补充现状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路口控制方案进行优化。

(3)SCATS路口检测线圈基础数据库维护与更新定期进行路口检测器的完好情况检查。

定期筛选线圈损坏路口并根据路口交通规律设置预案,保障信号控制效果,并将线圈损坏路口报备硬件维护部门维修。

(4)日常问题路口调查及控制方案优化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路口,以及市民、媒体等反应的问题路口,需要进行必要的补充现状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为路口设计合理的信号控制方案,使用专业的信号控制方案实际工具辅助优化。

(5)单点信号控制路口多时段方案设置及优化针对单点信号控制路口的特点,制定多时段控制方案,工作流程如下:时段划分:根据路口的全天流量变化图,把全天划分成多个具有相同或相近交通流特性的控制时段。

至少可分为早高峰、平峰、晚高峰、夜间低峰四个时间段(具体划分根据实际路口情况而定);相位设计:利用专业相位设计辅助软件,根据路口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等,充分考虑其冲突点设置合理的放行相位;信号配时:利用专业信号配时辅助计算软件,根据不同时段的流量变化分配合理的时间;方案交通仿真分析和下发试运行调试。

(6)常发性交通问题及解决方法归纳总结对巡查、媒体、支/大队等发现或提出的交通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出常发性的交通问题;并对各种常发性交通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包括优化思路、路口的渠化设计、相位相序、最大最小周期等,最终形成针对XX区的交通信号控制的方案优化库。

(7)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早晚高峰值班主要内容包括:●近期实施优化的路口/路段,进行早晚高峰的后续跟踪;●交通黑点和交通拥堵点,及时把控早晚高峰道路情况,进行疏导优化;●指挥大厅和大队常调控/常锁的路口,找出存在优化空间的路口进行优化,因道路条件等确实无法优化的,提出调控的指导思路,或者通过设置预案以减少人为操控的随意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