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高考综合评价招生和强基计划介绍
新高考综合评价招生和强基计划介绍
(31)
中学对“强基计划”招生的应对
1 重视和培养学科特长的学生 2 复试(笔试、面试)中笔试科目的准备 3 平衡好参加竞赛和其他奖项和学业的冲突,机会成本 4 生涯规划,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
(32)
个人对综招和“强基计划”招生的应对
1 学业是基础 2 特长科目的培养和提升,其他相关奖项 3 课外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笔试,面试) 4 平衡好各个通道的机会和时间成本 5 做好学业规划,专业规划,职业规划
(14)
综合评价招生方案介绍
(15)
综合评价方案设计思路很简单
1. 贯彻多元录取指导思想 2. 高考录取参考高中学业思想等综合表现 3. 高考成绩不是录取唯一
(16)
但具体实施上遇到问题
1. 学生高中表现如何量化体现为录取分数? 2. 高校如何测试? 3. 各分数占比以及录取方案?
(17)
北清等一流名校最喜欢综合评价
目成绩 3. 入围人数一般按录取计划的六倍放大 4. 学生报考志愿档案,部分锁定,部分完全放开
(22)
综合评价招生对学生的机会
1 两次考试,多所大学录取机会 2 进名校的机会 3 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4 低分进上档大学的机会
(23)
(24)
综合评价招生对学生的不利
1 部分学生志愿提早锁定 2 进校后。部分大学对综合学生在转专业上有一定限制 3 面试能力低的学生不利 4 未做好学业规划的学生 5 加重学业负担,家庭成本
的。
(4)
家长考生最关心的高考问题
1 拿高分!!! 2 进一所好大学,选一个好专业
(5)
1 如何拿高分? 2 如何进一所好大学,选一个好专业? 3 如何尽量争取和利用招生政策和机会?
(6)
(7)
考试的目的
选拔性考试
(8)
高校招生的目标
(9)
高校招生的目标
1. 招到学生 2. 招到分数高的学生 3. 招到优秀学生 4. 招到适合办学培养模式的优秀学生
革 方
新高考
案
面上 计划
自主 招生
艺术体 育特长
生
综合评 价招生
保送生
考试科目:必考+选考,3+3,3+1+2
自主条件,五大联赛,双一流大学,拔尖 人才培养。今年强基计划取代自主招生。
艺术+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艺术特长 体育特长生 高水平运动员
双一流大学招生模式?(取消985,211 称呼)
竞赛金牌,外国语学校(只能学外语)
(25)
1 2 3 4
(26)
综合评价招生的问题
1 仍然成绩录取,无非多一个大学测试 2 高中综合评价系统没法利用 3 招生成本巨大 4 招“劣”不招优(“劣”指招低分) 5 公平和公正性风险大
(27)
“强基计划”介绍
1 为何叫停自主招生? 2 “强基计划”推出的目的? 3 高校如何招生? 4 能避免自主招生存在的问题吗?
1. 不信任新高考分数(区分度) 2. 综合评价没有报名门槛 3. 可以减少面上招生计划,拉高面上招生提档分 4. 招收到相对“优秀”的学生
(18)
(19)
(20)
目前上海浙江山东广东江苏等实施综合评价 招生的两种模式
1.专业类招生录取 2.专业录取
(21)
综合评价招生上海、浙江等具体方案
1. 三一模式,高考+学业+大学测试=综合成绩 2. 报名门槛:部分以学业考等级,北清看中学排名,以及选考科
(1)
课程内容
一、综合评价和强基计划招生的背景 二、综合评价招生方案介绍 三、强基计划介绍 四、中学及个人应对建议
(2)
一、综合评价招生和强基计划实施背景
(3)
国内高考的功能,地位和重要意义
1. 高考是国内广大人民群众最大的关切和目标 2. 高考是个人、家庭一生最公平的且最大的机会 3. 高考招生人数是一定的,你的机会一定是从其他人那里竞争来
(33)
中学对高考的应对
1 面上计划招生 2 特殊类型招生(保送,贫困,艺体特长等,定向) 3 强基计划招生 4 综合评价招生
(34)
机会和成功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
(35)
(28)
“强基计划”对学生
1 多一个上名校的通道 2 有专业意向和基础的学生优先 3 竞赛学生优先 4 做好学业(专业)规划
(29)
中学和个人如何应对?
(30)
中学对综合评价招生的应对
1 学业考(学生分类管理) 2 复试(笔试、面试)中笔试科目的准备 3 重视生涯规划课的地位和作用 4 未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使用
招 生 政 策
(10)
高考改革的难点
1. 国家需求和社会稳定 2. 公平性 3. 政策性扶持 4. 科学性和选拔性 5.可实施性,招生成本 6. … 7. 减负
(11)
时至今日,教育部高考改革
1978-2002 2002-2017 2017-2019
(12)
新高考改革背景-教育需求
(13)
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