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中的安全和隐私问题

物联网中的安全和隐私问题


2)加强不同应用场景的认证机制和加密机制。
3)加强数据溯源能力和网络取证能力,完善网络犯罪取证机制 。
4)应考虑在不影响网络与业务平台的应用的同时,如何建立一 个全面、统一、高效的安全管理平台。
2019/9/3
15
三、物联网隐私问题及解决方案
2019/9/3
16
隐私保护概念
简单地说, 隐私保护就是使个人或集体等实体 不愿意被外人知道的信息得到应有的保护。
2019/9/3
12
传输层安全机制
传输层安全机制可综合利用点到点加密机制和端到端加
密机制。
点到点加密机制在传输过程中是密文传输,但是它需要在 每个路由节点上进行先解密然后再加密传输,其信息对每个节 点是透明的。由于其逐跳加密是在网络层进行的,所以适用于 所有业务,有利于将物联网各业务统一到一个管理平台。由于 每个节点可以得到加密信息的明文数据,所以对节点的可信性 要求较高。
端到端加密机制可以提供不同安全等级的灵活安全策略, 但是也存在较大的缺点:首先,端到端加密机制不符合国家利 益,不能满足国家合法监听的政策;其次,端到端加密方式不能 隐藏信息的源和目的,存在被敌手利用的可能性
此外,应加强传输层的跨域认证和跨网认证。
2019/9/3
13
应用层安全挑战
海量数据的识别和处理 智能变为低能 自动变为失控 灾难控制和恢复 非法人为干预
节点认证 个别传感网(特别当传感数据共享时)需要节点认证 “确保非法节点不能接入。
信誉评估 一些重要传感网需要对可能被敌手控制的节点行为进行 评估"以降 低敌手入侵后的危害(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入侵检测)。
安全路由 几乎所有传感网内部都需要不同的安全路由技术。
2019/9/3
11
传输层安全威胁
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包含支撑平台和应用服务。应用支撑平台子层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 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应用服务子层包括智能家居、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行 业应用。
2019/9/3
6
二、物联网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
2019/9/3
7
感知层安全威胁
针对RFID的主要安全威胁: 标签本身的设计缺陷 黑客非法截取通信数据 拒绝服务攻击 利用假冒标签向阅读器发送数据 RFID阅读器与后台系统间的通信信息安全
与隐私保护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信息安全, 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但两者关注的重点不同。 信息安全关注的主要问题是数据的机密性、 完整性 和可用性, 而隐私保护关注的主要问题是看系统是 否提供了隐私信息的匿名性。通常来讲, 隐私保护 是信息安全问题的一种, 可以把隐私保护看成是数 据机密性问题的具体体现。
2019/9/3
3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什么?
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 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 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 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2019/9/3
4
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
根据物联网的服务类型和节点等情况,将物联网划分为感知层、 传输层和应用层。
物联网中的安全与隐私问题
王志强
2019/9/3
1
一、物联网背景知识 二、物联网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 三、物联网隐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四、总结
2019/9/3
2
物联网的发展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 (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 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
静电屏蔽。利用法拉第笼阻止无线电信号的穿 透。
阻塞标签。 主动干扰。利用一个能主动打出无线电信号的
装置,以干扰或中断附近其他RFID阅读器。 改变阅读器频率。阅读器可使用任意频率。 密码机制。哈希函数、重加密等
2019/9/3
10Βιβλιοθήκη 感知层安全机制 密钥协商 部分传感网内部节点进行数据传输前需要预先协商会话 密钥。
物联网的特点之一体现为海量,存在海量节点和海量数据, 这就必然会对传输层的安全提出更高要求。虽然,目前的核心 网络具有相对完整的安全措施,但是当面临海量、集群方式存 在的物联网节点的数据传输需求时,很容易导致核心网络拥塞, 产生拒绝服务。
由于在物联网传输层存在不同架构的网络需要相互连通 的问题,因此,传输层将面临异构网络跨网认证等安全问题,将 可能受到DoS攻击、中间人攻击、异步攻击、合谋攻击等。
2019/9/3
5
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
感知层
感知层主要功能是信息感知与采集,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 各种传感器、视频摄像头等。如温度感应器、声音感应器、震动感应器、压力感应器、RFID读写器、 二维码识读器等,完成物联网应用的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
传输层
主要通过移动通信网、互联网、专网、小型局域网等网络对数据进行传输。因为传输层面临海量数 据的传输,所以传输层还需具有信息智能处理、管理能力,例如海量信息的分类、聚合和处理、 传感器网络的管理等。传输层关键技术包括长距离有线和无线通信协议、网络融合技术、海量信息 智能处理技术等。
2019/9/3
14
应用层安全机制
当海量数据传输到应用层时,除了数据的智能处理之外,还 应该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
1)应在数据智能化处理的基础上加强数据库访问控制策略。 当不同用户访问同一数据时,应根据其安全级别或身份限制其 权限和操作,有效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如手机定位应用、 智能电网和电子病历等。
2019/9/3
8
感知层安全威胁
无线传感网可能遇到的安全威胁包括下列情况:
网关节点被捕获 普通节点被捕获 DOS攻击 重放攻击 虚假路由信息 选择性转发 虫洞攻击
2019/9/3
9
RFID安全策略
目前,实现RFID安全性机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 密码机制以及二者相结合的方法:
国际电信联盟(ITU)2005年的一份报告《ITU互联网 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
2008年底IBM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得到美国各 界的高度关注 。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 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 府工作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