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14所大学八字校训的来历及含义
1.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卦》的《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宇宙刚劲有力地不停运转,君子应当效法天地,奋发努力,永不停息。
“厚德载物”出于《周易·坤卦》的《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当增厚美德,包容万物。
1914年11月,梁启超到清华大学演讲,以《周易》的两个象辞激励学子,后作为清华校训。
2.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诚朴雄伟”原是中央大学时期的校训,由罗家伦提出。
“励学敦行”是从中国古代前贤名句中选取而来:“励学”二字见于宋真宗写的一首名为《励学篇》的诗,劝勉人勤奋学习;“敦行”见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
3.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自强不息”是陈嘉庚先生创校时提出的,仍是出自《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为厦大私立时期的林文庆校长确立的校训。
“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人格
理想,蕴含着生命对于至善至美理想的追求与践行。
4.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饮水思源,即不忘本之意。
北周的庾信《徵调曲》中有“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之句,宋代的宗礼《大鉴禅师殿记》中有“饮水知源,自觉自悟,师岂远哉”之句,体现出常怀感恩的精神。
爱国荣校,主要来自著名国学家、教育家、交大原校长唐文治曾在《人格·学生格》中的格言:“有爱情于学校,乃能有爱情于社会,有爱情于社会,乃能有爱情于国家。
”深含着由“小我”而及“大我”的文化内涵。
5.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海纳百川”取意自《庄子·秋水》,作为固定词语最早出自晋代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其言包含广也。
”“有容乃大”则出自《尚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
无求备于一夫。
必有忍,其乃有济。
有容,德乃大。
”将两词连用的则是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6.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由校长张伯苓提出。
允,即文言语首助词,这种用法
源自《诗经》。
允公允能,意思就是“既有公德,又有能力”。
本意是要使南开学生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
“日新月异”,语本《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是古代贤王商汤的座右铭,以一种动态的角度倡导积极进取、不断革新和变化,才能不断进步。
7.山东大学:学无止境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出自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通论五古》:“学无止境,道无终极。
”“学”,不仅要学习实用的知识技能,更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气有浩然”出自《孟子·公孙丑》:“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大义大德造就的一身正气。
110年校庆时改为“学无止境,气有浩然”,价值取向更明确,更符合音韵平仄要求,读来更朗朗上口。
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德才兼备”即品学兼优,“知行合一”是明代大儒王阳明的著名学说,《传习录》中有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知”即认识事物的道理,“行”即在现实实践中运用道理,两者本就是不可分离的一体。
9.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厚徳”出自《易经》;“明法”取自《管子·明法》,树立法治观念,依法治国。
“格物”出自《礼记·大学》的“致知在格物”,意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致公”取法于《礼记·礼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也出自《管子·形势解》的“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此处“至”与“致”通),意为要大公无私、公平公正,有仁爱亲民、服务公众的社会责任感。
10.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
“厚德”与“博学”分别出自《周易》和《礼记·中庸》。
后半部分“敬业乐群”出自《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
”意为对自己的事业尽职尽责,与朋友相处和乐融洽。
11.中央民族大学:美美与共,知行合一
“美美与共”一词出自该校已故名誉校长费孝通教授关于文化自觉的著名论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为不同民族间要相互尊重、欣赏和赞美对方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和谐的精神。
“知行合一”仍出自王阳明的《传习录》。
“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核心思想即为“人与人和,知与行合”。
12.中国石油大学:厚积薄发,开物成务
“厚积薄发”来自于宋代苏轼《杂说·送张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要不断地在知识和道德上积累,“薄发”就是指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不断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开物成务”出自《周易·系辞上》,是指通晓万物演化的规律并按规律行事而最终成就功业。
指圣人可以掌握万物的变化规律(天道),成就天下功业。
13.西南大学: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含弘光大”,语出《周易》第二章《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含”是无所不包,“弘”是无所不有,“光”是无所不作,“大”是无所不备.“继往开来”,语出宋代朱熹的《朱子全书·周子书》:“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大有功于斯世也。
”
张载也有名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意为继承前人的事业,为后人开辟未来的道路,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4.黑龙江大学:博学慎思,参天尽物
由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书写。
“博学慎思”仍出于《礼记·中庸》第20章。
“参天尽物”出于《礼记·中庸》第22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
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行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
至诚之人,能完成天赋的使命,帮他人完成天赋的使命,进而替上天化育万物,天地人三者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