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卤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无卤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烧。
A(H: I )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当 O
作者简介 :杨海洋 ,男 ,18 年生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玻纤增强阻燃 P T的研究和新产品开发。 93 B hi n1845 i . a ag932 @s a cm y n o
-7 - 0塑ຫໍສະໝຸດ 料工业20 06年
用量很高时才能获得适中的阻燃性,这会降低塑料制 品的力学强度。解决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调节粒 径大小及其分布。为了提高阻燃剂的分散 ,增加阻燃 剂的阻燃效果,一般要求阻燃剂的颗粒越细越好。现 在所用的阻燃剂颗粒一般在微米级 ,阻燃填充量大, 阻燃效率不高,如果尺寸降低到纳米级,阻燃剂的填
低烟无毒能中和燃烧过程中的酸性腐蚀性气体。其阻
2 膨胀型阻燃剂 ( R I ) F
膨胀型阻燃剂是以碳氮磷为核心成分的一类阻燃 剂 ,它 主要 由三部分组成 :碳 源 ( 成炭剂 ) ,酸源
燃机理与AH T 相似。它们的差别在于 M (H: g )的起 O 始分解温度 ( 0 40℃)比A (H3 3 一0 5 1 )的起始分解 0 温度 ( 0℃)高 。M (H: 2 5 g )耐酸性差, O 会急速溶 解, 也容易受乳酸影响使制品表面留 下指纹[0 [ 3 l M (H: 是一种极性很强的无机化合物,且常 g ) O 温条件下采用传统工艺合成的M (H: g )表面极性较 O 强, 易于团聚形成粒径为 1 一 0 u 0 1 m的二次粒子, 0
硼酸锌 (B F )是热稳定性 良好的阻燃剂,是一 种无毒、无味的白色粉末,在 30℃以上才失去结晶 0
进行的研究表明[: [ 采用包覆红磷与纳米 C-T 2 l GAH对
P 6 进行协效阻燃时,可 以获得较好的阻燃效果的 A6
协效阻燃体系。当 P6、包覆红磷、纳米 C -T A6 GA H
剂还是环保的要求。为此欧盟 20 年公布了 W E 03 EE
和 RH 两个指令,将卤素阻燃剂的毒性与环境问题 oS 的争论推向高潮。并于同年向中国发出贸易通碟 ,如 果到20 年中国还不能解决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外 06 壳高分子材料中的含卤阻燃剂问题 , 那么欧盟将停止 进口中国的相关产品。由此我国将损失 2 亿元的 50 0
(.oe oCe i Mt a c , ua o l v s , h 300 , h a S . F i NraUirt Fz u 07 Ci ; 1Clg f ms a arl i jn m n ei u o 5 e h t n e s y r d i y n 2Zu o T e Eg e n P sc P dc C . t ,Zuh 420 ,Ci ) L . hz u 01 h a . hu s i e g ts ut o, d hz i m n n r l i r s i a o o 1 n
性、热稳定性问题,得到的纳米 M (H: g )样品粒度 O
均匀 ,颗粒结晶完好 ,形状规则。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和合肥工业大学[联合经蛇纹 [ 6 l
石酸浸滤液所制粗硫酸镁净化后 ,制备精制硫酸镁溶 液的方法;并以此精制硫酸镁和氨水为原料,直接利 用表面活性剂在固/ 液界面的 “ 双亲性” ,使其吸附在
氧化钙等,其中最典型的是A(H 3 M (H2 IO )和 gO ),
其它的除硼酸锌以外很少使用。 11 I H) . A( 3 O
A(H3 l )作为阻燃剂占整个阻燃剂用量的4%以 O 0
上 ,占无机阻燃剂的 8 %以上 ,它具有阻燃、消烟、 0 填充三个功能,不挥发、无毒、腐蚀小、价格低等优
用也进行 了阐述 。
关键词: 。对一些新的合成方法 、新的复配体系及其应用也进行了阐述。
P ors i R sac o H oe- e me adn lgnfe Fa R trat rges eerh a n f r l e
YN Hia , I P 扩 H B g u t A G -n X O , U -a ay g A e n i hn n
摘要 :综述 了无机金属化合物阻燃剂 、膨胀型阻燃剂 、磷系阻燃剂 、硅系阻燃剂及氮系阻燃剂 目前 的研究发展状
杨海洋’ ,肖 鹏“ 。胡炳环,
况 ,简要介绍了其有关的阻燃机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一些新的合成方法 、新的复配体系及其应
自2 世纪 0 5 年代以来,塑料制品在生产生活中 0
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绝大多数塑料都是可以燃烧 的,在使用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火灾隐患,阻 燃剂也就成为了塑料助剂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阻燃剂
全,或是环保要求,还是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无卤阻 燃剂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就 目 国内外较常见 前 的无 卤阻燃剂进行了详细地介绍。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总厂〔将膨胀型阻燃剂和硼酸 “ 〕
锌协效剂以及其它助剂按照质量比为 2:: 用于 P 522 P 时, 综合性能最佳。阻燃 P P的氧指数大于 3%,除 0
拉伸强度略有下降外,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均提高近 3%。该膨胀型阻燃体系就是由聚磷酸按作酸源和气 0 源,季戊四醇作炭源复合而成。在膨胀型体系阻燃过 程中,由于新生炭不容易形成理想 的微 泡、闭孔结 构,会使阻隔层的效果大为降低。通过硼酸锌这种低 熔点玻璃体将块状炭之间的缝隙封闭起来 ,可提高阻 隔层的阻燃效果。 未来膨胀型阻燃剂的发展趋势为:热稳定性高 ,
的质量比为 10 1:0 0 : 2 时,可以得到阻燃性能和力学 3 性能都 比较 优 良的 P 6 A 6复合 材 料,其 氧指数为 3 %。另外一种解决方法是对粒子进行表面处理 :既 3 可以用表面活性剂进行涂覆 ,也可以使用硅烷偶联剂 以提高机械性能。
水。陈登龙川以氧化锌和硼酸为原料制备了阻燃剂水 合硼酸锌 (Z032335 ) 其最佳配比为Z0 2n - 0-. B 姚。 , n
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在合成材料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 都很差 ,无法直接用于材料的阻燃。北京化工大学教 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利用 N O aH经过环境水热处
( 脱水剂)和气源 ( 发泡剂) F 体系的阻燃机理[ 。I R 4 l
主要与膨胀炭层的绝热效应有关,属于凝聚相阻燃机 理,受热时成炭剂在酸源作用下形成脱水成炭,并在 发泡剂分解的气体作用下形成蓬松有孔封闭结构的炭 层 ,其绝热效应就在于束缚在膨胀炭层的气体导热比 固体差一个数量级以及热辐射的反射作用。炭层还可 以限制氧气扩散到聚合物表面,防止可燃气体的放 出,从而终止聚合物的燃烧。
Asa ; c rt rs h eah o ho nr ern , airn el Te e p gsit rec 讨s e g -eraas s h ng imt c - br t h u n r e n sr tc r o e m a e fe d t u s ac a o l t c o m
第3 4卷增 刊 20 年 5月 06
塑料 工 业
C NA L T CS HI P AS I I NDUS RY T
6 9
无卤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 1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 福州 300 ; 株洲时代工程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株洲 420) 507 2 1 1 0
充量将会大大降低, 其效果则加倍提高川。北京化工
大学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制备的无机阻燃剂纳 米改性氢氧化铝 (GA H C -T )和包覆红磷对 P 6 进行 A6 了协效阻燃,对阻燃效果以及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新生成的M (H: g )微粒上,制备纳米 M (H2 O g )。结 0
果表明,样品晶型发育完善、呈针状、直径为 5 0 一1 n 、长径比为 1 一 0 m 5 2 且分散性好。 13 硼酸锌 .
pud a at iu e et e r n, s o u fm ra at si n e rat nr eos on r r n, m s n fm ra at po hr s e r n, c fm ra n ad o nu ed t n t c l e d a t hp o l a ed t iol l a e d n ig t t l e r n, e e d Te hn m ot l e r tn t xtg l s r li a n fm ra at ir i e . m cai s h fm ra ao, e sn p b m ad o tn i- a ed t s w v h e s f a e d i h ii r e n e uo r e t e o s e tdcd ey Sm nv s t s m t d, cm one s t ad iapc i s ds i d a r ue b f . e e y h i e os nw pudd e n t r lao a e r e, rl o o l es h i n e o y m h p i tn r cb s e e K y od :H l e-e;F m Rtdn; g s i Rs r ew rs a gnfe l e a at P r s e a h o r a er o r e n e c
面积,如果能在材料中很好地分散,则可解决材料阻 燃性能与力学性能之间的矛盾。
需〔 求‘ ] 。
印万忠等[以帕岩菱镁矿为原料, l [ 5 经锻烧后先和
盐酸生成氯化镁溶液 ,然后与 N O a H通过化学反应制 备出粒度小于 1 n 0 m的纳米级、片状、粒度均匀且 0
满足聚合物高温加工成型需要[; [ 从极性相似相容的 3 ]
相关产 品的出 口收人 。因此 ,不 管是从生命 财产安
点, 被誉为无公害阻燃剂。 其阻燃机理川被认为是几 种机理协同作用的结果: l H3 A( )作为填充剂使可燃 O
性高聚物的浓度降低;在 30℃以上脱水吸热,抑制 0 高聚物的温度升高; 脱水放出的水汽稀释可燃性气体 和氧气的浓度,可阻止燃烧;脱水后在可燃物表面生 成金属氧化物保护层 ,起 隔离作用 ,阻止其继续燃
1 无机金属化合物阻燃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