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最新】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目前我国还只是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要
基本完成工业化必须实现以下两个指标:
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
5%、55%、45%
(注:2000年分别为17.4%、49.7、32.9%);
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
20%以下、40%和40%以上
(注:2000年分别为50%、24.1%、25.9%)
2021/2/2
2021/2/2
18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1、具体目标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 生产总值到202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 争力明显增强。
算一算
到202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是多少?
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约36万亿元人 民币,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注: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万亿元,居世
界2第021/24/2位。
19
2021/2/2
20
就业结构比较
产业 单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中国(2001年)
50.0
22.3
27.7
美国(2000年)
2.5
23.3
74.3
想一想:
中、美的就业人员在产业结构上有何不同?
说明了什么问题?
2021/2/2
21
每亿美元GDP能源消耗量
想 一
(万吨标准煤当量)
想
:
1990年 2000年
材
料
反
映
了
什
么
?
提高经济效益
2021/2/2
22
提高社会效益
2021/2/2
想 一 想: 材 料 反 映 了 什 么?
23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 开放的经济体系。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基础。
7
人均国民总收入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2003年至2006年,中国经济连续4年踏上10%以上的增长平台 ,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位次已由原来的第6位跃居第4位,人均国民总收 入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在中国经济“一骑绝尘”的同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亦在提高 :2002为4.4%,2006年提高到5.5%,2003至2006 年中国GDP年均增速较同期世界年均增速高出5.5%,而在此期间,坐 上世界经济第四把“交椅”的中国与前3位的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差距亦在缩 小。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连升3位居世界第3位, 外汇储备亦已跃居世界第1位。
全面程度
偏重于物质消费的 小康,不全面
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 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 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 主权利、生活环境改善等, 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程度
2021/2/2
发展不平衡,地区差 距、城乡差距、工农 差距较大,部分地区 尚未达到
缩小地区、城乡各界层的 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
17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这一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目标, 符合人民的愿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2021/2/2
15
全面小康的特点: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021/2/2
16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
区别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标
准
低标准,人均GDP 较高标准,人均GDP 只有800多美元 超过3000美元
目前我国有6000万人处于低水平的温饱, 城镇尚有1800万人纯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 下。未来5—10年,全国每年新增适龄劳动力 人口至少1000万,目前尚有1400万城镇下岗人 员和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要通过20年的 努力,城乡建立起一个财力雄厚、覆盖全社会
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就业,控制基尼系数, 使人民达到殷实的小康。
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2021/2/2
14
No Image
2、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奋斗 目标。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 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 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 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 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材料三:我国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 消费,发展性消费、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 效的满足。中国现有300万失学儿童。社会保 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2021/2/2
11
材料四: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01年人均GDP已 达到或超过三四千美元,远远高于中西部一些落 后地区。目前,人均GDP最高为上海市,已经突 破4000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却只有300多美元。
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经济目标
2021/2/2
1
“三步走”战 略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 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至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2021/2/2
28
2、实现途径
实现全面小康需要长期的 艰苦奋斗;同时小康社会的建 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 程,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 行。
2021/2/2
29
全
宏观
面 从总体 1.成绩
建 小康到
微观
设 小 康
全面小 康
2.特点: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社
会
的
1.国内生产总值
经 济 目
世界银行将世界每个国家和地区按收入分为四组
类别
人均GDP
低收入国家
少于756美元
下中等收入国家 756—2995美元
上中等收入国家 2996—9265美元
高等收入国家 高于9265美元
2021/2/2
10
材料二:2000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 截止2004年6月,全国养老保险参保人 数为15806万人; 2003年全国农村养老 保险的人数为5428万人,这与有着13 亿人口7亿多劳动力的大国相比极不相适应;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 浪费.环境污 染.生态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
经济建设
2.工业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 经济体系
的目标 3.缩小差别(工农、城乡、地区)
标
4.社会保障体系、就业以及人民生活
2021/2/2
30
2021/2/2
8
我国已经实现了邓小平提
出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人 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但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没 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呢?
2021/2/2
9
材料一:至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六 位,但人均GDP800多美元,2002年我国人均GDP达 到1000美元,2003年人均GDP增至1090美元,但与 世界水平相比,我国世界排名在120多位,仍属下中 等收入国家。
2021/2/2
12
(2)总体小康的特点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2021/2/2
13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
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
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 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 待提高。
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 总值到202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明显增强。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3、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 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城镇化:简单来讲就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产 业转化的过程。
我国2001年的城市化率为37.7%,而高
收入国家城市化率为70%,中等国家已达
60%,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因此,要
积极而稳妥地推击城镇化战略。要力争
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上升到50%以上。
2021/2/2
27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 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 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 发达2国021/家2/2 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社会主2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
(1)总体小康的表现
①微观表现: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②宏观表现: 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021/2/2
3
2021/2/2
4
华 西 村 一 瞥
2021/2/2
5
2021/2/2
6
现代化建设成就
人均
恩格尔系数 人均住房面积
年份 国内
项目
生产 城市 总值
乡村 城市
乡村
1990 不足 57.5% 67.7% 6.7m2 17.8m2
800美
元
2002
2021/2/2
超过 39.9% 900美 元
47.8%
10m2
25m2
过去5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翻了近一番,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人均国民总收入在世界的位次亦由2002年的第132位上升到2006 年的第129位。按照世界银行划分标准,中国已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 收入国家的行列。
按照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扣除价格因素,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连续4年均保持在7%以上的速度增长。至2006年底,中国城乡居民人 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16.2万亿元人民币,较2002年底增加7.5万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