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中模糊语言

英语中模糊语言

英语中模糊语言的研究
摘要:模糊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以及自然语言之中,但长期以来,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往往被认为是错误的,并且是应该避免的。

直到查德于1965年发表《模糊集》之后才正式诞生了模糊理论和模糊语言学。

其实,模糊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想中,同时也被认为是语言的本质特性之一。

长久以来,模糊语言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早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研究的焦点。

模糊语言频频出现在就职演说中,正是由于其自身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和功能。

本文主要探讨英语演讲中模糊语言。

关键词:英语演讲;模糊语言;特性
在当今的社会里,我们既要学会生存,也要学会交际。

能用英语进行交际自然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也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交际是一门学问,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学识、修养和语言文化素质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

本文就交际英语中的表达技巧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及分析。

一、模糊语言概述
语言的表达一般要做到具体、准确、清楚,尤其是科技知识方面的论述。

但在实际交流中,有时候不能把话说得太死、太具体,需要运用模糊语言。

模糊语言可以避免被人抓住辫子,避免产生误解,避免陷人被动地位。

另一方面,一个人的信息量总是有局限的,掌
握并熟识的信息在有些情况下也有可能一下子表达不出来或表达
得不完整,这时候运用模糊的语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饰自己的不足。

可想而知,一个对于对方来说是不大愉快的问题,如果用模糊语言委婉的表达出来或暗示出来,这样就给对方以台阶下,为对方保全了面子,避免了许多尴尬出现。

模糊语言的使用是灵活的,表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列举的项目后面加上and so on,and so forth,and the rest,and the like等;在数字前面加about,some,approximately等;在判断时加上maybe,perhaps,possibly,probably,presumably等;在信息来源没有把握时用it is said,they say等,这些都是常见的模糊语言。

请看下面的例句:
(1)a:do you like chinese girls or american girls?
b:i like those girls who like me,no matter whether she is chinese or american.
对话中的b是一位中国公使,a是一位美国小姐。

面对a的问题,b必须要考虑到既不得罪美国小姐也不能失去自尊,于是运用了模糊语言来回答,显得很贴切和切当。

(2)a:we have met once.we drank together at the same table.b:oh,yes,in a dining.hall or somewhere.
in a dinning or hall本身就比较笼统,后面又加上了 somewhere 就更留有余地,这样就把一个记忆模糊或根本没印象的事情对付过去了,避免了尴尬。

(3)a:what happened to jim.he didn t show up this morning.b:he was ill or something.
a和jim是朋友,他心里是想为自己的朋友没来上课而打掩护,但不敢把话说得太肯定,以免给老师一个“撒谎”的印象,就模糊地说“他是病了还是怎么的”。

二、模糊语言在英语中的表达形式
(一)语音模糊性
英语是语调语言,重音有规律的排列是英语的重要语音特征。

单词重音位置不同,说明词类或词义的不同;句子重音位置的改变可以加强语气,突出对比意义。

语调既有语法作用,也有独特的表情功能,不同的语调可以表示不同的态度、口气和思想感情。

例如:i only glanced at the title.重音位置不同,语义会有所变化。

glance一词重读,表示“我只瞥了一眼题目,并没有仔细看”; title 一词重读时,则强调“我只瞥了一眼题目,并没有看全文”。

再如:will you answer my question!句末读为降调,该句表达的是一种命令,意为“回答我的问题呀!”而在通常情况下,此句句末应读为升调,为一般疑问句,意为“能回答我的问题吗?”此外,英语修辞中的双关也能体现语音中的模糊性。

(二)词汇模糊性
美国语言学家maxblack指出,词的模糊性表现在它有一个应用的有限区域,但这个区域的界限是不明确的。

英语中许多词语本身
所表达的概念是没有精确界限的,即模糊概念。

例如morning一词的准确意义是指the first or early part of the day, lasting from midnight to noon or from sunrise to noon,可指清晨、早晨或上午,彼此间没有绝对界限。

再如middle age指的是人生中青年和老年之间的岁月,但中年与青年、老年的明显界限又是模糊的。

还有一类词所表达的是相对概念,表述的意思完全没有确定范围,也不可能说明精确程度。

常见的有表示性质的形容词如good,beautiful, thin, constant等,表示程度、频率的副词如always,often, sometimes, very, extremely,等。

英语中表示数量的词、不定代词以及情态动词由于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也体现了英语语言的模糊性。

(三)语法模糊性
语法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在类别和结构之间常常没有明确的界限。

以英语中名词可数性为例,有些名词既是可数的,又是不可数的,如fish, water, sand, wood等,可数与不可数之间的界限是不明确的。

三、模糊语言在英语中的应用
英语中有很多模糊性的替代名词。

当说话者不记得人或物的名字,模糊替代词就可以使用了。

crystal和davy (1975)在研究中注意到了它们并称之为完全模糊语。

因为它们不是标准书面语的一部分。

拼写方式就变化较多,加上目前的资料中实例很少,这使得
对它们的研究很困难。

现代英语中只有what is name比较常用,变形也很多。

i am honored and humbled to stand here, where so many of america s leaders have come before me, and so many will follow. (george w. bush, 2001)
模糊语言的修辞魅力重在表达简洁,提高效率,富有美学效果。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j?a?gogue认为“模糊语言能用较少的文字传达足够的信息并对复杂的事物做出高效的判断和处理,即有利于提高效率”。

另外还有比喻、双关、委婉等修辞手段是通过模糊语言实现的。

如:《哈姆雷特》中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是典型的模糊语言例子,对它的理解和欣赏,仁者见仁。

如果改为“well,it s hard to make a decision…i can t figure out if i should kill myself or not”,其表达力就逊色多了。

海明威的名著:“a farewell to arms”中的双关语arms到底是指“武器”还是“胳臂”还是两者兼而有之,也是模糊语言的范例。

文学作品需要言简意赅,广告更是如此。

它的叙述简略,具有模糊性,但传递了足够的信息。

如:“less bread no jam.”伦敦地铁的广告词,乍一看,其中的“bread”(面包)与地铁无关,令人费解,其实,俚语中“bread”就是“money”,而“jam”指“traffic jam”,意思是“less money,no traffic jam”。

比写成“if you travel by london transport,it will cost you less and bring you no suffering in traffic
jam”简洁多了。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模糊语言展示其修辞魅力的例子也很多。

如:“it s a case of january and may.”这句话也是典型的模糊语言。

“january”比喻一年中最后白雪皑皑的冬季(snow-covered winter)或一生中最后白发苍苍的暮年
(white-haired man),may比喻春天的花朵(flower in winter)或妙龄少女(beautiful young lady),暗喻“老少配”。

在交际中,人们把特定的语义转化为模糊义,用委婉语(euphemism)来表达内容的禁忌性。

如裤子的拉链没拉上是让人尴尬的事,美国人用“you have lost your license.”(你遗失了身份证)代替“your fly is open.”(“大门”没关上)来提示对方,避免困窘。

文学、广告和交际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表明了模糊语言的无限魅力,给人以无尽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张桥.模糊语言[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6.
[2]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