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物理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物理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物理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数值最接近真实值的是A.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0 g B.洗澡时水的温度约为40 ℃C.中学生跑100 m的时间约为8 s D.播放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20 min2 . 小林同学通过学习,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物理观点:①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燃气的内能逐渐增大②飞机能够升空是因为受到空气的浮力③两个串联的灯泡,一个较亮,一个较暗,是因为较亮的灯泡电阻较大④岸边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变浅,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折射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⑤神舟飞船离开地面加速上升时,机械能不断增大⑥轮船从大海驶入长江,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所受浮力变大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②④B.只有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②⑤⑥3 . 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风筝飞得时快时慢不需要力的作用B.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相互的C.越飞越高的风筝质量逐渐减小D.儿童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4 . 如图甲的电路,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移至b端的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的示数关系如图乙,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R1的阻值为B.电源电压为6VC.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D.当电压表的示数为4V时,R1的功率为5 . 如右图,取一个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与瓶子密封的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少量的气体.则A.由图可知此时瓶内气压等于瓶外气压B.管内液体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小于瓶外气压C.拿着该装置由一楼到二十楼管内液面会保持升高D.拿着该装置由一楼到二十楼管内液面会不断下降6 .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露珠形成,汽化、吸热B.冰棱消融,熔化、放热C.干冰变小,升华、吸热D.霜的出现,凝固、放热7 . 如图所示,把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自由转动,手持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A端,A端会远离橡胶棒,实验中()A.吸管不带电B.吸管带正电C.摩擦时,吸管得到电子D.与吸管摩擦的餐巾纸一直不带电8 . 日晷仪是古代人们可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位置可知道时间,如图.下列现象中与之同理的是()A.水中的倒影B.雨后的彩虹C.小孔成像D.光进入大气层向下弯曲9 . 在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开启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B.蜡烛火苗抖动是因为声音传播信息C.抽出罩中的空气声音越来越大D.钢尺伸出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高10 . 如图是一种电动平衡车,下面四个实验中能表示其工作原理的是A.B.C.D.11 . 以下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应接地线B.用电器失火时,应先灭火,再切断电源C.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手应与笔尖金属体接触D.家庭电路中,控制用电器的开关应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12 . 手机可以传递声音、图象等信息.实现这些信息传递的是A.声波B.超声波C.次声波D.电磁波13 . 如图为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装置,使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对水和食用油加热,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像可知食用油的比热容为c油=2.8×103J/(kg·℃)B.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用油C.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升高的温度来衡量的D.右图图像中甲对应水,乙对应食用油14 . 在电学实验中遇到断路时,常常用电压表来检测,某同学连接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闭合后,电灯不亮,电流表无指示.这时用电压表测得a、b两点间和b、c两点间的电压均为零,而b、d间的电压不为零,这说明A.电源接线柱接触不良B.开关S的触片或接线柱接触不良C.电流表接线柱接触不良D.灯泡灯丝断了或灯座接触不良15 . 用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

则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和机械效率为A.F甲>F乙;η甲<η乙B.F甲>F乙;η甲η乙C.F甲=F乙;η甲=η乙D.F甲<F乙;η甲<η乙16 . 下列生活、生产实例与所包含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矿泉水瓶盖周围凹凸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B.生活中用水来散热取暖,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小的性质C.旗杆的顶端所安装的滑轮,可以用来省力D.司机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二、多选题17 .A.0℃的冰,其分子的动能为零B.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C.水结冰是凝固现象D.火箭发射升空过程中内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18 .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沸点为12.3℃的氯乙烷喷到运动员扭伤的部位,是利用了氯乙烷迅速汽化放热B.向热汤中滴入香油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由于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C.用锯条锯木板时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D.装着开水的暖水瓶瓶塞有时会弹起来,是由于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三、实验题19 . 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王军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家甲、乙两种装置,他将两端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1<R2)分别密封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并通过短玻璃管与相同的气球相连,两次实验电源电压不变.(1)甲装置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____的关系.(2)在装置甲、乙的来两次实验中,通过比较相同时间里气球B与D的变化情况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____的关系.(3)在甲、乙两装置同时实验,在相同的通电时间里,与气球________(填气球字母标号)相通的电阻丝产生热量最多.(4)教材上的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烧瓶与图中的相同).比较甲、乙和丙图所示的两种不同的实验装置,你认为较好的装置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 小邦和小册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完成“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并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水沸腾时,准确测量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水的沸点为______℃。

(1)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同学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邦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 实验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为实验装置图。

让一束光线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

将纸板向后折,此时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现象说明光在反射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_____内。

(2)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________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 cm。

(3)如图丙所示,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 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 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________(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________(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4)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应该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可见近视眼患者的晶状体比正常人的晶状体要_____(填“凸”或“平”)一些。

22 . 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亮取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

将盛有适量液体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及杯内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g;(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cm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106g;(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此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g/cm3。

四、计算题23 . 如图所示,当电源两端的电压为6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 ;当电源两端的电压为5V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0V .求:电阻R1 和R2的值.24 . 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薄壁容器上面部分为正方体形状,边长l1=4cm,下面部分也为正方体形状,边长l2=6cm,容器总质量m1=50g,容器内用细线悬挂的物体为不吸水的实心长方体,底面积S物=9cm2,下表面与容器底面距离l3=2cm,上表面与容器口距离l4=1cm,物体质量m2=56.7g.现往容器内加水,设水的质量为M,已知ρ水=1.0×103kg/m3,g=10N/kg.(1)当M=58g时,水面还没有到达物体的下表面,求此时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2)实心长方体的密度;(3)往容器内加入多少体积水时,细线的拉力刚好为零,此时实心长方体刚要开始上浮;(4)当0≤M≤180g时,在如图中作出F﹣M图象(不要求写出F和M的关系式)五、作图题25 . 根据小磁针的极性,在圈内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并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二、多选题1、2、三、实验题1、2、3、4、四、计算题1、2、五、作图题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