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原核生物基因组

第二章 原核生物基因组

结构不完全相同的基因,但表达产 物功能相同。
如,在大肠杆菌基因组中有两个编码分支酸 变位酶的基因,两个编码乙酰乳酸合成酶的 基因。
8.具有可移动的DNA序列

转座因子:能在基因组中从一个位点移 至另一位点的DNA 序列称为转座因子,又 称可转座元件。
1. 插入序列 (insertion sequence)
Inducer
(半乳糖)
仅有乳糖存在时
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
5.除16S、23S、5SrRNA及tRNA外,
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均为单拷贝 基因。
结构基因中没有内含子,RNA合成 后不需剪切加工
6.结构基因无重叠现象
重叠基因:基因
组DNA中的某些序
列被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基因所共

7.具有编码同工酶的不同基因

R质粒(resistance factor)
又称抗药性质粒或耐药性质粒
具有使宿主菌对链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产生抗
药性的基因群
由抗性转移因子(RTF)和抗性决定R因子组成。
RTF,11MD,控制质粒拷贝数及复制,可使耐药 性自一菌转移至另一菌;R因子大小不固定,几MD 到100MD,含抗性基因。
以特殊的功能,从而使宿主得到生长优势
质粒的命名规则
质粒的名称一般由三个英文字母及编号组成, 第一个字母一律用小写p表示,质粒,plasmid;
后两个字母应大写,可以采用发现者人名、实
验室名称、表型性状或其他特征的英文缩写。
编号为阿拉伯数字,用于区分属于同一类型的
不同质粒,如pUC18和pUC19等。
2. 转座子(transposons) 3. 可转移性噬菌体 (transposable phages)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的 女科学家B.MClintock
9.非编码区主要是一些调控序列
编码区所占比例约50%。
非编码区常有反向重复序列,可形成特殊
结构,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IR(反向重复序列): TGCGAT . . . . ACGCTA ACGCTA . . . . TGCGAT
质粒的生物学特性
(一)质粒的大小和拷贝数
1.质粒的大小:以分子质量MD或碱基
对数kb表示,1MD的双链DNA=1.65kb。
质粒的大小一般在1-200kb,最大的
可达1400kb(如苜蓿根瘤菌质粒 pRm141a)
2.质粒的拷贝数(copy number):
指同一质粒在每个细胞中的数量,不同 的质粒在同一细胞中的拷贝数有差异。
粪肠球菌
大肠杆菌 志贺杆菌 阴沟杆菌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根癌农杆菌 假单胞菌 假单胞菌 恶臭假单胞菌 假单胞菌 根瘤菌
(二)质粒转移性
概念:指质粒能从供体细胞把它的一个复 本转移到受体细胞
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需要供体和受体细
胞间的直接接触才能进行,即接合作用
可以在同种属也可以不同种属间转移
4.广泛存在操纵子结构 8.具有可移动的DNA序列 5.多为单拷贝 9.非编码区内主要是 一些调控序列
1.基因组分子质量较小
一般在106~107bp之间 基因数目较少,约3500个
2.环状双链DNA分子 3.具有类核结构
大肠杆菌的类核结构模型
+RNA
松弛DNA环
4.广泛的操纵子结构
操纵子结构是原核生物基因 组的功能单位,是原核生物基因

Col质粒(Col plasmid)
又称大肠杆菌素因子
大肠杆菌中发现,含编码大肠杆菌素的基因
大肠杆菌素是由E.coli的某些菌株所分泌的细 菌素,能通过抑制复制、转录、转译或能量代 谢等而专一地杀死其它肠道细菌。 凡带Col因子的菌株,由于质粒本身编码一种免 疫蛋白,从而对大肠杆菌素有免疫作用,不受 其伤害。
乳糖操纵子的调节机制
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 CAP的正性调节
协调调节
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
★ 没有乳糖存在
★ 仅有乳糖存在
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
P I CAP RNA
Pol.
O
Z
Y
A
Gene : OFF
No mRNA products
没有乳糖存在时
I
RNA CAP P Pol.
O
Z
Y
A RNA
Pol.
是确定某种质粒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复制子决定其拷贝数
复制子
复制起始点
+
调控元件
质粒大小和类型
类型 致育因子 R质粒 代表质粒 F因子 RP4 R1 R6 R100 pSH6 pAD2 Col质粒 ColE1 ColE2 ColDF13 毒性质粒 Ent(P307) K88质粒 ColV-K30 pZA10 Ti 代谢质粒 CAM SAL TOL pJP4 pSym 2 56 200 230 56 75 83 大小(kb) 95-100 54 80 98 90 21 25 9 10-30 10-15 拷贝数 1-3 1-3 1-3 1-3 1-3 宿主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柠檬酸杆菌 假单胞菌和其它G阴性菌 G阴性菌 大肠杆菌, 奇异变形杆菌 大肠杆菌, 志贺杆菌,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型特征 性纤毛、接合转移 性纤毛、接合转移,抗 Ap 、Km、Nm、Tc 抗 Ap 、 Km 、 Su 、 Cm 、 Sm 抗 Km 、 Nm 、 Su 、 Cm 、 Sm Cm, Sm, Su, Tc, Hg Gm, Tm, Km Em, Sm, Km 产大肠杆菌素E1 产大肠杆菌素E2 产大肠杆菌素DF13 产肠毒素 粘附抗原 摄铁载体, 免疫机制抗性 肠毒素B 诱导肿瘤 樟脑降解 水杨酰降解 甲苯降解 2,4-二氯苯乙酰降解 共生固氮
※(二)质粒(plasmid)
是存在于细菌、真
菌等微生物的细胞中,
独立于染色体外,能 进行自我复制的遗传 因子。
质粒的分子结构
通常以共价闭合环状的超螺旋双链DNA分子存在于细胞中
也发现有线型双链DNA质粒和RNA质粒;
质粒与宿主的关系:
质粒所含的基因对宿主细胞一般是非必需的

在某些特殊条件下,质粒有时能赋予宿主细胞
乳糖
透 性 酶
lac Y基因编码
乳糖
β-半乳糖苷酶 半乳糖 + 葡萄糖 乙酰辅酶A 辅酶A 乙酰基转移酶
lac Z基因编码 lac A基因编码
乙酰半乳糖
乳糖操纵子(lac operon)的结构
调控序列 结构基因
Z Y A
终止序列
I
RNA CAP P Pol.
O
Promoter Operator CAP结合位点 CAP : catabolite gene activation protein
的作用位点——ori 序列附近,因此 ori 位点周围的小范 围DNA是质粒复制所必需的。 如果质粒 DNA 的大部分区域被去掉,而只保留质粒的
ori序列,而且质粒是环状的,则质粒仍然能进行复制。
分子克隆中利用质粒载体的结构基础。
质粒的复制型
θ型复制(主) •单向复制 •双向复制 滚环复制
(四)质粒的标记
用于鉴别目标 选择标记: DNA(载体 ) 的存在,将成功转化了载体的宿主挑选 出来。 •抗生素抗性基因是目前使用最广泛 挑选出来 •α-互补、插入失活
用于将特殊表型的重组子 筛选标记:
(五)质粒的不相容性
两个质粒在同一宿主细胞中不 能共存的现象称为质粒的不相容性
组的一个突出的结构特点,其中
结构基因的转录产物为多顺反子
操纵子 (operon)
概念: 在原核生物中,多个功能相关的
结构基因成簇串联排列,与上游共同的调 控区和下游转录终止信号组成的基因转录
单位。Βιβλιοθήκη 乳糖操纵子(lac operon)的结构
结构基因
I
Z Y A
Z: β-半乳糖苷酶
I
Y: 透性酶 A: 乙酰基转移酶
第二章 原核生物基因组
原核生物的概念
什么是原核生物(prokaryote)?
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放线菌和蓝绿藻等原始生物的总称,是最简单的细 胞生物体。
※(一)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征
1.基因组分子质量较小 6.结构基因无重叠现象
2.环状双链DNA分子 3.具有类核结构 7.具有编码同工酶的 不同基因
松弛型质粒
(relaxed plasmid)
复制机制
复制不受到宿主细胞的严格控制, 在整个细胞周期随时可以复制
严紧型质粒
(stringent plasmid)
复制受到宿主细胞的严格控制,只 在细胞周期的一定阶段进行
接合型质粒:只能使细菌接合, 本身不被传递,含自我复制基 因,接合基因
转移方式
可移动型质粒:可被动传递,不 能使细菌接合 传递性质粒:兼有接合和可移动 的双重性质
质粒的分类 F质粒
功能
R质粒
Col质粒

F质粒(fertility factor)
又称致育因子或性因子
存在于肠细菌属、假单胞菌属、嗜血杆菌、奈瑟
氏球菌、链球菌等细菌中,决定性别并有转移功能
一种最有代表性的单拷贝的接合型质粒
62×106D,94.5kb,相当于核染色体DNA2%的环状 双链DNA,其中1/3基因(tra区)与接合作用有关 。
(三)质粒的复制
复制所需的酶类和复制蛋白 DNA聚合酶的利用 复制的方向性 复制的终止 复制起始 复制型
复制起点( ori ) 是一段特定的 DNA 序列,长约
几百碱基对,在其相关的调控元件中含有由质粒或宿主 染色体编码的、参与DNA合成起始调控因子的结合位点。
在大多数质粒中,与复制有关的蛋白质基因位于它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