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屋改造和增层(史上最全面)

房屋改造和增层(史上最全面)

地基承载力有较大的提高。对于砂性土、粘性土, 一般情况下,使用时间为5~10年,地基承载力可提高 5%~20%;使用时间为15~25年,地基承载力可提高 15%~30%;建成后使用时间为25~35年,地基承载力 可提高30%~45%;建成后使用时间为35~50年,地基 承载力可提高40%~50%。
10
对建筑物进行全面的检测鉴定:房屋的工程质量和 使用状况,是确定建筑物能否加层的重要依据。
对主要承重结构构件复核验算:不能满足要求时, 必须采取加固补强措施,提高承重结构及构件的承 载能力。
地基与基础的承载力复核:基础计算宽度与实际宽 度相差10%以内时,用加强上部结构整体刚度的 方法来适应地基基础的变形。相差值超过10%时, 设法减少加层结构自重、降低使用荷载,并采取加 大基础、加固地基等办法。
8
8.2.2 增层结构形式选择的基本原则
1)安全可靠。严格执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尽量减少由于 增层改造给承重结构造成的附加应力和变形;地震区 应遵循“先抗震加固,后增层改造”的原则。
2)经济合理。充分发挥原有建筑物的承载潜力;优先选用 轻质高强材料,以减少加层部分的重量;选择经济合 理的方案。
3)有利抗震。具有合理的地震力作用传递路线,必要的强 度,良好的适应变形能力和吸能、耗能的能力。
4
8.1.3 增层、改造工作程序
调查——增层改造可行性研究——质量鉴定——设 计——施工方案——施工——竣工验收 技术鉴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地基基础方面。地基土层分布及土质类别情况;原设计 地基的承载力及承载力可能增长的情况;基础类型、 尺寸、埋深、材料及现状;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等。 2)建筑物的平面、剖面及结构布置的描述与评述,并对使 用情况及现状做出评价。
7
2. 结构设计
1)应以材料检验及房屋鉴定结果作为增层结构设计的依据。 充分发挥原有结构(包括地基、基础)的承载力,考虑 各种不利因素,确保增层后的结构安全。
2)增层与改造结构应采用合理的结构体系。力求计算简图 符合实际,传力路线明确,刚度和强度分布合理,构 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施可靠,保证增层后新旧结构协调工作。
增层荷载通过在原建筑物外新增设的(墙、柱等)外套结构传 至新设置的基础和地基上。当既有房屋的基础或墙体的承载力不 大,或要求增加的层数在3层或3层以上时,采用外套框架结构增 层法。
11
8.3 既有房屋增层设计
8.3.1 直接增层法的设计
1.地基方面
直接增层,不仅要验算在增层荷载作用下地基的容 许承载力大小,同时还要考虑地基的沉降变形。
8.2.3 既有建筑物增层的方法
2.改变荷载传递增层法
原建筑物承重结构不能满足增层后承载力的要求,或由于使 用功能要求需改变平面布置,需改变结构布置及其荷载传递途径 的增层方法。适用于原墙体结构有承载潜力,增设部分墙体、柱 子、或经局部加固处理,即可满足增层的房屋。增层数不宜超过 三层。
3.外套框架结构增层法
(1)地基承载力验算
轴心荷载作用下时: P f
式中:P=(F+G)/A;
12
在偏心荷载作用下时:
Pmax 1.2 f
式中:
Pmax
F
G A
M W
(2)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1)经验法。 f k (1 ) f0k
2)应力比法。 f k 1 f0k
3)空间刚度系数法。承载力提高通过空间刚度系数来 考虑。
6
8.2 房屋增层的一般规定及方法
8.2.1房屋增层设计的一般规定
1.建筑设计
1)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与小区建筑相协调。 2)宜采取增层和改建相结合的方式。在条件许可时,可适
当改善原建筑物的使用条件。既有房屋经过长期使用, 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损,所以在增层时应对原建筑 物进行加固改造和修缮。 3)平面设计在满足使用要求和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应考虑 结构的合理性。采用直接增层时,宜使新增房屋与原 房屋的墙、柱上下对应、卫生间、厨房等房间上下对 应。 4)立面设计宜保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
5
3)墙、梁、柱等结构构件有无明显损坏或裂缝,主体结构 尺寸、材料、砌体、砂浆强度,结构构件连接情况等。
4)女儿墙、山墙、内墙、隔墙、楼梯等其他部件的现状及 评价。
5)邻近建筑物的情况(建筑物高度、基础埋深等)。 6)根据作用的实际荷载及构造的实际情况,进行内力分析,
并对上部结构及构件以及地基基础进行验算。
4)施工方便。施工力求简单,工期短;使用中便于养护维 修。
5)美观实用。重视增层改造房屋的建筑设计,改善使用功 能,改进立面造型,采用新的装饰材料,使室内外环 境协调舒适。
9
8.2.3 既有建筑物增层的方法
1.直接增层法
对既有房屋进行适当处理后,不改变结构承重体 系和平面布置,在上部直接增层的方法。适用于原承 重结构与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和变形能满足要求,或经 加固处理后即可直接增层的房屋。增加的层数一般为 1~3层。
3)增层改造应与抗震加固相结合。协调好新旧结构的抗震 能力及关系,保证地震时增层改造后结构的安全。
4)应考虑增层、改造施工期间和增层改造后对相邻建筑物 的不利影响。尽可能做到增层施工时旧房不间断使用, 增层施工期尽量缩短。
5)尽量采用轻质高强材料。砖材强度等级应大于MU7.5; 砂浆强度等级宜大于M5(组合砖砌体砂浆面层宜大于 M10);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大于C20。
第8章
既有房屋的改造和增层
8.1 概述
8.1.1 增层和改造的意义
增加建筑物的使用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改善旧房的使用功能和条件;增加旧建筑物的 抗震能力;节省投资。
2
8.1.2 既有房屋增层、改造的确定
建筑物是否增层和改造,取决于该建筑物是否具有 增层和改造的潜力。应根据建筑物的建造年代、破损 程度、结构状况、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及使用要求做出 判断。
对于建造年限不长、结构现状良好的房屋增加2~3 层是合理经济的。对于一些临时性、半永久性或严重 破损、无利用价值的房屋,应拆除重建。对于某些增 层或改造后会影响城市规划的建筑物,更不应轻易增 层或改造。
3
增层和改造前做好的工作:
技术经济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成本、使用功能的 完善程度、部件设施的完好程度、工程的寿命期以 及建筑面积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