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动换刀机械手

自动换刀机械手


手。 ① 液压机械手的速度控制 开关型液压机械手一般采用节流减速的方法,少数采用蓄能器或溢流减速的方法, 也可以几种方法同时采用。 A. 节流减速系统的设计 油缸端部缓冲装置,油路节流缓冲回路以及液动机械手用的液压缓冲器,都是利用 节流原理,吸收机械手的能量,提高背压控制减速,它们的设计方法相同。 减速过程中,节流口恒定的称为恒节流,节流口不断变化的称为渐变节流。采用恒
1.4
缓冲器与定位功能单元的设计
说明: 工业生产要求机械手工作速度快,运动平稳,定位精度高。应注意其影响
第 5 页 共 17 页
因素,设计合理结构,以满足要求。
1.4.1
机械手的运动特征 深入分析机械手的运动特点,有利于根据工作条件选择适宜的运动特性。下列为我
们所选上下刀机械手所应具有的运动规律减速较大的情形。
B. 油缸端部缓冲装置 行程固定的机械手多采用油缸端部缓冲装置。 下图是控制加速和减速的缓冲装置结构。启动时,油经节流孔 1,单向阀 2 进入油 缸, 活塞 5 退出缓冲室 3 后主油口 6 进油, 机械手快速运行。 活塞进入缓冲室的过程中, 三角槽控制节流减速。适用于速度低于 40cm / s 的机械手。
杆内花键套 2 导向。回转运动由摆动油缸 5 驱动,其回转角度是 210 度,因摆动缸安置 在升降活塞杆的上方,故活塞杆 1 的尺寸要加大。 ③ 回转运动采用活塞油缸带动齿条传动的机身。升降运动由活塞 3 驱动。回转运
第 3 页 共 17 页
动由活塞油缸 7 驱动与其平行安装的齿条 5 和齿轮 4 来实现的。 这种结构多用于抓重小 的情况。
第 1 页 共 17 页
1
工业机械手的简介
工业机械手是一种模仿人的动作, 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 轨迹或其它要求实现抓取、 搬运工件或操纵工具的自动化装置。
1.1 ① ② ③
工业机械手的组成 执行系统 驱动系统 控制系统 (手部、腕部、臂部、机身、行走机构) (驱动元件和传动机构) (检测装置、控制装置)
第 7 页 共 17 页
该缓冲方案是油缸端部两级节流缓冲装置,锥度为 0.5 度的缓冲柱塞 1 进入节流环 2 的过程中实现渐变减速。缓冲柱塞圆柱段将主油口封闭后,余油经节流环的槽和可调 节流阀挤出实现两极节流缓冲。适用于惯性负荷大的机械手。 ② 液动机械手的速度控制 A. 液动机械手比其他的类型机械手有较多的优点。但还是有一 些可压缩性,可这也比气动的小的多,惯性负荷大的液动机械手采用液压缓冲回路。 B. 采用液动液阻装置。 C. 开关型机械手的定位系统 定位系统与速度控制系统有密切联系,但有独立性。例如节流减速后,既可发出指 令关闭油路,定位也可以压在挡块上而定位。 a. 电气开关预定位: 电动机械手一般用电磁制动器定位。当机械手运动到定位点 时,行程开关发讯电控系统,激励电磁制动器而定位。 特点: 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维修方便,但定位精度低。 b. 机械挡块定位: 一般是在减速后,驱动压力将运动件压在机械挡块上或驱动压 力将活塞压靠缸盖而定位,定位精度较高。可分为单点定位或多点定位挡块机构。
④ 回转运动由摆动缸驱动。摆动缸安置在立柱上部。臂部用销轴和摆动缸体连接, 作为臂部俯仰运动的支点。摆动缸的转轴和立柱固连,摆动缸体与转套相连,俯仰用活 塞油缸装在转套上。活塞杆与臂部托架用铰链连接。摆动缸工作时,缸体带动套筒及活 塞缸和臂部一起回转。
第 4 页 共 17 页
⑤ 回转运动采用气缸链条传动的机身。升降运动是由单作用式气缸来实现的。上 腔进气后推动缸体上升,下降时依靠自动由两只气缸 6 交替驱动,链条 5 带动链轮 2 来 实现的。链轮 2 通过链带动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和导向杆同步回转。
第 6 页 共 17 页
定节流口,在减速开始时,减速度大,冲击大。随后减速平滑下降,定位是稍高。该种 节流口减速行程长,适用低速机械手(参见下图) 。渐变节流可获得较好的减速特性, 如缓冲柱塞开方截面抛物线节流槽(参见下图 1)可实现等减速,减速行程短,柱塞上 开三角槽(参见下图 2)减速过程冲击小,减速行程比恒节流短。圆锥形柱塞的减速特 征比开三角柱塞的稍差。
按照上图的运动,机械手的速度变化呈等加速或不等加速运行,其减速过程亦可分 为等减速运行和不等减速运行。在等加速运行而不等减速运行时,由于速度形成短,故 有利于提高机械手的工作速度。 特点: 速度变化基本上连续,运动中不会发生冲击,可以满足高速、平稳、定位 精度高的要求。
1.4.2
开关型机械手的速度及位置控制 说明: 用电气开关、换向阀、节流阀及机械挡块等控制的机械手称为开关型机械
1.3
工业机械手的机身简介
第 2 页 共 17 页
1.3.1
设计机身应注意的问题
机身是支承臂部的部件。升降、回转和俯仰运动机构等都装在机身上。有关机身的 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 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② 运动要灵活。升降运动的导套长度不宜过短,否则可能产生卡死现象,一般要 有导向装置。 ③ 结构布置要合理,便于装修。
1.4.3
机械传动型机械手速度及位置控制 为了便于控制机械手的速度及位置,一些专用机械手采用凸轮机构和连杆机构驱
动,特点是工作速度可以提高而且与主机同步工作而不产生误动作。 通过比较缓冲方案选择液压缓冲器和油缸端部缓冲,定位选机械挡块定位。
1.4.4
驱动系统和电控系统的选择
第 8 页 共 17 页
1
驱动系统的选择
机械手驱动系统有液压驱动、气压驱动、电机驱动和机械驱动四种。机械手的驱动 方式,可以只用一种方式驱动,也可以采用几种方式联合驱动。
表 1.2 各种驱动方案特点比较及初选 比较 内容 机械传动 驱动方式特点比较 电机驱动 异步电机 直流电机 输出 力 输出力较大 输出力较大 步进或伺 服电机 输出力较 小 气体压力小,输出 力较小,如需输出 力较大,则结构尺 寸较大 控制 性能 速度可高, 速度与 加速度均由机构 控制。定位精度 高, 可与主机严格 同步 体积 当自由度多时, 机 构复杂, 体积也较 大 维修 使用 维修使用方便 维修使用方 便 维修使用 复杂 维修简单,能在高 温粉尘等恶劣环境 中使用,泄露影响 小 应用 范围 应用于自由度少 的专用机械手, 高 速、 低速均能适用 使用于抓重 大和速度低 的机械手 可用于程 序复杂和 运动轨迹 要求严格 的小型通 用机械手 中小型专用,通用 机械手都能用 中小型专用,通用机 械手都有应用,特别 是重型机械手,多为 液压驱动 维修方便,液体对温 度变化敏感,油液泄 露易着火 要有减速装 置,体积较大 控制性能较 控制性能 可高速,气体压缩 油液压缩性较差。压 输出压力高,可以获 得较大的输出力 气压驱动 液压驱动
其中
J ---- 臂部对其回转轴线的转动惯量 ω---- 臂部回转角速度 1/s s
t ---- 臂部起动时所需的时间
此处省去 NNNNN 需要更多更完整的图纸和说明书请联系 秋 3053703061
1.3.4
机身的方案评价
表 1.1 加权评分表
评价要素 要素比重
刚度 0.3
维修性 0.1
平稳性 0.2
1.3.2
机身的结构方案 ① 回转运动采用齿条活塞油缸驱动的机身。升降运动由活塞 4 驱动,靠立柱上平
键导向。回转运动由齿条活塞 2 驱动齿轮,带动配油轴 3 和油缸体 6 一起转动,再通过 缸体上键带动外套一起转动而实现的。图如下:
② 回转运动采用摆动油缸驱动的机身。升降运动由活塞油缸 4 驱动,靠升降活塞
1.2
工业机械手的分类方法简介
⑴ 按驱动方式分
① 液压式:操纵力大,体积小,动作平稳。缺点是漏油会影响系统的工作性能, 而且油的黏度对温度变化敏感。 ② 气动式:气源方便,维护简单,易于获得高速度。其缺点是操作力较小、体积 大、空气可压缩性大、速度控制困难、动作不平稳、控制有滞后现象。 ③ 电动式:动力源方便、操作力较大,其缺点是需要设置减速机构,结构较复杂, 或者用特殊电机驱动。 ④ 机械式:一般借助动力源,通过凸轮、连杆机构等实现规定的动作,变换程序 较困难,其动作可靠。 ⑵ 按用途分 ① 用机械手:一般指附属于某一设备的、程序是固定的、动作简单的机械手。 ② 通用机械手:一般指动作程序可变,具有独立控制系统的机械手。 ⑶ 按运动轨迹控制方式分 ① 点位控制:只要求准确控制手部移动的起止位置或有限的设定点位置,不要求 控制其运动轨迹。 ② 连续轨迹控制:要求准确控制运动轨迹,其设定点是无限的,能在三维空间中 做任意复杂的动作。
1.3.3
驱动力的计算 回转运动时,由于起动过程中不是等加速运动,所以最大驱动力矩要比理论上平均
值大一些。计算时一般取 1.3 倍。驱动力矩按下式计算: Ma = 1.3 ( Mm + Mg ) 式中 N*m N
Mm ---- 摩擦力矩(包括各支承处的摩擦力矩) Mg ---- 起动时惯性力矩,一般按下式计算: Mg = J ω / t N*m N
灵活性 0.1 满足程度
制造性 0.1
重量 02
总分 1
取舍
① ② ③ ④ ⑥
80 80 80 60 85
70 80 80 70 7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0 70 85 85 85
70 70 85 85 85
70 70 70 70 85
50 80 70 70 85
69 76 78.5 74.5 83
舍 舍 取 舍 取
差,惯性大, 好,可以精 不易精确定 位 确定位但 控制系统 复杂 体积较小
性大,阻尼效果差, 力流量均容易控制, 冲击较严重,精确 定位差,低速不易 控制 体积较大 可无级调速,反应灵 敏,实现连续轨迹控 制 在输出力相同的条件 下,体积小
第 9 页 共 17 页
成本
结构简单,成本 低, 一般工厂可以 自己制造
前 言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自动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实现工件的装卸、转向、 输送或操持焊枪、喷枪、扳手等工具进行加工、装配等作业的自动化,已越来越引起人 们的重视。生产中应用机械手可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可以减轻劳动 强度、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安全生产;尤其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粉尘、易爆、 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等恶劣的环境中,它代替人进行正常的工作,意义更为重大。因此, 在机械加工、冲压、铸、锻、焊接、热处理、电镀、喷漆、装配以及轻工业、交通运输 业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现代工业生产自动化领域中,机械加工的快速上下刀、精确的加工都使数控机床 以及数控加工中心的应用显得十分重要。据详实的资料统计,这些费用占全部加工费用 的五分之一以上。而大规模的机械加工中,时间的节省越来越成为生产者和工程设计者 (或者技术人员)的追求方向,这也是未来工业发展的趋势。 在现代的工业生产中,需要普通车床的生产更为高效、精度高、适应性强、加工性 能强,而且还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这样使之能够适于单件、中小批量的生产;形 状比较复杂,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加工;产品更新频繁,生产周期短的加工。这在改进产 品质量,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能获得显著的效果。 机械手已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以及工业生产领域中,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今的 工业机械手可分为专用机械手和通用机械手两类。 我国目前研制的工业机械手大多还是 专用机械手。该机械手的结构形式比较简单,专用性强,仅附属于某台机床。虽然其有 着通用机械手无法比拟的批量大, 对某些设备 (或者机加零件) 的加工精确性高的优点, 但就目前来看,专用机械手存在着适应性不强的弊端。这就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造,使 其适应未来的工业发展的需要。由于通用机械手改变工作程序较方便,特别适用于多品 种、小批量的生产。通用机械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只有三十年的历史,但这些装置在 国外得到相当重视。所以设计生产使用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一类的较为高级的机加 设备是迫在眉睫的。虽然目前我国的数控加工中心等大型设备还是依赖进口,但相信不 久的将来我国必然会设计研制出自己的设备,这需要我们所有人的不懈努力。 我们这次的设计任务是参考以往的技术资料, 设计数控卧式镗铣床的自动换刀机械 手。但由于初涉大型设计经验不足,搜集的资料可能不够全面,且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故设计不当之处再所难免,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