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市机构养老设施总体布局研究

天津市机构养老设施总体布局研究

天津市机构养老设施总体布局研究文强摘要:同我国东部沿海许多大、特大城市一样,天津市是进入老龄社会时间较早、程度较重的城市之一,也是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加速背景下,在全国老龄率排名下降、老龄化形势显得“相对不严重”的城市之一。

实际上,这种现象掩盖了以天津为代表的同类型城市老龄化空间分异程度大、老城区老龄化严重并仍在加剧的问题。

因此,机构养老设施的总体布局对于有限养老资源地高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通过分析天津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发展趋势,揭示了目前天津市机构养老设施布局存在的问题。

提出在市域层面采用层次分析法,制定合理的机构养老设施分区引导与控制策略。

在中心城区层面,构建相互衔接、梯度明显、分工明确的四级机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从而形成较为合理的机构养老设施总体布局。

关键词:机构养老设施;总体布局;老龄化;天津市1、天津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发展趋势1.1天津市人口老龄化的总体进程从全国来看,天津市进入老龄化社会较早。

1990年天津市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9.61%,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5.85%,两项指标均已接近“老龄社会”的国际通用标准,即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较全国总体进入老龄化社会早十年左右。

从总体进程上,天津市老龄化呈快速上升趋势:根据1982、1990、2000、2010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和2005年天津市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天津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1982年的8.52%上升到2010年的13.02%(表1-1)。

此过程具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缓慢上升阶段、快速上升阶段、缓慢下降阶段(图1-1)。

表1-1 1982至2010年天津市老龄人口比重(资料来源:天津市历年人口普查资料和2005年天津市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绘制)从1990年至2010年,天津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格局演变依次经历了同心圆结构、双中心结构、均质双圈层结构和多中心结构四种空间模式(图1-2)。

总体上看呈现市内六区快、外围地区慢的特征。

从各区县来看,人口老龄化程度差异进一步扩大,2010年和平区与滨海新区的老年人口比重差达到11.06%。

图1-2 天津市各区县老龄化程度发展历程(资料来源:天津市1990、2000、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2005年天津市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1)1.2天津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1)本地老龄化加剧导致老龄率继续上升由于受出生人口高峰周期影响,1950 ~ 1959 年第一次出生高峰人口将于2010 年相1人口老龄化测度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5—7.5%之间为成年型初期(C1);7.5—9.9%之间为成年型中期(C2);10—12.9%之间为老年型初期(L1);13—15.9%之间为老年型中期(L2);比重超过16%为老年型后期(L3)。

参考依据:林琳 卢道典 邓颖,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异及城市规划应对策略[C],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图1-1 天津市老年人口比重变化趋势(资料来源:天津市历年人口普查资料和2005年天津市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绘制)1962 ~1973 年第二次出生高峰人口进入老龄期,连同第一次高峰期的叠加效应,2020 ~2035 年将迎来人口老龄化第二次“增长高峰期”2。

由于2010年以后缺乏人口普查数据,因此根据历年天津市统计年鉴资料数据可计算常住人口中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天津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在经历2005至2010年的缓慢降低阶段之后,从2011年开始,又呈现上升趋势,且2012年已经超过2005年老龄率(图1-3)。

(2)外来人口机械迁入放缓导致天津老龄率攀高在未来的一二十年,天津城市建设和就业岗位将趋于饱和,外来人口流入放缓将降低机械增长率。

从长远来看,人口迁入高峰期的人口也将面临老龄化,流动人口规模大幅度增加还将导致未来天津老年人口更加庞大。

因此,大量的流动人口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老龄化,但是本质上无法逆转老龄化的趋势。

(3)从空间格局来看,天津市的人口老龄化空间结构将从多中心走向较均质的结构随着天津市在国家战略地位的提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会大幅度增加,而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的持续改善,将会对外地人口产生较强的吸引,天津市总人口仍将保持继续增长。

然而,随着市内六区综合承载力接近或已到达到极限,在城市综合承载力提高缓慢带来集聚不经济时,人口和资本外溢则成为必然,这种趋势在和平区已得到体现。

东丽、西青、津南、北辰和滨海新区在未来将成为城市和人口增长的主要地区,环城四区与滨海新区在2030年内,人口老龄化速度仍将小于近郊区县。

因此,天津在未来一、二十年老龄人口比重仍然将呈现继续上升趋势,老龄化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特别是在2010-2015年与2025—2030年两个时间段内,天津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将大大超过之前任何历史时期,人口老龄化空间结构将从多中心走向较均质的结构。

通过分析比较可判断:未来至2020年内,天津市人口老龄化率将进入高速老龄化阶段,老龄化速度将大大超过1990至2005年“快速上升阶段”,全市年均老龄增长率预计突破0.7。

中心城区人口将基本稳定,老龄率有所上升。

滨海新区与环城四区总人口数有较大增长,老龄率上升较快,但仍较“年轻”。

近郊区县成为老龄化最快的地区,老龄率接近中心城区。

老龄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心城区、近郊区县、环城四区、滨海新区(表1-2)。

2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34)表1-2 天津市各区域老龄率发展趋势预测(资料来源:作者绘制)2、天津市机构养老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总量不足根据2011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数据,2010年底天津市的养老服务机构总数为288所,总床位数为25305张,全市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仅为1.5张,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6张,在研究选取的33个特大城市中排名也十分靠后(图2-1),与国外先进水平的4—8张更是差距明显。

图2-1 全国33个特大城市百位老人床位数(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1”计算所得3)中心城区六区百位老人人均床位数为1.8张,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其中,最高的河东区为2.4张,最低的红桥区为1.5张;滨海新区百位老人床位数仅为0.8张,为全市最3每百名老人床位数=养老机构床位数/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来自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养老床位数来自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1。

养老床位数为民政统计年鉴中“老年人与残疾人服务机构”床位数,“老年人与残疾人服务机构”包括城市养老服务机构、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福利院、光荣院、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复员军人疗养院6种。

前两种是专门的养老机构,社会福利院是同时接收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的综合性机构,后三种是有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入住的特殊福利机构。

因六种均收留60岁以上老年人,且占绝大多数,因此本文中养老床位数取“老年人与残疾人服务机构”床位数。

低;环城四区百位老人床位数为1.7张,近郊区县百位老人床位数为0.8张。

各区呈现极度不平衡的状况(图2-2)。

图2-2 天津市各区县百名老人床位数(资料来源:根据“天津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1”计算所得)2.2空间布局较合理,但床位利用率低天津市市域机构养老设施空间布局较合理。

除滨海新区外床位数比例较老年人口比例低于5个百分点外,其余各区域老年人口比例与床位数比例差距不大,但呈现外围低,中心高的特点。

(图2-3)。

图2-3 天津市分区域老年人口比率及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数量比(资料来源:根据“天津市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和“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1”计算所得)天津市养老床位利用率较低,全市平均仅为43.67%,在研究选取的33个特大城市中排名靠后。

不同区县床位利用率差异较大,在市域空间上呈“三个圈层”,内圈市内六区利用率较高、外圈次之、中圈最低。

其中,和平区床位利用率最高,达到84.9%,而最低的北辰区仅为10.56%。

2.3建设标准较低由于政府投入的不足,天津市部分机构养老设施,特别是街道办和农村的敬老院存在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小、床位数少、建筑质量差、缺乏户外活动空间和绿地等问题。

天津市老年人与残疾人服务机构职工人数仅为5120人,平均每人照顾5床;总机构建筑面积仅为551190㎡,床均21㎡。

2008年9月1日实行的《天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中对社区养老院的建设标准为每床位建筑面积≥30㎡。

由此可见,目前天津各类养老机构床均21㎡的标准偏低。

3、天津市机构养老设施总体布局3.1老年人口及机构养老床位数预测目前,天津市老龄人口增速趋缓的同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逐年提高。

根据CPPS人口预测软件4,预测2020年天津市总人口约为1353万人(表3-1),其中60岁、65岁以上老年人口分别约为290万人和200万人,老龄率分别21.4%和14.8%。

表3-1CPPS软件对天津市常住人口的预测(资料来源:作者自绘)CPPS软件预测结果与《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中预测的1350万人的全市常住人口规模十分接近。

而据天津市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2015年后天津市将迎来老年人口高速增长期,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73万,2030年达到330万5。

综合以上数据,确定4基于天津市的人口情况和国家生育政策趋势,本文将TFR即总和生育率设定为从目前的0.92指数增加至2020年的1.4。

期望寿命、性别比和生育模式均沿用天津市2010年人口数据。

男性年龄别人数、女性年龄别人数、男性年龄别死亡率、女性年龄别死亡率、年龄别生育率等基础数据均来自《天津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

5资料来源:/11/0505/13/739VF9F200014AEE.html天津市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为275万人。

因此,根据《天津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9073”的养老方式结构,预测天津市2015年机构养老床位数为6.9万张,2020年机构养老床位数为8.2万张。

同时,考虑到人口流动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为了使规划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给养老服务设施长远发展留有一定的余地和空间,按280万老年人口规模进行配套,全市共安排8.4万张机构养老床位。

3.2市域层面机构养老设施总体布局合理的分区引导与控制策略是市域层面合理布局机构养老设施、提高机构养老设施使用效率、让规划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根本。

应根据城市各功能区的现有建设情况、开发建设潜力、片区发展目标与定位等综合确定各片区的建设目标。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服务区位、土地储备、现状设施基础、老龄化趋势、城市发展导向五个影响机构养老设施布局的因子进行综合评分,最后确定市域层面机构养老设施总体布局。

服务区位主要从市域宏观角度考虑各功能区辐射全市的空间距离、交通条件、交通承载力等作为判断的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