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肃北山地区成矿带划分及基本特征_张发荣

甘肃北山地区成矿带划分及基本特征_张发荣

2 00 3 第 12 卷 第 1 期
甘肃地质学报
ACT A GEOLO GICA GAN SU
文章编号: 1004- 4116( 2003) 01- 0050- 0008 ¹
20 03 Vol. 12 No1 1
甘肃北山地区成矿带划分及基本特征
张发荣, 牛卯胜
( 甘肃省地质调查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岩浆岩极为发育, 主要分布在明水、梭梭泉、双井子一带, 成矿岩体以华力西中期闪长岩、
第1期
张发荣, 等
甘肃北山地区成矿带划分及基本特征
53
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为主, 加里东期斜长花岗岩次之。 断裂构造主要由明水 ) 双井子断裂构造带组成, 呈近 EW 向展布; 次级 断裂发育, 呈近
该成矿带北以明水 ) 旱山近 EW 向展布的深大断裂带为界, 南以鲤鱼梁 ) 三道明水深大 断裂带为界, 与勒巴泉 ) 公婆泉大陆边缘岛弧带范围吻合。
出露地层主要为前长城系敦煌岩群海相陆源碎屑岩建造为主夹火山岩、蓟县系卡瓦布拉 克群陆源碎屑岩 ) 富硅镁碳酸盐岩建造、长城系碳酸盐岩 ) 类复理石建造、志留系公婆泉群中 酸性火山岩、二叠系双堡塘组海相火山岩 ) 沉积建造、三叠系二断井组、珊瑚井组碎屑岩建造 和下石炭统红柳园组变质碎屑岩、灰岩夹中酸性火山岩等。
Ñ级
Ò级
Ó级
Ô级
准噶尔成矿区 红石山成矿带( Ó 1) 扫子山 ) 红石山华力西期金、铜、镍、铬、铁成矿带( Ô1)


塔 里


)

北Hale Waihona Puke 矿山 成域


公婆泉 成矿带 ( Ó2)
牛圈子 ) 白山堂成 矿带( Ó3)
白山华力西期金、钨、钼、铁、铜成矿带( Ô2 ) 明水旧连队加里东) 华力西期金、铜、铁、铅、锌、银、钨成矿带( Ô3) 红柳河华力西期金、银、锡、铁、磷成矿带( Ô4 ) 勒巴泉 ) 公婆泉加里东 ) 华力西期铜、金、铁成矿带( Ô5) 月牙山华力西期金、铜、铅、锌、钨、钼成矿带( Ô6)
中图分类号: P617
文献标识码: B
甘肃北山地区地处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衔接部位, 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地质 演化过程, 地层出露较齐全, 地质构造复杂, 岩浆活动频繁, 经历不同程度的变质变形作用。
区内有许多重要的 Fe、Au、Cu、Ni、W、M o、Pb、Zn 等矿床, 还有丰富的钒、磷、铀、重晶石、 菱镁矿及白云岩等沉积矿产[ 1] 。截至目前已发现和评价中小型金矿床 14 处, 金矿( 化) 点 78 处; 中小型铜矿床 3 处, 铜矿( 化) 点 58 处; 铜镍矿床 1 处, 铜镍矿( 化) 点 3 处; 中小型铅锌矿床 2 处, 铅锌矿( 化) 点 3 处; 中小型钨钼矿床 4 处, 钨矿点 3 处; 中小型铁矿床 12 处及众多的铁 矿点。
营毛沱 ) 牛圈子加里东 ) 华力西期磷、铜、铁、锰、钒、铀成矿带( Ô7) 花牛山华力西 ) 印支期铜、镍、金、铁、铅、锌成矿带( Ô8) 峡东 ) 白山堂华力西期铜、金、铁、钨、钼、铅、锌成矿带( Ô9) 桥湾 ) 西铅炉子加里东 ) 华力西期金、铁、钨、铅、锌、铜成矿带( Ô10 )
黑鹰山缝合带( 线) 为界, 西起新疆康古尔 ) 土屋 ) 黄山一带, 经甘肃扫子山 ) 红石山向东延入 内蒙古大南山、圆包山、狐狸山等地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雀儿山群、石炭系绿条山组、白 山组, 岩性为一套海相火山碎屑岩 ) 沉积岩建造。区内深大断裂纵横交错。花岗质侵入岩极 为发育, 主要为华力西期二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 空间分布形态呈同心圆状套叠的岩体群, 是 同源岩浆演化多次脉动上侵的结果。另外, 在四顶黑山出露近东西向条带状展布的镁铁 ) 超 镁铁质杂岩体及红石山蛇绿构造混杂岩带。
EW 向、NW ) SE 向和 NE ) SW 向。 该成矿带以 Au、F e、Cu、Pb、Zn 为主。长城系以发育接触交代型铅锌( 金、银) 矿床和夕卡
岩型钨( 钼) 、铜( 铁) 矿点为特征。成矿主要与碳酸盐岩建造和加里东 ) 华力西期中酸性岩浆 热液成矿作用有关, 在岩体和围岩接触带或构造断裂破碎带内, 多形成 Au、Ag 、Pb、Zn、Cu、Fe、 W、M o 等矿化。代表矿床有: 铅炉子接触交代型铅锌银矿床、明水西金、铅锌矿床、明水西南 小白石头夕卡岩型钨( 钼) 矿点和 M284 夕卡岩型铁铜矿点。并见有较多的 Pb、Zn、W 矿化和 以 Pb、Zn、W 为主的化探异常分布。
该成矿带以 Au 矿为主, F e、Cr、Cu、Ni 矿次之。金矿主要分布于红柳河弧后盆地西北缘, 金矿体赋存于华力西期花岗岩体和下二叠统双堡塘组火山碎屑岩的构造断裂破碎带( 糜棱岩 带) 中, 代表矿床有: 构造蚀变岩型大照壁金铜矿床、金窝子金矿床。在弧后盆地的中南部位 ( 盐池东 ) 双堡塘) 形成了若干东西向箕状断陷盆地, 在箕底的断裂部位形成与次火山岩和中 基性火山喷发有关的铁矿, 而在箕状盆地的浅水部位则形成沉积型赤铁矿。这两种类型铁矿 受后期热液作用改造而进一步富集成矿, 代表矿点有双堡塘磁铁矿点、盐池东铁矿点。可将红 柳河、玉石山等地作为寻找镍矿的远景区, 同时也应注意在该蛇绿岩带中寻找绿岩型金矿床。 2. 5 勒巴泉 ) 公婆泉加里东 ) 华力西期 Cu、Au、F e 成矿带( Ô5)
2 成矿带基本特征
本文主要将 Ô级成矿带特征分述于后。 2. 1 扫子山 ) 红石山华力西期 Au、Cu、Ni、Cr、Fe 成矿带( Ô1 )
该成矿带是准噶尔 Ò级成矿区东南缘延入本区最北缘的一部分。南以康古尔 ) 红石山 )
¹ 收稿日期: 2003-01- 14
第1期
张发荣, 等
甘肃北山地区成矿带划分及基本特征
岩浆活动较为强烈, 侵入岩有华力西期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二长花岗
52
甘肃地质学报
第 12 卷
该带矿化强烈, 以 Au、Cu、Ni、Cr、Fe 为主。金矿赋存于断裂带中, 地表主要为含金石英脉 型。已发现主要金矿点有骆驼峰 ) 扫子山 21 号金矿点、扫子山金矿点、霍勒扎德盖北东金矿 点、狼娃山南金矿点及霍勒扎德盖北东铜金矿点。铁矿主要赋存于石炭系白山组海相火山 ) 沉积岩建造的千枚岩、含铁石英岩中。已发现的矿床有红石山铬铁矿床、黑鹰山铁矿床、碧玉 山铁矿床、跃进山铁矿床和百合山铬铁矿点、红石山西北铁矿点、红石山西铁矿点、狼娃山铁矿 点、红石山东铁矿点。铜矿主要与华力西中期花岗闪长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铜矿点均分布在 岩体内部或外接触带的边缘附近, 其空间分布均受裂隙构造控制。已发现野马泉北铜矿化点 一处。在四顶黑山一带出露有与黄山大型 Cu、Ni 矿床相类似的镁铁 ) 超镁铁质杂岩体, 并在 辉长岩 ) 橄榄岩带中发现铜镍矿点一处。另外, 蒙古塔林大型金矿向东南延入甘肃北山地区 ( 塔林大型金矿位于距中蒙边境 4km 的蒙古国一侧) 。塔林金矿含矿岩层为泥盆系, 金矿化主 要见于碳酸盐化、硅化的剪切构造带中。
该成矿带北邻扫子山 ) 红石山 Au、Cu、Ni、Cr、F e 成矿带, 南以白山 ) 断条山深大断裂带 为界, 与晚古生代白山弧间盆地范围吻合。出露地层以石炭系绿条山组、白山组火山岩、火山 碎屑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岩浆岩极为发育, 在跃进山一带, 呈较大的岩基产出, 主要有 华力西晚期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主要构造为白山 ) 狼娃山复背斜、 北山 ) 狼娃山断裂构造带、明水 ) 双井子断裂构造带, 呈近 EW 向展布。
该成矿带北邻白山 Au、W、Mo、Fe、Cu 成矿带, 南以星星峡 ) 明水 ) 旱山近 EW 向展布的 深大断裂带为界。与早古生代中天山 ) 明水离散型岛弧地体范围相吻合。主要出露地层为长 城系星星峡群, 组成岩石为石英岩、云英片岩、长英质片岩及黑云斜长片麻岩等, 间夹透辉石大 理岩、变质中酸性凝灰熔岩; 次为下石炭统白山组火山岩。
51
图 1 甘肃北山地区成矿带划分略图 Fig . 1 Division of metallogenic belts in Beishan area 1 ) 断层; 2 ) 国界; 3 ) 省( 区) 界; 4 ) Ó 级成矿带界线; 5 ) Ô级成矿带界线
表 1 甘肃北山地区成 矿带划分一览表 T able 1 M etallo genic belts divided in Beishan area o f G ansu Province
摘 要: 根据成矿 地质背景 和成矿在时 空上的联 系性, 以板块构造 单元为基础 , 结合 地质、物
探、化探、遥感等成矿信 息, 将甘肃北山成矿区带厘定为 2 个 Ò 级成矿区, 3 个 Ó 级成矿带, 10 个 Ô
级成矿带。以期为矿产勘查和地质大调查工作部署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关键词: 甘肃北山; 成矿带划分; 基本特征
1 成矿带划分
区域成矿分区及成矿带划分是以本区构造单元为基础、化探信息为先导、地、物、化、遥信 息相结合为原则, 以主要矿床( 点) 的时空分布、沉积组合、岩浆建造、火山活动、变质作用、构造 与成矿的关系为根据, 将本区自北向南分为 2 个 Ò级成矿区、3 个 Ó级成矿带、10 个 Ô级成矿 带( 图 1, 表 1) 。
泥盆系、石炭系是该区重要的 Au、Cu、Fe 成矿岩系。尽管该成矿带目前尚未发现具一定 规模的铜、金矿床, 但铜、金矿( 化) 点较多和广泛出现的 Cu、Ni、Au、Co、Mo、Zn 等元素组合异 常, 说明该地区成矿条件良好, 是寻找斑岩型铜矿、岩浆熔离型铜镍矿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 有利地段。 2. 2 白山华力西期 Au、W、Mo、F e、Cu 成矿带( Ô2)
该成矿带以 Au、Fe、W、Mo、Cu 矿化为主。含矿岩系主要为下石炭统白山组海相碎屑岩 ) 钙碱性火山岩建造。成矿与华力西中、晚期花岗岩类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有关。含金石英 脉产于岩体或围岩接触带或构造蚀变破碎带中, 形成复合热液型金矿床、接触交代型钨矿床和 斑岩型钼矿床, 其代表矿床( 点) 有: 460 金矿床、霍勒扎德盖东金矿床和狼娃山等[ 3] 12 处金矿 点及马鞍山南东等 11 处金矿化点; 红尖兵山接触交代型黑钨矿矿床、红石山东白钨矿矿化点、 蓬勃山东黑钨矿矿化点、流沙山斑岩型钼矿床。铁矿主要与华力西晚期火山热液成矿作用有 关, 产于下石炭统白山组流纹质凝灰岩及火山角砾岩中, 主要有狼娃山火山岩型铁矿床和跃进 山夕卡岩型铁矿点 6 处。铜矿床目前未有发现, 仅在呼尔格里呼都南的变质岩系中发现铜矿 点 1 处, / 19690铜矿化点 1 处。该带具有较好的 W、Mo、Cu 化探异常, 是寻找石英脉型金矿和 接触交代型钨钼矿及热液型铜矿的有利地带。 2. 3 明水加里东 ) 华力西期 Au、Cu、Fe、Pb、Zn、Ag 、W 成矿带( Ô3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