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森林立地PPT课件
定性方法
指标或参数 地位级或地位指数
指示植物或森林群落组成特征
不能应用于无林地
对立地性质的解释是间接的
缺
不能深入反映立地
立地因子的具体影响不能说明
点
质量差异的自然属性
无法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只适用于植
本身的缺陷与不足
被简单,人为干扰较少的地区)
代表学派
芬兰学派、林型学派
① 林木生长效果的应用:地位级、地位指数
2 美国林业工作者协会:林地环境和由该环境决定的林地上的植被类型和 质量。
3 美国的Spurr和Barnes:森林立地为所有影响森林和其他植被生产力的 因素总和,其中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因素。
4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林业卷》:森林立地是按影响森林形成和生长发 育的环境的异同所区分的有林地和宜林地地段。
3
(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并直接影响土壤条件)
特点:稳定、直观,易于调查和测定;各项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
3 土壤: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水分、腐殖质 含量、酸碱度、侵蚀度、石砾含量、成土母质等。
特点:全面反映了林木根系生长空间和肥力水平(对水肥气热有调控作 用;与树木高生长密切相关;比较容易测定;综合性强)
第十五章 造林区划与森林立地
第一节 林业区划与林种规划
林种规划的意义 林种规划的尺度
国家地区级的林种规划
景观单元的林种规划
林业区划(1985年完成)
林业区划:就是根据林业的特点,在研究有关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基 础上,分析与评价林业生产的特点,按照地域分异的原则进行分区划片, 分别研究其范围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与林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 探索其允许的或可能的林业生产规模、最佳布局和对现状进行调整的必要 措施。
流派代表
✓乌克兰学派 ✓德国巴登—符腾堡的立地分类 系统
✓加拿大的生物物理分类系统
特 点 ✓植被因子与环境因子相结合,分类结果更可靠; ✓较其它两种途径更为复杂。
森林立地分类与评价的作用
林地资源利用规划重要参考 造林调查设计的重要依据 林木生长量预测预报的基础 森林经营利用方案的制定 立地类型图的编绘 速生丰产林规划设计
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
立地(site)、生境(habitat)与森林立地(Forest site):
1 德国《森林立地调查》:立地指植物生长地段作用于植物的环境条件的 总和。
森林立地因子
进行森林立地类型划分与立地质量评价时,一般采用 的立地因子主要包括三大类
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土壤因子和水 文因子等)
森林植被因子(树木生长、植被特征) 人为活动因子
(一) 物理环境因子
1 气候:大尺度—水热组合,决定着植被分布
2
特点:稳定、简单
2 地形: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
东北用材、防护林地区(7个二级区) 蒙新防护林地区(11个二级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黄土高原防护林地区(3个二级区) 华北防护、用材林地区(4个二级区)
青藏高原寒漠非宜林地区
西南高山峡谷防护林地区(2个二级区)
南方用材、经济林地区(18个二级区) 华南热带林保护地区(5个二级区)
第二节 森林立地
一、森林立地分类与评价的作用 二、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 三、森林立地因子 四、森林立地类型划分 五、森林立地质量评价 六、我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简介
② 植被组成、结构等特征的应用:(生物地理群落学派的林型学)前苏 联的苏卡乔夫为代表,把林型看作是森林生物地理群落类型,生物地理 群落是在一定地表范围内相似的自然现象(大气、岩石、植物、动物、 微生物、土壤、水文条件)的总和。分类单位依次为植被型、群系纲、 群系组、群系、林型组、林型。如森林—针叶林——暗针叶林——云 杉——泥炭藓云杉林。生态种组(ecological species group)
立地现在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它具有地理位置的含义;二是指 存在于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 等)的综合。
生境(habitat):林学上的立地与生态学上的生境的内涵趋于相同。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 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环境因子途径
步骤1
步骤2
内容
主导因子筛选
主导因子分级组合
指标或参数 植物生长指标与环境因子(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因子等)之 间的函数关系
方法 优点
逐步回归分析 主分量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数量化分析 简明扼要,易于掌握; 避免主观性。
缺点
比较机械,难于照顾个别具体情况; 主导因子个数的确定依赖于主观判断
立地条件(site condition):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 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 可以通用。
立地类型(Site type):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 然综合体的集合。
森林立地类型(Forest site type):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 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
4 水文:地下水深度、矿化度、盐分组成,地面积水情况等。 在平原地区该因子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 植被因子
植被类型、指示植物种(或种组)、建群种(或优势种)林木优势 高、生物量、收获量等。
森林立地分类
一、森林立地分类的途径
1 植被因子途径 2 环境因子途径 3 综合多因子途径
植被因子途径
定量方法
① 气候与林木生长:大尺度
② 地形与林木生长:简单地形或平原不能使用,对林 木生长的作用是间接的,精度相对较差。
③ 土壤与林木生长:在相对一致的气候条件下,可以 使用。这种方法对植被稀少或缺乏植被地区营造林十 分有用。
综合多因子途径
路线
因子路线
景观路线
指标或参数 植被因子与环境因子(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因子等)相结合
③ 植被因子途径:欧美植被受人为干扰较少,植被与立地间的相关性较 好,用植被可以反映出立地的生产力特点,称这种方法为生境(habitat
type)。如花旗松(Pseudotsuga menziesii)—毛核木 (Symphoricarpos albus)生境型。英美学派:以克里门茨(F.E.
Clements)为代表,以植被动态、发生的观点和演替系列的概念进行森林 和植物群落分类。即单顶极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