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_龙腾虎掷”的稼轩词教学课件设计
高中语文_龙腾虎掷”的稼轩词教学课件设计
史上由行 伍出身,以武起 事,而最终以文 为业,成为大诗 词作家的只有一 人;他的词不是 用笔写成的,而 是用刀和剑刻成 的。
这个人是谁?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体会词人 的豪放风格。 2.准确理解辛词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 3.体会辛弃疾炽热的爱国思想。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 稼,轩济
元夕特点:繁华 热闹、流光溢彩、 车水马龙、笑语 盈盈
词人如何刻画“那人”的形象? 作者塑造“那人”的用意是什么?
对比,那人是一个孤高、淡泊、自甘寂寞、 独在“灯火阑珊处”的女性形象。
她既是作者的志同道合者,也是作者一种理 想人格的化身。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的失意 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者(“当权者” 或“时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找出上片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它们又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明确:⑴看、拍、会、登 。
⑵抒发了词人虽有沙场立功的雄 心壮志,却是无人赏识、英雄无 用武之地的苦闷与悲愤。
下片词人如何抒发情感的?
用典
⑴张翰→乐于归隐 ⑵许汜→谋取私利 ⑶刘备→雄才大略 ⑷桓温→叹时光流逝
抒发了国难当头,不忘时 事,仰慕英雄人物,感叹 人生易老,功业无成!
借景抒情:江水、山景、 落日、断鸿、游子等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 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远山,把无情之景写为有情 之景,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 苦愤恨。
“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 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 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 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 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 心情。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 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 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 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 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 袖,揾英雄泪?
-
青 玉 案 元 夕
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 (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 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 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 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 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 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 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
术风格以 豪为放主,与苏轼并称为“ ”,
传苏世辛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
发
强,烈倾的诉爱国热情的悲愤,壮乃志难酬
“
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南宋 辛弃疾
➢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在 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这时他南渡已十二 年之久,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在这种 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 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 了这首抑郁悲愤的抒情词。
今天我们有幸与八百年前的古人神交,重回那 个神州破碎,英雄难觅的时代。八百年间,民 族兴亡轮回往复,一次次沉沦又一次次觉醒, 就凭着中国人骨子里从未丧失的一股气。这股 气,清新地流露在八百年前的字里行间,又无 限地活跃在八百年后的春风里。在这里我们感 谢辛弃疾,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 粮;感谢他让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爱国情结。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 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 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 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 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 袖,揾英雄泪?
词上片如何抒发这种抑郁 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