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一月电影工业主题】中国喜剧电影史

【十一月电影工业主题】中国喜剧电影史

【十一月电影工业主题】中国喜剧电影史中国喜剧电影史由香港民间学者郑景鸿博士历经十多年艰辛研究,自费出版的《笑里沧桑80年——中国喜剧电影发展史》本月在香港面世,获得了此间学者高度评价。

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郑博士10月18日表示,他赶在庆祝国庆的日子,出版这书作为献给百年中国电影的“小小礼物”。

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导演及编剧系主任刘成汉评价该书表示:香港电影学者有系统地研究中国大陆电影的著作可谓凤毛麟角,至于有关大陆喜剧电影的研究更前所未有,郑景鸿的研究是可喜和重要的突破。

《笑里沧桑80年——中国喜剧电影发展史》一书,探索了自1909年中国出产第一部中国人拍摄的喜剧电影《偷烧鸭》,一直到1989年,80年间中国喜剧电影发展的过程,并旁及整体中国电影,以至中国近代文艺发展的一些情况。

郑博士希望通过这个“十分有趣和别具意义的题目,能够填补中国电影研究空白的一角,以还中国喜剧电影在近代中国文化发展上应有的地位。

”作为一个在香港土生土长的民间电影研究人,郑博士研究中国喜剧电影的“缘份”早在数十年前结下:郑博士说,60年代他小时候家住新界,能够听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剧,如白求恩和雷锋及民间故事,因而对内地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兴趣。

70年代末,他留学美国期间参加了“美中友好协会”,在勤工俭学之余,帮助协会安排在大学放映优秀的中国电影。

他还记得,当年放映的《小蝌蚪找妈妈》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动画片,美国观众都很喜欢看。

1988年郑博士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喜剧美学研讨会”,与会者包括老牌导演王为一等内地著名电影人。

与会者,尤其是经历过多番政治风雨的老前辈,在回顾“新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史时,均认为中国喜剧所走过的是一条曲折沧桑的道路。

研讨会研讨了中国喜剧电影面对困难如何提高。

郑博士深深地为那些“经历了这么多苦难”、还“充满热情”、“充满使命感”的中国电影人所感动。

此后,郑博士利用假期和工余时间,频繁走访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深入电影制片厂,搜集了大量资料,观看了逾百部喜剧电影,采访了数十位老电影人,经过十多年的艰辛,终于出版了这部具文化历史价值的研究著作。

学者认为该书最重要的贡献有两方面:以年代为经,制片单位为纬,经纬分明地,逐一年代探讨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历程;研究整理出80年间中国内地所出产的300多部喜剧电影目录,是现今最完整的。

二、国产喜剧突破在《闲人马大姐》之后,中国的情境喜剧市场上沉寂了一些时日,除了一些方言情境喜剧例如《外地媳妇本地郎》、湖南经视的《一家老小向前冲》等在本地观众群中有不错的收视情况以外,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并没有出现一部能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情境喜剧作品。

而到了2005年年末,这种情况终于被CCTV -8首播的一部古装情境喜剧《武林外传》打破。

按照该剧编剧宁财神的说法,《武林外传》是以郭芙蓉这个初入江湖的黄毛丫头的视角来看世界。

出身名门的郭芙蓉一心向往投身武林,成为一代女侠,但是她一心助人却好心帮了倒忙,最后被同福客栈的老板娘点醒在客栈中当了个杂役。

老板娘佟湘玉心地善良、风情万种,但却抠门至极,刚过门丈夫就去世了,于是担负起了抚养小姑子莫小贝的重任,她和小贝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姑嫂,还不如说更像母女。

再加上和老板娘有些暧昧关系的跑堂白展堂,饱读诗书却又十分迂腐的账房先生吕秀才,厨师姜大嘴,这些人在每天人来人往的同富客栈中演绎各种各样的故事,俨然就成了一部中国式的《老友记》。

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来看,《武林外传》都是一部完完全全的中国式情境喜剧。

从形式上来看,美国情境喜剧例如《老友记》、《辛菲尔德》都是用20多分钟的篇幅同时进行3~4条情节线,其中的故事往往非常简单,有时甚至不成其为故事,而只是一个生活中意味深长的小感悟、小片段。

而以往我国的情境喜剧则是用一至两集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武林外传》从形式上寻求了突破,它既不同于外国经典的情境喜剧,也不同于之前的中国情境喜剧,而是借鉴了我国古典章回体小说,一个回合讲两个主要故事的样式,在一集40分钟的时间里讲两个有一定关联的小故事,当然这个故事有可能是十分完整的,也有可能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

连每集的名称都借用了章回体小说的样式,例如《入丐帮老邢丢公职,升捕头小六打官腔》。

以往的情境喜剧都是带观众笑声的,不论是现场录制的观众笑声还是“罐装笑声”。

英达甚至认为有无观众笑声是判断一部电视剧是否是情境喜剧的最重要的标准。

《武林外传》的录制现场有20名观众,根据观众的反应随时调整台词、剧情和演员的表演,但是和通常的情境喜剧不同的是,这部剧从头至尾都没有带观众的笑声,而是替之以生动的具有民族器乐元素的音乐。

这对于一直借鉴国外情境喜剧的中国情境喜剧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大胆的举动。

《武林外传》选取了中国特有的武侠作为题材,这在中国情境喜剧的发展历程上是绝无仅有的。

虽说是一部武侠题材的情境喜剧,其实它不过是借了武侠这个外壳来看社会。

同福客栈虽说武侠云集,既有传说中的“盗圣”,又有衡山派掌门,还有关中大侠,但他们其实只是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说到底同福客栈更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同福客栈里的众多故事其实是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投射,在这里既有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考学压力,又有家庭暴力问题,连商业恶性竞争在其中都有所反映。

无厘头风格的台词是这部情境喜剧区别于国外情境喜剧及以往中国情境喜剧的一个重要特色。

以往的情境喜剧都是从传统的相声艺术中吸取营养,这部剧则反其道而行之,大胆跟随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发展脉搏,事实上,这也是很多看着周星驰电影长大的年轻观众极力追捧它的最重要的原因。

例如,吕秀才的经典台词“子曾经曰过”、佟湘玉带有陕西口音的“额滴神”(我的神)、“我化个妆先”,还有郭芙蓉的“确定一定以及肯定”,都让熟悉流行用语的中国年轻观众产生了强烈的亲切感。

另外,强烈的拼贴感也是成就这部后现代风格情境喜剧的重要因素。

在这部剧中,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幽默与温情、后现代风格的解构和现实主义的教诲、对武侠的反讽与对侠义精神的弘扬都奇妙地混合在一起,还掺杂着网络语言、流行歌曲、广告段落、综艺节目、时事新闻、时尚资讯等等,所有这些元素融为一体,就拼贴成了这部“中国式情境喜剧”。

中国情境喜剧从引进至今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在这十几年里,中国的情境喜剧经历了诞生时的辉煌、探索时期的平淡以及最近几年的重新崛起。

随着播放平台的增多,一些优秀的创作人才逐渐加入到情境喜剧的创作队伍中来,情境喜剧不再是英氏一枝独秀,作品总体水平也呈不断上升趋势。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加入现代时尚元素,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中国喜剧电影文化的模式,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侠五义也在现代人的颠覆中.变得更加的无厘头.二:外国喜剧与中国喜剧(一) 各国典型喜剧片赏析如果说一个国家的电影产业能够反应这个国家的民族性的话,恐怕不会有人反对:好莱坞代表美国式的商业快餐文化;欧洲电影体现这片大陆,固执地崇尚高雅艺术的精神;但我们也不能够忘记还有夹杂其中的不列颠群岛。

这个一度统治了半个世界的国家,并不仅仅有疯狂的球迷、保守的绅士、甚至世界知名的恶劣天气、它还拥有个人主义精神强烈的电影产业,而在这个无论是从技术、商业、还是艺术上都闻名于世的民族电影产业内,英国喜剧一直是最具影响力的类型之一。

英国喜剧的语言幽默十分丰富,有五种最为常见分别是:反语、讽刺、荒诞、机智和涉及性的笑话。

同时,这五种主要的幽默类型又涵盖了许多困扰英国社会的诸如民族性、口音、社会阶层以及种族等等问题。

接下来就让我们在几部脍炙人口的英国喜剧电影中领略一下这些幽默机智的银幕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电影工作者一度雄心勃勃意欲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电影把英国电影推向全世界。

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开始,他们大量改编本国的文学和戏剧名作将其搬上银幕,在英国影坛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文学电影热潮,莎士比亚、萧伯纳以及王尔德的作品都引起了电影人的极大兴趣。

王尔德是十九世纪末的英国著名戏剧家,他的作品大都触及了英国上流社会的时弊,其中不乏典型英国式讽刺和俏皮的揶揄。

《贵在真诚》就是这样一部剧作,其中充满了机智的语言,因为在表达力相当丰富的英语中有很多的同义不同音和同音不同义的词语,由此产生了许多文字杂耍的高手。

奥斯卡-王尔德的作品就以简练、揶揄的反讽一语道破英国上层社会的思维方式。

《贵在真诚》是一部利用双关语而展开的故事。

Earnest 欧涅斯特,这个词在英语中既可以做人的名字又代表真诚和热切。

故事的主角之一杰克-沃辛虽身居乡间但却心系伦敦,因为那里有他的情人关多琳。

但关多琳不知道杰克的真名还以为他叫欧涅斯特,然而杰克在乡间的被监护者塞西莉却以为杰克叔叔每每到伦敦去,都是为了管教他经常闹事的弟弟欧涅斯特。

杰克的好友关多琳的表兄阿尔吉侬发现了欧涅斯特其实并不存在,就利用这个身份跑到了杰克乡间的别墅,并且和塞西莉坠入情网。

《贵在真诚》是一个因为身份错乱而引起的喜剧故事,影片的矛盾集中出现在杰克在乡间的别墅内,首先,是杰克想方设法要把阿尔吉侬赶走,但后者却死心不息地跑了回来。

其次,关多琳为了追求爱情自由前来寻找杰克,于是在别墅外遇见了塞西莉,由于关多琳和塞西莉都认为自己的爱人叫欧涅斯特,两位优雅的淑女展开了一场明争暗斗。

了解英国的人们都会知道这个国家盛行虚伪之气,滋生了关于讽刺和嘲笑他人的人。

此外,考虑到英国的习俗和制度大多比较僵化保守,拿它们开玩笑总比改变它们要容易一些。

英国人向来有一种深奥精妙的自我嘲讽术,丘吉尔曾经说过:英国人是世界上唯一爱听别人说事情很糟糕的民族。

然而在这种自我嘲讽和自我贬低的外衣之下,其实隐藏了强烈的自负和傲慢。

曾经有一位英国影评家说过:英国电影越英国,外国人就越倾向于喜欢。

《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可以说正是这样一个故事,电影围绕着一群性情古怪的英国人展开,他们的故事由休-格兰特扮演的查尔斯娓娓道来。

这群朋友一直在婚礼和葬礼上见面,通过这些不同的场合影片向我们精确地展示了英国社会的细节。

虽然有人批评说,本片表现的是一个旅游者的观点,把英国看作是一个有着不寻常的礼节和古怪贵族的国家。

但也有人并不赞同,并且声明只有英国人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的上流社会,要坐着破破烂烂的豪华车去参加一个盛大的婚礼。

前面曾经说过英国喜剧的幽默,主要集中在语言上,而《贵在真诚》、《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正是充分彰显此类特质的影片。

在这些故事中编剧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贵在真诚》有王尔德这样的戏剧大师,而站在《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背后的人正是英国喜剧界的资深编剧里查德-柯蒂斯,他十分擅长为性格古怪的主角们制造尴尬场景,然后让这些人冷汗直流地面对困境。

《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的主线是查尔斯与美国人嘉莉的爱情,穿插其中的是构思巧妙各有特色的婚礼和葬礼场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