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 管理心理学概述

第1章 管理心理学概述


最著名的实验:反应时研究实验。
反应时实验
什么是反应时实验 如何操作?
“相关策略”
目的 影响因素
THE END
“体” “用”
多思
“梯”
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概述
本章内容
一、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体系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四、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管理心பைடு நூலகம்学的发展
(一) 起
背景:1800年

代表人物:威尼斯· 欧文——人事管理 之父
主要观点:拒绝童工,提醒工人注意 卫生、节制酗酒,改善工作条件, 提供热茶、医疗保健、病假补贴等。
I1 I2
(三)人际关系学说
W1
W2
W3
S1
W4
W5
W6
S2
W7
W8 W9
S3
(三)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
对群氓假设的否定: 自然的社会由一群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
利益的方式来行事; 每一个人都尽力按逻辑,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 努力; 梅奥反对这种假设,并提出:
每一个人,都按着能达到自我保存和实现自我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企业内环境系统.
技术环境: 工作性质\程度\技术 水平 技术 资金 原料 法规 工作人员 消费者爱好 文化规范 ……
人群关系环 境: 群体中个人 之间; 领导与被领 导之间; 不同群体之 间; ……
个体环境: 动机 认知 态度 ……
组织机构环 境: 角色; 地位; 沟通方式; 决策过程; 人事监督; 制度; ……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测验法 (5)个案法
冯特简介
德国人,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奠基人。
孔维特--莱比锡大学一个寄宿招待所,现代心理
学家的朝圣地。
贡献:
在于倡导心理过程可以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并 通过他所创的内省法把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带到了
心理学之中。
管理心理学
天下亦大矣,社会之组织极 复杂,而又有数千年之历史, 民智污塞,开通为难。欲动 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 不徒在显现之迹。
------毛泽东评曾国藩
即人的 心理
管理心理学
思想决定行动, 行动决定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如何学习本门课程
多读
古典名著 现代管理经典 读报刊
主要观点:
一是尽可能找最好的工人;二是尽可能安排最 好的工作;三是尽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用途:
他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职业选择,劳动合理 化,以及改进工作方法,建立最佳工作条件等 方面。
(二)工业心理学的兴起
美国的斯科特,工商心理学的开创者
基本思想:
• 一是管理中忽视人的因素,缺乏对工作的科学选择和 管理;
产品 服务
一、研究对象
1. 研究对象:研究企业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 动规律 的科学 理解
(1) 从管理的内涵上看 群体性\目的性\共同性 (2) 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①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 ②科学技术越发展,管理中人的因素越重要 ③人永远是而且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3) 企业成败的评价指标应该是职工的心理评价 ①方向感 ②信任感 ③成就感 ④温暖感 ⑤舒 适感 ⑥实惠感
<人们行为中的非理性因素: 工业中不明确的思想>等
(三)人际关系学说
1924年—1934年的霍桑实验:
照明实验 假设:工作环境与工人的健康和生产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 系。 结论:无论照明亮度如何变化,生产率都提高了,从而推翻了以 前的假设。 继电器装配实验
目的:验证照明实验 结论:参加实验的工作成为一个社会单位,受到人们的关注,从而影响他 们的工作情绪,即士气,最后就影响到了劳动生产率。
企业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
组织中的具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1) 企业中个人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激励
(2) 企业中群体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激励
(3)企业中领导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激励
(4) 企业中组织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激励
三、管理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第10章
第1,2章
个体心理 需要 动机 感情 态度 个性 …… 群体心理 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
一、研究对象
基本问题:激励与挫伤
激励与挫伤的关系问题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根 本的心理问题; 它是企业管理活动中个体积极性涨落的根本原
因之一; 同时,也是企业管理活动中基本的群体心态之 一。
激励与挫伤是管理心理学最高层次的问题。 激励与挫伤是稳定增长地存在于企业历史长 河中的心理现象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重要的是同其他人协作,而不是一群无组织的
乌合之众互相进行竞争;
所有的人都为保卫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而不
是为自己的个人利益而行动;
(三)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
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
生产效率不仅受生产条件,工作方法制约,更主 要的是受职工的工作情绪,即“士气”,从而导 出需要新的领导能力的培养; 影响工作效率的不仅是企业中的正式组织,还有 大量的非正式组织。
企业管理有关的方面,其研究范围与领域比较狭 窄.
第二节 管理心理学 的研究对象与体系
现代企业是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两个子 系统:
人_人系统 如何最大限度地调 动人的积极性,提 高生产率.

人_机系统 如何让与人机器相互 适应,这是工效学或 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 象.
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企业中的人_人系统.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企业中纯粹的人的因素
(二)工业心理学的兴起
背景:
20世纪初 作为对泰勒制对其在生产上个人研 究的机械主义观点的反对而兴起的.
代表人物:
闵斯特伯格 工业心理学之父 冯特
研究重点:
发现人的心理素质,按此安置最合适的岗位; 如何营造最佳工作氛围以及如何影响工作情绪, 使其最积极地工作。
(二)工业心理学的兴起
名著:
《心理学与工业生产率》
管理心理学与其它领域中的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与其它领域中的心理学都是应用心理学 的分支,它们有各自的研究领域与服务对象。
第三节 管理心理学研究
一、管理心理学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存在决定意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事物运动发展变化;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系统科学的
系统原理 信息原理 控制原理
领导心理 成员心理
组织心理 变革 发展
第11章
激励 挫伤
第8,9章
第3-7章
四、 管理心理学与其它学科 的关系
管理心理学与管理学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规律,管理学研究的是企 业管理本身;
管理心理学与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是与企业管理活动有关的心理规 律,它服务于企业管理;而心理学则是普遍的、一 般的心理规律;
(五)形成阶段
二战后,管理心理学获得巨大发展.
1958年,美· 黎维特的《管理心理学》发表. 研究范围:由企业向非赢利型组织扩展; 研究方法:多样化; 研究课题:除了传统的劳资纠纷外,参与管理\目
标管理\动机\需求\人性假设\挫伤等;
前苏联的发展 相比于西方的研究,前苏联的研究主要集中与
(三)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的局限
缺乏对人的心理因素的全面、深入的考察,比较
片面地强调把提高职工的满意感作为生产效率的
主要途径;
过多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未能看到群体动力
学中的其他影响因素;
缺乏因人,因事,因地制宜的权变观点。
(四)扩散和普及
群体动力理论
代表人物:勒 温 观点: 群体动力学研究的对象是非正式群体(组织); 群体的构成要素:活动\相互影响\情绪; 群体是处于”均衡”状态的各种力相互作用形成的” 场”; 群体有自己不同于组织的目标,目标有利于维持群体, 并使群体持续发挥作用; 群体的结构比较模糊; 一般情况下,群体存在三种领导方式:专制型\民主型 \自由放任型; 群体成员的参与(影响因素\参与方式等); 群体规模与群体效率有直接关系;
研究领域: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在 职业心理领域。 例如:职业指导与选择、作业者训 练和成绩评价等。
(二)工业心理学的兴起
英国· 迈尔斯的贡献:致力于将心理 学和生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工商业的 管理问题中,并创建了英国全国实 验心理学学会。 澳大利亚· 穆斯西奥:同样强调泰勒 制中的工时与动作研究对组织中人 的要素,尤其是心理因素研究的忽 视。
会见与交谈研究
目的:了解职工对公司各方面情况的意见 结论:职工说的与想的并不一致,但结果却是生产率的提高;其次,了解到要
到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便更好地与职工进行沟通.
绕线观察实验 目的:了解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及影响. 结论:
–确实存在非正式群体及其产生的群体规则(非正式 的劳动定额),和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其次,了解到组织中人际关系结构及影响其形成的 因素(地理位置\职务等因素).



二是从职工的角度探讨了职工态度以及暗示对职工行 为,进而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三是对广告心理学的论述: 强调广告的感情诉求的价值; 强调各种心理学理论对广告的指导作用; 论述了广告说服的方法:论证和暗示 对人性假设的探讨——既是社会实体,又是经济实体
(二)工业心理学的兴起
比利时的索利尔
冯特简介
主要著作:
<感官知觉理论文集>(1862)在这本书中,他 向权威发起挑战,他说,心理学只有建立在实验 结果的基础上时,才能成为科学,不说心理是可 以通过实验手段进行研究的。
<生理心理学原理>(1873.1874)在这本书里, 他毫不含蓄地说:“本人在此奉献给公众的作品, 是想划分出一个新的科学领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