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常见的动物
笔记:
1、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125万种,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1、在对动物进行分类时,要先进行仔细地观察和研究,然后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
2、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3、脊椎动物
⑴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有鳞片、有侧线可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鳍是鱼的运动器官,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⑵两栖类:青蛙、大鲵、蝾螈、蟾蜍等动物都属于两栖类。
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是变温动物,环境温度低于70C时就进入冬眠。
⑶爬行类:龟、鳄鱼和蛇、扬子鳄等动物。
用肺呼吸、表皮干燥、皮肤上有鳞片或甲,陆地上产卵。
卵外包着卵壳,需冬眠,属于变温动物。
⑷鸟类:所有的鸟类都有羽毛,前肢化翼。
骨骼中空,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鸟没有牙齿,鸟是恒温动物,体温大约在400C左右。
⑸哺乳类: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体外长有毛皮,胎生、哺乳。
4、无脊椎动物
⑴原生动物:单细胞生物,一个生物个体就是一个细胞。
如草履虫、变形虫。
⑵扁形动物:摄食和排泄同一个开口,身体背腹扁平。
如猪的涤虫、涡虫、血吸虫等。
⑶腔肠动物:摄食和排泄同一个开口,身体辐射对称。
如水螅、海蛰、珊瑚等。
⑷棘皮动物:身体无贝壳,有内骨骼,提表有棘皮突起,用体表的皮鳃呼吸,全部生活在海洋中。
如海星、海参、海胆等。
⑸节肢动物:身体分节,触角和足也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如虾、蝗虫、蜘蛛、蜈蚣等。
注意节肢动物的外骨骼有能随虫体的生长而生长,要蜕去外骨骼才能继续生长,所以节肢动物在生长过程中有“脱皮”现象。
⑹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一般两侧对称,不分节,有外套膜,体外有贝壳。
如蜗牛。
河蚌、钉螺、章鱼、鲍鱼、牡蛎。
⑺环节动物:身体圆长或扁形,有许多环节。
如蚯蚓、水蛭等。
⑻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线形,不分节。
如蛔虫、蛲虫。
6、昆虫的主要特征:
⑴昆虫属节肢动物,是动物中生物种类最多的类群,大约有100万种之多。
⑵昆虫的主要特征:
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口器和眼,胸部长有两对翅,三对足。
身体、触角和足都分节。
体表长有坚硬的外骨骼。
例题:
1、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C )
A卵生还是胎生B、水生还是陆生C、有无脊椎骨D、用鳃呼吸还是用肺呼吸
2、下列动物中属于体温恒定、卵生、体内受精的是(D )
A、青蛙
B、蛇
C、兔
D、家鸽
3、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是(B )
A、蝗虫
B、蚯蚓
C、河蚌
D、蛔虫
4、下列每组动物中,均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D )
A、涡虫、鲫鱼
B、青蛙、蝴蝶
C、牛、蜗牛
D、龟、鱼
5、动物世界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是( C )
A、哺乳类
B、两栖类
C、节肢动物
D、环节动物
6、草履虫、蚯蚓、海星、水母分别属于( C )
A、原生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扁形动物
B、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
C、原生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腔肠动物
D、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7、下列昆虫中,属于农业害虫的是(B )
A、蜜蜂
B、蚜虫
C、河蚌
D、蜻蜓
8、下列动物中,生长过程会发生“蜕皮”现象的是(A )
A、河蟹
B、蜗牛
C、河蚌
D、海参
9、在海洋中生活着海蛰和海参,它们属于无脊椎动物但不同类的依据是(D )
A、生活环境
B、运动器官
C、生殖特征
D、体表特征
10
11、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类的共同特征是(C )
A、生活在陆地上
B、体温恒定
C、体内受精,幼体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D陆地产卵
12、下列哪一个特征是区分毒蛇和无毒蛇的主要特征( A )
A、毒腺和毒牙
B、头部呈三角形、尾聚细
C、体色鲜艳
D、咬的齿痕
13、小明对学校一窝蚂蚁做了三天的观察,计算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五分钟,其
(1)通过观察结果可得下列哪一组推论?(C )
A、第二天觅食活动旺盛
B、上午7:00前蚂蚁并不活动
C、11:00—15:00蚂蚁活动频繁
D、蚂蚁的上午活动情况比下午好
(2)该项研究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C )
A提出问题B作出结论C仔细观察D仔细实验
(3)①假设②实验和观察③得出结论④提出问题
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按顺序排列应
是。
学习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