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设计A R T EDUCATION RESEARCH设计素描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刘泽勋摘要: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针对主题把握、造型能力、空间构思、表现技法等方面开展实训,突出设计能 力的训练与培养。
设计素描和平面设计都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包含创造者的审美意识。
设计素描是平面设计的基灿和创意的来 源,该文结合平面设计专业的特点,从审美、视觉感染力、空间艺术等方面探讨设计素描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了解两者相互关系 的基础上,分析平面设计的设计思路,以基础的素描训练呈现平面设计的方法论。
关键词:设计素描平面设计思维造型_、追逐审美的脚步素描是创造,它用画笔勾勒创作者的艺术思想,是对美的追 求;设计是创造,它用独特的艺术方式描绘创作者的艺术理念, 亦是对美的追求。
世间的各种创造都可被视为一种思维运动,在思维运动中探寻美,从抽象概念到具象形态的演变,随后又诠 释出更深刻的理念,而这一理念可以被认为是创造者最初探寻 的那种美,只是通过实体更加明了地展示给大众,从而使人们达 成共识。
不难看出,创造的最初灵感来源就是对美的追求,在自 己的主观意识里认定一种理想境地,于是拓展思维,最终呈现出 来,这就是创造的实质,也是最根本的目的。
设计素描和平面设计都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其中包括 创造者的审美意识。
设计素描是平面设计的基础,是创意的来 源。
通过对设计素描的训练,可以更好、更准确地把握平面设计 的创作过程,追逐审美的脚步。
设计素描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 基础课程,在培养设计师的造型表现能力的同时,更能提高其形 象思维能力,这是认知形状和创新形态的有效途径。
优秀的平 面设计作品往往会和自然相结合,提炼自然元素。
设计素描用 一种特定的审视方式认识自然,并从中发掘与设计相关的因素,形成与设计命题有联系的意象。
这种特定的审视方式就是审美 意识,它包含外部形态的描绘、材质质感的把握和特定的文化内 涵与精神的体现,还有一种空间感上的满足,能够加强物体空间 的复杂形式。
平面设计通过平面图像反映广阔的空间形态与认 知,通过视觉感染力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平面设计是吸引眼球 的,强调通过视觉冲击传达作品的主题,体现深刻的含义,由表 面上的美引发心灵上的美。
优秀的作品必须以具备美感为前 提,造型美、材质美、思想美俱佳才能触动观赏者的心灵。
设计 素描从造型到表达方式都会有多种训练方法,在训练这些方法 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我们的审美意识,因为训练不仅可以培养 我们的造型能力,更是提高创造力的有效方式。
设计师没有正 确认识理想的画面,是不能创造出理想作品的。
这种训练在平面设计中可以起到推动性作用,让作品的画面感别具一格,色彩 更加饱满,内涵、寓意更加深刻。
所以,设计素描可以激发设计 师的审美意识,增强设计师的审美能力,为作品增添丰富的美感。
二、 明暗关系增强视觉感染力在创造活动中,设计素描是交流构思的视觉语言,是传递思 想的视觉媒介,是探索意境的视觉桥梁。
明暗关系对比所体现 的视觉感染力是设计素描中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是一种创造 矛盾空间的方式。
画面中的明暗比例可以突出主体,强烈的对 比可以激发画面的冲击力。
这一手法同样可以应用到平面设计 中,在构思画面时,可以加入明暗对比因素,简洁而又能快速地 表达主体,使人一目了然。
设计素描基本上是用铅笔作图,所以 它的明暗关系取决于创作者的用笔力度和线条的细密程度,并 没有其他的色彩。
但在平面设计中,往往会运用到很多色彩,这 里的明暗对比就不像设计素描那么单一、明了,除了黑白以外还 有很多色彩方面的明暗对比。
如何将设计素描中的明暗关系引 入平面设计值得我们深思。
在开始布置画面时,应该以塑造画 面物体的空间感和质感为主要目的,着色时可有意加强画面明 与暗之间的矛盾冲突。
在色彩选用方面,可以利用冷暖色调、纯 度对比以及色相之间的变化,有意使它们之间对立、排斥,就像 设计素描中的矛盾空间。
明暗交界线往往是矛盾冲突的高峰、分水岭,以交界线为界向暗部逐渐变暗直至反光,又逐渐向亮 灰、亮过渡,这就使明与暗之间互相滲透和贯通。
色彩也是这样 的方式,几种矛盾冲突的颜色在交界线中相互渗透,最终获得画 面的和谐。
这种冲突往往极其抢眼,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画面 的层次感,提升感染力。
三、 点、线、面打造平面中的空间艺术在自然界中,点是海边的沙石,是夜幕中的明星,是花海中 的露珠……既能独自成型,又能成群展示。
点是构成一幅作品 的基本元素,从主体物到配景,都有点的足迹。
线是摄影家镜头79的焦距,是掌舵者导航的路线。
线是点运动形成的轨迹,是从一 端通向另一端的衔接者,是画面中物体造型的构造者。
面可以 是一幅精心绘制的图案,可以是一座车水马龙的城市,可以是一 片浩瀚无垠的海洋。
当人们不经意抬头仰望,天空便是面的写 照。
面是形象的呈现,从有形到无形,面都扮演着叙述者的角 色。
在画家眼中,世间万物都由点、线、面构成,这三者可以相互 转化,相辅相成,它们都具有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 素。
由此可看出,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关系。
当我们扩大 或缩小视野时,点、线、面可以随着观察的角度产生转变,随之而 来的便是一种空间感。
跳出一个维度到达另一个维度,所感知 的事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设计素描由点、线、面组成,无论是 元素替代、形态变异还是投影变异,都建立在点、线、面的基础 上,这三者是满足造型方法的基本工具。
平面设计的最终表现 是通过平面形成的,但它不局限于平面上的欣赏,其意义在于设 计师必须通过平面设计作品(视觉上的感染)体现空间上的交 流,即在平面中探寻一种空间艺术。
上文提到,点、线、面是打造 空间感的有力途径,而设计素描时刻都渗透出点、线、面的痕迹, 所以,通过对设计素描的训练,正好能培养我们在画面上呈现出 空间感的能力,这是一种美妙的应用方法,也是一种艺术手段。
如何将设计素描中的点、线、面应用到平面设计中是设计师应该 思考的问题。
当我们在设计一件平面作品时,可以通过点的排 序组成一些线或者图案,而后将其特有的规律以视觉形式展示 给观众。
这些规律可以形成多种样式,由上至下、由前到后、从美彬权鸾叫完小到大,都能拉伸出空间感,形成一种运动的空间。
如,画面中 的一个小点随着数量的增加慢慢变成一个面,通过这种量变的 过程引发视觉上的质变,我们的视线就会随着变化而变化,从而 带动思维上的变化,仿佛那不仅仅是一张平面图案,而是一部动 感的影像,随着画面丰富的层次不停播放,从而使观赏者置身其 中,体会设计师的理念。
在设计素描中,线的运用是多种多样 的,不局限于直线,还有曲线、弧线等。
如,在画物体投影的时 候,往往会运用到排线的方式,疏密有致,从而提升空间感。
这 些方法在平面设计中也很奏效。
平面设计仰赖设计师孜孜不倦 地尝试与探索,进而展现人们生活的美好。
参考文献:[1](美)丽莎•萨瓦塔.平面创意资源库一黑白与双色设计.马刚,韩燕,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2] 高岭.黑白灰------种主动的文化选择.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3] 李涵,刘咏清.设计素描.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4](美)蒂尔.塞勒,(美)克劳迪亚•贝笛.当代素描新概念训练教程.赵琦,何积惠,周燕琼,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5]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编辑张泽(上接第78页)笔者在设计“麦香村”标志(图1)时,通过了解市场需求,探 索“麦香村”的文化内涵,适当运用了一些变形、抽象的手法,以 形成个性化设计,提升企业的形象。
从字面上看,“麦香村”能使人体会到小麦的清香。
小麦是 一种粗粮,符合绿色健康的理念。
麦香饱含着劳动人民丰收的 喜悦。
当小麦成熟,人们怀着满心喜悦收割,小麦的香气飘荡在 整个村庄,这份喜悦会融入食物,让消费者得以体会。
作为烘焙 店的名字麦香村”检释的是绿色、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麦香村”标志以变形文字为主体,少量图形作为辅助。
利 用小麦粒的外观形象——底部圆,顶部尖,拼凑出“麦香村”三个字。
“香”字的“日”字底用一个面包的形象代替,体现企业的内 涵。
“村”字的点用小麦粒替换,凸显原材料,活泼可爱,十分有 趣。
以全麦材料为主的面包店十分契合此种设计风格。
另外, 文字底部有一句英文“taste of h 叩plness ”(幸福的味道),字母 与文字相结合,时尚感较强,更适合现在的年轻人。
在字体设计 的颜色方面,笔者选用了黄色、橙色、米色等为主色,褐色、赭石、 红色等为辅色,整体呈暖色调,让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精神紧张 的年轻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整个店面的平面设计是纯色背景加字体标志,十分简洁,让 人感到轻松、愉悦,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字体设计的造型和颜 色也十分筒约,显得温馨、舒适。
字体颜色鲜亮,标志明显。
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价值仍有 待设计师开发。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拥有瑰丽的传统文化。
设 计师应该取其精华,把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出来,在汉字设计中融入自己的灵感,让汉字设计不仅拥有赏心悦目的艺术效 果,而且拥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设计师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艺 术素养,在字体设计领域中不断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1]李先祥.浅析文字图形化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2] 杨阳.字体设计的现状与应用前景.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3] 闫超.探索平面设计中字体设计的重要性.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15.[4] 马世超.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分析.科研,2015(7).[5] 梁伟.字体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性.大舞台(双月号),2008(5).[6] 谷莉.浅谈字体设计的应用.才智,2012(19).[7]高震.现代V I 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人性化表现形式.青岛科技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12.[8] 秦勇飞,李扬,赵伟庆.谈企业的品牌战略.科技信息,2009(5).[9] 靳埭强.视觉传达设计实践.上海文艺出版社,2(]〇5.[10] 使勇,周小儒.企业形象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编辑王旭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