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髓梗死 百度文库版本
Q3.溶栓后症状有所缓解再次加重?
•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 关于END的定义尚无统一标准,目前大部分研究倾向于使用静脉 溶栓后24h内NIHSS评分较入院时增加≥4分或死亡作为溶栓后 END的定义。 • END的出现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治疗时间窗的长短、出血并发症、 个体的差异,溶栓前患者的血糖、血压水平、年龄、房颤、卒中 史等。其他机制包括水肿、低氧、低血压、癫痫发作或者新梗死。 掌握静脉溶栓后症状加重的病因及处理,对预防END发生发展及 有效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Q1.一定是CI吗? 此患者表现为头晕、言语不利、走路不稳,症状迅速加重,虽经积极溶栓、抗栓治疗,病清仍持 续加重。并且是四肢活动障碍,有眼动障碍、构音不能等颅神经麻痹,呼吸受累,后病理征不肯定。 需考虑格林巴利综合征或高颈段脊髓病变的问题。 Q2.如果是CI,定位考虑? 患者早期头晕,后期进展构音不清、意识障碍、四肢瘫痪、双眼眼球活动受限伴眼震、伸舌不能。 考虑累及双侧锥体束、双侧内侧纵束、双侧舌下神经。 患者病情加重后双眼凝视瘫痪肢体侧,推测病变可能波及脑干的侧视中枢。
• 患者李某,男性,50岁,主因发现头晕、言语不利、走路不稳4.5小时入院。患者入院前6小时尚未入 睡,入院前4.5小时睡眠醒后发现头晕,视物不清,时有复视。言语不利,吐字不清,理解及表达能
力正常。双侧面部、双侧上肢麻木,右侧肢体活动笨拙,能抬举,不能站立,行走。症状持续,无饮
水呛咳及吞咽困难。 • 查体:BP 205/125mmHg, 意识清,言语不利,双侧瞳孔3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球内收外展均受
延 髓 梗 死 Medullary infarction
Case 1
• M,45Y • 主因头晕、构音不清、走路不稳就诊于我院急诊。
• 患者1天前做饭时出现头晕,构音不清,声音嘶哑,进食缓慢、呛咳。 走路不稳,向左侧倾斜,左手持物不稳。恶心、呕吐数次,无呕血。
• 查体:BP 181/91mmHg,神清 构音不清,声音略嘶哑,左侧眼裂小, 瞳孔 左:右=3:3.5mm, 双眼球各方向活动到位,无眼震,悬雍垂右 偏,软腭上抬无力,咽反射消失,四肢肌力V级,左侧指鼻试验、跟 膝胫试验欠准确。双侧痛觉对称,双侧巴氏征阴性。
延髓梗死特点
• 发病率偏低、但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呼吸易受累 • 发病24小时内,头CT干扰大,1/3的患者DWI未显影,容易漏诊 • 延髓背外侧发病率较其它位置高,后循环血管病变容易累及椎动 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其中椎动脉V1段狭窄发生率最高,闭塞次之。 • 延髓梗死不同部位与其直接供血血管病变相关。各部位相关血管 病变的性质均以狭窄为主,闭塞次之,说明各部位梗死灶发病机 制以低灌注为主,治疗更要重视提高灌注压。 • 具体治疗根据病因个体化治疗。
• 头颅CT:未见异常。
解剖模式图&影像学
延髓梗死常见综合征
CASE 1
构音不清,声音嘶哑,悬雍垂右偏, 软腭上抬无力,咽反射消失 左侧眼裂小,瞳孔左:右 =3:3.5mm 头晕、左侧肢体共济失调
左侧疑核、舌咽和迷走神经 左侧交感神经纤维 左侧前庭小脑及其联系纤维 综合定位于延髓背外侧可能
限,双眼左右视均见方向可变眼震,右侧中枢性面瘫,左侧肢体肌力V级,右侧肢体肌力V-级,右侧
指鼻试验、双侧跟膝胫试验不准确,双侧肢体痛觉对称,右侧巴氏征阳性。 • 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脑梗死病史,无后遗症。
• 头颅CT:双侧基底节、顶叶脑梗死及脑软化灶。
• 急诊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
• 考虑后循环梗死,拟桥接动脉取栓,行头颈CTA检查:左侧椎动脉颅内段末端闭塞,基底动脉未见确 切异常 • 于夜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逐渐加重,病情仍持续进展,出现左侧肢体活动障碍,构音不清,进食困难。 • 查体:嗜睡状态,双眼球向右侧凝视麻痹,咽反射消失,伸舌不能,左上肢肌力IV级,左下肢肌力II 级,右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巴氏征未引出,左侧巴氏阴性。患者病情逐渐进展,呼吸费力,予气管 插管后通气改善。急诊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未见基底动脉病变,无急诊介入取栓指征。
END常见原因
• 颅内出血 • 血管内再闭塞
• 过度灌注脑水肿:血管再通后过度灌注导致的血管源性脑水肿,可出现相应的颅内压增高症状和癫痫。
• 栓子崩解 • 大血管病变 • 再栓塞
• 早期癫痫发作
• 侧支循环差 • 低灌注,栓子清除能力下降 • 梗死部位 • 原发卒中进展
Q4.推测病因和责任血管
• 若考虑为左侧延髓病灶,左椎远端闭塞 • 主动脉弓的穿通溃疡? • 动脉血栓? • 低灌注,血压波动,敏感?
小结
• 脑干定位——上 中 下、前 中 后 • 根据定位诊断,结合患者的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考虑患者的定 性诊断 • 若考虑为脑血管病,进一步分析责任血管、病因分型、针对不同 的病因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及对于疾病转归的一个预判
延髓内侧梗死及其综合征
• 延髓内侧梗死(MMI)最先由 Spiller 于 1908 年报道的,
此患者有一侧椎动脉 颅内段远端闭塞,推 测患者脊髓前动脉发 自单侧椎动脉可能, 侧枝循环差,导致病 变发生
Case 3 本次病例
Q1.瘫痪侧和Horner侧为同 侧,如何考虑? 在院期间突发急性脑血管 病事件,剧烈头晕、恶心、 呕吐、眼震、呛咳、感觉 查体不合作,左侧不全的 Horner,后期病情进展 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加重、 顽固性呃逆、2型呼衰
老年男性,头晕入院,既 往高血压、糖尿病、脑梗 死病史,入院检查发现多 支血管狭窄、闭塞。(左 椎优势侧远端闭塞)
Q2.2型呼衰的原因?
给予抗血小板、强化降脂、 扩容提高灌注治疗,头晕 症状缓解
Q3.溶栓后症状有所缓解再 次加重?
Q4.推测病因和责任血管
Q1.瘫痪侧和 Horner侧为同侧?
• 不全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基 础上,同时累及交叉后的锥体 束 • Opalski综合征:临床罕见的伴 同侧肢体无力的延髓背外侧梗 死。 • 累及中下段延髓背外侧所致, 该综合征的病因多为椎动脉狭 窄或闭塞,常为动脉粥样硬化, 少见椎动脉夹层。
• 临床表现分为 4 型:
• (1)经典 Dejerine 综合征:病灶同侧舌肌瘫痪(舌下神经受 损),病灶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锥体束受损),对侧肢体深感 觉障碍(内侧丘系受损),即三联征。 • (2)单纯轻偏瘫; • (3)感觉运动性卒中:对侧偏瘫、对侧深感觉障碍,无舌瘫; • (4)?
• Case 2
延髓背外侧பைடு நூலகம்合征(Wallenberg’s syndrome)?
发病三天后出现交叉性感觉障碍,左 侧面部温度觉减退,定位于左侧三叉 神经脊束核,右侧肢体温度觉减退, 定位于左侧脊髓丘脑束。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s syndrome)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为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血栓形 成。 对于表现典型的患者容易定位,但在临床中有好多患者由于病 变累及范围不同,会出现不典型表现,只表现为几组症状的组 合,给定位带来一定困难。 交叉性感觉障碍也只出现在1/4的患者中(偏侧感觉障碍、或 者双侧面部感觉障碍、或对侧面部感觉障碍、或双侧面部+对 侧肢体感觉障碍等),这是因为延髓背外侧存在对侧交叉过来 的脊髓丘脑束、三叉丘系以及同侧的三叉神经脊束核,所以受 累范围不同,会出现不同组合的感觉障碍。 还有的患者会出现顽固性呃逆。 延髓孤束核、疑核、迷走神经背核以及位于低位脑干和上颈髓 的延髓网状结构受损伤后,可导致患者对低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的兴奋性降低,出现突发自主呼吸停止,也可表现为在睡眠中 或安静状态下反复的呼吸困难、CO2潴留、低氧血症及呼吸暂 停,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给予机械通气后上述症状迅速改善。 所以对于延髓病变的患者要格外警惕呼吸中枢受累,加强监护, 必要时予气管插管,保证通气。
Thanks!
Q2.2型呼衰的原因?
• 延髓孤束核、疑核、迷走神经背核以及位于低位脑干和上颈髓的 延髓网状结构受损伤后,可导致患者对低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兴 奋性降低,出现突发自主呼吸停止,也可表现为在睡眠中或安静 状态下反复的呼吸困难、CO2潴留、低氧血症及呼吸暂停,伴或 不伴有意识障碍 • 头晕、呕吐——肺CT和气管镜均证实有误吸 • 混合因素 • 加强护理,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