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总经理指出,“要以技术创新点为标准、为方向,继续发散思维,举一反三,主动作为,适应新常态,从自身挖潜增效,主动找增长点,用新标带动旧标,积极发掘再推广”5月13日下午2点,机电技术部组织运转、皮带等辅助区队单位负责人、技术人员召开了2015年重点机台技改项目落实专题会议,机电矿长孙保龙主持会议。
全面排查,确立项目。
本次讨论的主要议题是暗斜井强力皮带、-725变电所两个岗位机台的自动化改造,这是机电技术部组织主井绞车房实施无人操作后,深入机台岗位,逐个梳理排查后确立的新项目。
暗斜井强力皮带机现有机尾给煤机司机、皮带电控司机、皮带机头卸载司机分别单独控制,通过把操作室电控挪到皮带机头卸载点处,由机头卸载司机(兼)控制,实现合2为1,可减员4人; -725水平变电所(含泵房),通过系统的技术革新改造,实现无人值守,减员6人;但目前这两个项目的改造,因现有设备配置比较落后,升级改造的设备配件兼容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及运行方式等必须进行深入调研,特别是强力皮带作为主要运煤皮带运行环境、原设计方式都较复杂,其改造必须慎重。
集思广益,论证完善。
会上,机电技术部对计划技改项目的设备配件、技术要求、工作分工、时间节点进行一一介绍;技改项目单位负责人积极发言,纷纷表示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经营形势,矿正在采取各种应对措施扭亏增盈,机台自动化改造减人增效是企业发展大局,全力以赴配合自动化技改工作,并具体介绍与分析现场设施使用状况及技术改造可能的难点问题;随后大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论证,争取实施计划更加科学、完整、准确可靠,做到项目问题分析透彻,措施详细周全,费用预算准确,确保施工如期完成,设备安全运行。
精准定位,逐个攻关。
最后孙矿长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和疑惑,进行了解答,并作了四点强调:一是矿各级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提质增效工作,落实好马矿长提出的“能用设备的不用人,依托科技创新、工艺优化、材料革新、提升设备自动化水平,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二是针对今天讨论的技改项目,机电技术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成立两个技术攻关小组,做好系统的研究和实施工作,务必按照排定的时间节点完成任务;三是多组织各生产辅助单位召开专题会,共同讨论,集思广益,进一步发掘现有设备、系统的技改潜力;四是要系统思考、点面分析、逐级排查、找出技术改造利润增长点、精准定位、逐各攻破。
巩固成果,深化延伸。
从2014年起,矿先后对地面翻车机、压风机、生活污水处理站、选煤厂、地面煤流系统及井下七采区煤流系统等机台设备进行了改造,共计实现减员53人;2015年机电技术部根据拟定的全年技改减20人目标,一季度率先完成主井提升机房“无人值守”技术改造,减少专职司机 9 人,节省人工工资近100万元,也为今后集团公司权属企业这一新功能的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和技术资料,技术创新成果显著。
一年来,已实施自动化改造的各机台设备安全平稳运行,实现了无人值守,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
结合以往成功改造的经验,机电技术部进一步探讨强力皮带、-725水平变电所等机台的改造,向纵深发展提高我矿的自动化程度。
面对煤炭当前严峻形势,我们只要从自身挖潜增效,主动找增长点,跳出原来的局限思维定式,发散思维,认真落实好集团公司提出的从十五个方面降成本、“双提双创”等活动要求及我矿2015年扭亏增盈实施方案,从各个环节挖潜增效,就一定打赢攻坚克难、度危求进、扭亏增盈这一仗。
皮带工区:技改优化同时推提质提效增活力“能用设备的不用人,依托科技创新、工艺优化、材料革新,实现科技强安、提效减人、创新创造、降本增效是矿新的发展理念。
为更好的与矿系列自动化改造项目对接,皮带立足实际、创新思维、以岗位提效减人、无人值守改造、主动承担新任务的实际行动,精简人员20人,减少人工成本近160余元,提升了服务大局的能力。
强力机尾无人职守改造实现“零投入”,做到三岗合一。
强力操作室、机尾无人职守改造项目是矿今年主要技改项目。
强力皮带是连接上下水平的一部特护皮带,担负着我矿下水平的全部煤流运输任务,自安装运行以来,一直都采用操控室人员操作,机头人员看仓,机尾给煤机放煤3个机台联合操作。
机尾改造要考虑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更关键的是实用性。
经过现场分析与评价,考虑到强力机尾与-725东翼煤仓口距离最近、投入材料最少,施工简单、容易实现集中控制因素:采取把强力机尾启动开关与照明综保及监视屏集中安挪到-725东翼上仓口、给煤机屈臂及仓口关键部位安装视频监控、集中有一人控制三个机台的方案(即强力机尾、-725东翼、-725北翼。
)进行施工。
此次改造从准备、施工、投入使用、前后时10天。
在机电技术部统一指导和协调下,实现新材料投入为“零”的突破,其所投入的监控显示器一台,摄像头2台,转换器1台,录像机1台,光缆150米,均是下水平东大巷拆除的旧设备,操作架是废料堆里的废旧物料架改造再用的,没有投入任何新配件,真正使闲置设备变废为宝。
减少机台人员8人,按每人每年8万元算,年可省人工工资64万余元。
突破思维,多岗位合并,提效减人增效益。
根据系统优化、流程简化、岗位人员精炼总体要求。
工区坚持创新丰富“区域定员、系统定员”理念,在一定区域范围、一定系统内部调剂使用人力资源内涵挖潜,增收创效,有新突破。
-490集中与东翼皮带两岗合一、强力皮带机头与转载皮带及操作室三岗合一、-725东翼皮带机头与北翼皮带及强力机尾机头三岗合一。
突破原有保守的人员设置模式;大胆推行“岗位增值,职工增收,企业增效”创新模式。
多劳多得:一人干过去三个人的活,劳动效率的提高,工资分配适当调高,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原则,激发岗位机台人员的工作热情。
出现新问题:由于司机同时操作两部皮带,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设备巡查和清理现场卫生,不利于设备安全运行与现场文明生产。
后续对策:工作责任重新明确、卫生区域重新划分、统一安排流动巡查及卫生清理人员、部分工作交维修兼顾。
岗位优化合并,做到工作满负荷。
前后减少人员投入12人,节约人工成本近百万元。
服从大局,内外兼顾,主动担当展士气独立完成:-490东翼皮带安装整部皮带;独立完成:采煤用764溜槽维修任务;独立完成:-725北翼皮带安装任务;这些本岗位责任外的工作,大多是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边总结、边提高中攻坚完成。
大家在困难面前不退缩、自觉的围绕中心、服从大局、主动担当,加班加点无怨言、连续作战士气高、没有一位掉队的,这种韧劲、冲劲、干劲和激情、热情、精气神值得我们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发扬。
通过一次次自我挑战、锻炼队伍、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强职工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展现出一种敢打敢拼、主动作为新的精神风貌。
严峻的煤炭形势,价格下行压力依然很大。
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沉着应对,集中全力打好渡危求进的“组合拳”。
上半年集团“双提双创”活动,八项硬措施落实到位,增资1.42亿元,在很大程度上对冲了煤价下滑造成的影响。
“提质提效保生存,创新创业谋发展”依然使我们今后努力的目标。
作为济矿集团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要从寻找“不一样”做起,从一个想法,一个细节的微创新开始,形成全员谋创新全力抓降本的良好局面,开辟挖潜创效的新空间。
煤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有指南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时间:2015-7-3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出通知,决定在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机械化换人强安专项行动,到2018年6月底,实现高危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减少30%以上。
矿,将重点推进煤(岩)巷掘进机械化自动化、煤矿综采工作面机械化自动化、煤矿井、煤矿生产保障系统智能监测控制。
煤(岩)巷掘进机械化自动化掘支运三位一体高效快速掘进。
针对地质条件简单且围岩完整稳定的巷道,通过采用掘术,应用掘锚一体机、多臂锚杆钻车等成套装备,代替单一功能的掘进机、单体锚杆机备,实现掘进、支护、运输平行连续作业,巷道掘进施工工序全部机械化一次完成,减50%以上。
综掘机快速掘进。
针对一般地质条件、围岩完整性和稳定性较差、需要随掘随支的巷道进机械化技术,应用综掘机等成套设备,代替掘、锚、支交替作业的普通综掘,实现掘连续作业,巷道掘进与支护施工全部实现机械化,减少掘进工作面人员60%以上。
巷道快速掘进。
针对岩石巷道坚硬的特点,应用大功率岩巷掘进机、锚杆台车、连续运代替传统的钻爆法掘进技术,实现掘进、支护、运输的机械化作业,减少掘进工作面人煤矿综采工作面机械化自动化大中型煤矿综采工作面自动化。
针对地质条件简单、煤层稳定的大中型煤矿,通过采用综采工作面智能控制技术和可视化远程干预控制技术,应用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等,代替液压支架手工操作阀、传统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泵站控制系统等手动操作平台,实现割煤、推溜、运输等工艺过程智能化,减少工作面作业人员50%以上。
中小煤矿机械化。
针对地质条件一般、采煤工艺落后的中小煤矿,通过采用综采机械化采煤技术,应用采煤机等综采成套装备,代替中小煤矿的炮采、普采、高档普采等采煤工艺,实现中小煤矿机械化开采,提高中小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减少工作面人员40%以上。
采煤工作面端头及巷道超前支护自动化。
通过采用工作面端头及巷道超前区域联合支护技术,应用能够与工作面设备同步推移的后置式端头支架等机械化、自动化设备,代替单体支柱、木垛等人工非机械化支护装置,实现工作面端头与巷道连接区安全、高效支护,减少作业人员50%以上。
综采工作面快速搬家机械化。
通过采用无轨胶轮辅助运输快速搬家工艺技术,应用多功能铲运机等无轨胶轮辅助运输成套装备,代替无极绳轨道车、小绞车、轨道机车等多段分散的传统搬家倒面设备,实现综采工作面搬家所需人员减少50%以上。
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自动化煤矿井下无轨辅助运输装备系统。
针对埋层较浅、底板稳定的大中型现代化煤矿,通过采用无轨辅助运输装备智能化监控系统,应用多功能铲运机等无轨辅助成套装备,代替无极绳轨道车、小绞车等多段分散的传统运输设备,实现煤矿井下全工艺运输系统的机械化,减少人员30%左右。
煤矿井下高效有轨辅助运输系统。
针对地质条件复杂、需要升级改造的传统煤矿,通过应用单轨吊车、架空乘人装置等有轨辅助装备,代替传统人工、半机械化运输方式,实现煤矿井下运输过程连续化和综合化、驱动方式多样化、运输集装箱化、转载机械化,减少人员30%左右。
煤矿生产保障系统智能监测控制主运输智能管控系统。
通过采用智能感知、故障诊断、自动控制、信息通信技术,应用输送机智能保护系统、输送机智能调速系统,代替固定人员值守,实现主运输系统的智能监测监控和人员巡检,减少人员80%以上。
井下大型固定设备无人值守系统。
通过采用智能监测、自动控制技术和远程监控信息平台,应用矿井智能无人值守系统等,代替人工井下现场值守,实现中央变电所、水泵房、风机房等场所的无人值守,减少原有值守系统工作人员数量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