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秋声赋第一段赏析【清代】吴锡麒骈体文
秋声赋第一段赏析【清代】吴锡麒骈体文
骈体文
秋声赋 第一段
清代 吴锡麒
作品赏析
• 秋天,百花凋零、黄叶委地,一切都在走向衰亡,这些景象当然特别引起文人的悲凉之感。 • 在《红楼梦》中,情节就是按照季节的变化而展开的。贾府的声势随着季节变化一直向上攀升,
直到冬天赏梅时达到了顶点,之后盛极而衰。 •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生命也跟贾府的命运一样,从盛到衰,最后走向死亡。春天,黛玉葬
• 吴锡麒骈文颇著称,吴鼒称赞说:“不矜奇,不恃博,词必泽于经 史,体必准乎古初,……合汉魏六朝唐人为一炉冶之。”
THANK YOU!
花,写下了以花喻己的《葬花词》;秋天,林黛玉在窗下写下《秋窗风雨夕》,喻示着生命就 要走到尽头。里面开头就是“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 雨助凄凉!” • 从古至今,悲秋主题的文学作品特别多。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触景生情。总之,以秋为主 题的作品多数是悲凉的。这就为秋天定下了一个悲凉的基调。 • 西汉的大儒董仲舒继承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创造出一套“天人感应”的理论,用来规范 人类的行为。 他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罚、刑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 “,即是人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天意。春夏是万物滋育生长的季节,秋冬是肃杀蛰藏的季节, 所以刑罚要在秋冬进行。 • 秋天的确容易给人一种肃杀之感。那凋零的花、飘落的黄叶,就像是大自然在杀死万物。这在 古人看来,这是上天在动用刑罚,根据“天人感应”的理论,那人间也应该是刑罚的时候了。
迴野千里,危樓一角,油燈欲昏,酒夢初觉。起古愁於虛空,盪余心於 眇邈,并萬族之可憐,激寒吹以相撲,騷騷屑屑,瑽瑽琤琤,露下如滴 烟流,亦聲始若孤绪。
……………………………………………………… ………………………………………………………
《千字文》中有“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之句。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到处果实成熟。农民忙 活了一年,终于等到收获的日子。所以在秋天,很多地方都有丰收节。据统计,中国有13个少数 民族有庆祝丰收的节日。汉族的中秋节也是一个庆祝丰收的节日。在这一天里,全家团圆,品尝 月饼和地里出产的各种美食,就觉得一年的辛苦没有白费。 《管子·轻重乙篇》:岁有四秋,而分 有四时。故曰:农事且作,请以什伍农夫赋耜铁。此谓春之秋。大夏且至,丝纩之所作,此谓夏 之秋。大秋成,五谷之所会,此谓秋之秋。大冬营室中,女事纺绩缉缕之所作,此谓冬之秋。
精美图片
பைடு நூலகம்
作者简介
• 吴锡麒(1746~1818),清代文学家。字圣征,号谷人。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
• 吴锡麒天姿超迈,吟咏至老不倦,能诗,尤工倚声,诗笔清淡秀丽, 古体有时藻采丰赡,代表作如《双忠祠》、《凤凰山怀古》、《观 夜潮》、《读放翁集》等。在浙派诗人中,能继朱(彝尊)、杭 (世骏)、厉(鹗)之后,自成一家。亦能词,但不如其诗和骈体 文的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