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美文学考试心得

英美文学考试心得

英美文学考试心得首先我想与大家谈论一下参考书,我看见网上有人询问是否有什么好的参考书。

我总共买了二本参考书,用处不大,浪费时间不少。

只有把课本彻底看透,你才能掌握主要脉络,才会产生PASS 的信心。

仔细对照,你可以看出参考书上无非也是从书上COPY过来,只能让你看一遍参考书,又看一遍书本。

我能理解大家想偷机取巧的想法,参考书必定是比课本薄得多,看上去象精选集,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考题说明一切。

考题不会超大纲,答案自然都在书上。

只不过来年考题会从越来越偏僻角落去选择,所以课本也就越发重要。

我现在都能想象出题老师得意笑容,"我出的题难什么,都在书上"。

当我看完第一遍书时,其过程实在是艰涩痛苦,捏着厚厚书真觉得苦海无涯,望也望不到出头之日。

但奇妙的感觉在后面,当我第二,三,四遍看完,当然到后面是以翻看形式了,书本捏在手上变得越来越薄了。

我认为以课本为基础,在自己脑海中形成的超薄精选集才是正直实用有效的参考书,在网上是下载不到,书店里也买不到。

你所需要做的是把这课本看懂,读透,翻烂。

I don't want to say this is only choice, but it actually is, and an most direct and efficient way. Dont find too much resources, which cant easy your job, but increase your burden.我看见许多人说背不出,或怎样背。

大家都是这条路上过来的难兄难弟,多半白天要上班,晚上要背书,有段时间我近似绝望,怀疑自己提早进入老年痴呆症,健忘症。

我不断弄混名字,作品,时期,英美不分。

就现在考题看来,题型已不是单纯浅显记忆题,而是在此基础上的综合理解题,在今年的部分选择题,简答题里都是这样。

如果不掌握最基本的(纯粹背的),PASS是绝无希望。

在自考英语专业的各门课程中,英美文学选读是及格率较低的一门。

不少考生感觉这门课程学习比较困难,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很多,考生应该怎样学习这门课,怎样复习备考呢?学好这门课的关键是要注重学习教材中的文学知识和教材选文两方面内容。

教材中文学知识比较繁杂,考生学习时不仅要强化记忆,更要注意运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首先考生应该学会把厚书读薄,然后再把它变厚。

在学习英美文学选读教材时,考生应能做到把英国和美国文学各个时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提纲挈领地列出来。

如果在脑海里对英国、美国文学的大致脉络形成清晰印象,那就可以说把厚厚的教材读薄了。

以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为例。

考生不仅应知道这个时期是以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为主流,还要了解这种小说有社会原因、哲学基础和美学基础。

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发展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但繁荣的表面掩藏了不少黑暗现实。

这也是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人们唯利是图,不惜一切手段敛财贪利,造成急剧的社会贫富分化。

批判现实主义应运而生,各个主要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作品里都从不同的角度将针砭时弊的锋芒直接对准了社会不公,各自运用不同的手法挖掘出不同的主题。

考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建议先看主流派,了解同一流派中所有作家的共性,然后再具体把握各个作家的写作特点。

可见,学习教材内容时,只把教材由厚读薄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把它由薄再变厚。

考生不但要能了解每个时期、每个文学流派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该时期该流派文学的主张和特点,还要了解每个重要作家的生平、在文学上的地位和贡献、他或她的代表作品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

在把书变薄和变厚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考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就变充分了。

从历年考试来看,考生回答有关流派、思潮以及作家风格特点的选择题时,有较高的失分率,这是非常可惜的。

考生在备考时要先从宏观的角度掌握文学的知识,再从细微处着手仔细研究比较重要的作家。

学习文学没有捷径,这部分内容也没有太多的难点,考生只要认真学习教材内容,是可以有好的学习效果的。

学习这些基本知识时,考生应注意加强记忆,包括一些具体的作家作品的名字,如果应考时写错而失分就很可惜。

例如,在历年考试时,有的考生把美国作家Fitzgerald写成Fisgerald,把他的小说The Great Gatsby写成Gatsby;有的考生错误地把The Great Gatsby 的作者回答成James Joyce或别的毫不相干的作家;有的考生把T·S·Eliot和George·Eliot 的作品以及作品中的人物混淆起来;有的考生对考试题目中引文的作者不甚明了,把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家George·Eliot的Mid-dlemarch 写成T·S·Eliot.还有的考生能答出引文的作家和作品名,但作品中的人物名字不会写或写错。

甚至有的考生把作家作品的国别和所属年代和流派混淆起来。

这些在历年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其实是记忆不到位所致,这种失分很可惜。

建议考生将文学流派、代表作家生平、文学上的地位和贡献、主要代表作特点和艺术特色、国别、年代等,分类归纳或列表的形式,以便形成清晰的记忆,还可通过对照加深记忆。

考生学习这些知识时,加深记忆注重理解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题型意识,例如,历年就有题目要求回答狄更斯的艺术特色、福克纳在主题、人物塑造、语言和风格方面对美国文学的贡献,很多考生答题时都是先叙述作家的生平,然后列出他们的代表作,最后说说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或重要性,至于狄更斯的艺术特色或福克纳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语言和风格,只有只言片语甚或根本没有提及。

这样答题,失分也再所难免。

考生在复习时要按这种题型思路归纳不同作家的艺术特色,或某位作家在主题、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和贡献。

关于某位作家的相关知识比较多,比如生平、流派、贡献、作品特点等,考生复习时要全面掌握,但记忆时要保持思路清晰。

对教材选文,考生应仔细阅读并尽力理解。

有些考生平时不注意认真学习,不努力去阅读并理解选文,在考试前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看几本参考书或做几套模拟题上,希望凭此通过考试。

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很多考生都因此而影响了成绩。

与一般的基础课程不同,英美文学选读这门课不仅强调考生应该掌握一些文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更重视考核考生在文学方面的素养,它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英美文学原著的能力,并学会一些文学分析的技巧。

除了学习各时期各流派的文学特点和了解代表作家外,考生应该仔细阅读教材选出的每一位作家代表作的选文,并着重理解一些名篇名段。

学习中,考生应尽早发现阅读和理解方面的困难,求助老师或一些参考书早日解决。

考生在平时复习备考时,是否认真研读过选文,在考试时会有直接检验。

有的考生平时只读关于作家和文学流派的介绍,不读或不理解教材中节选的引文,因此而失分。

这门课的试卷第二和第三题是直接从教材里选出一些作品的引文,要求考生解答对作家的名字和出处以及对引文的理解。

如果考生复习时没有认真阅读选文,往往就不知道引文出自何处,或只是随便答写少数几个众所周知的名字,结果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如果是诗歌的引文,答案往往集中在著名的诗人如Shelly,Keats,Robert Frost,Whitman;如果是小说的引文,答案往往是Jane Austin,James Joyce,Charles Dickens,Hemingway,Faulkner,Hawthome等。

虽然这些有名的作家的作品经常在考题中出现,但由于考生压根没读过或没理解引文,大部分时候是张冠李戴,所给出的答案与引文真正的小说家在年代、流派、风格等方面相去甚远。

如果是回答关于引文的理解,一些考生也只能根据自己的猜测答题。

北京外国语大学刘葵兰在自考的全部专业中,英语本科的淘汰率一直高居"榜首",同时《英美文学选读》又是整个本科专业的瓶颈课程。

我们随机抽取了两刀(40本)试卷进行统计,发现该门课程的通过率大致在12%左右,可能是自考全部课程最低的。

绝大部分成绩徘徊在40分到58分之间,大约占了44.7%。

我们批改到的最高分大约是82分,成绩相当出色!一、试卷构成《英美文学选读》全国卷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40分的选择题,每题1分,覆盖面十分广泛。

从以往几次试卷来看,该部分主要考核英美文学史,也包括少量选读中的内容,多属于常识性知识,例如今年14题要求辨别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的作者;2001年11题要求辨别It was a miracle of rare device, A sunny pleasure done with caves ofice.的作者和出处;还有每年必定会有一题考核作品中出现的人物,例如2001年第8题是Sheridan's The School for Scandal中的人物,今年28题是The Scarlet Letter的人物。

由于内容大多属于大纲中的"识记"性知识,不需要多少理解,因此正确率相应比较高。

但有时题目的切入点十分灵活比如2001年第6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基本功。

第二部分是四道共16分的阅读理解。

考题内容均取自选读部分,一般是两篇诗歌,两篇小说,要求指出:A)作者和作品出处(1分) B)作品中具体某个词或词组的确切意义(1分) C)表述该选段的思想内容(2分)。

考生需要认真研读作品,和作品后面的注释,平时做一些读书笔记。

第三部分是四道共24分的简答题,内容的跨越比较大,既有阅读理解部分的延伸,也有某一时期的文学思潮,还有对某一断代史的简论,答对率非常低。

第四部分是两题共20分的问答题。

一般是某个重要作家或作品的特色以及对他们的评价。

二、试卷评析文学术语(俗称的名词解释)是基本的文学常识,是对文学中共性问题的抽象概括,因此对于这些术语不可等闲视之。

尽管全国卷没有单列的文学术语考核(省卷的题型可能不同),但是可能糅合在选择题中和第三部分的简答中。

比较重要的名词解释有:所有以-ism结尾的名词,各个时期的文学运动,heroic couplet, Gothic novel, Byronic hero, Lost Generation, dramatic monologu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metaphysical poets等等,考生可以自己总结。

本套试卷中1),26),37)等题目就从不同侧面考核了对术语的了解;其中第1)题考文学题材romance,对于这个题材我们要了解以下要点:流行于中世纪欧洲各国popular literary form in the medieval period;讲述骑士的英雄经历knightly adventures or other heroic deeds;题材往往是英雄救美的故事Romantic lov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lot.而形式是叙述性韵文narrative verse or prose(P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