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情怀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未来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未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行程的动力源泉。
在一定的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有可能实现的想象。
理想是一种对未来的想象,但是,并不是任何想象都是理想。
理想既不同于幻想,也不同于空想和妄想。
理想是一种正确的想象,具有不同于幻想、空想和妄想的突出特点。
第一,理想具有客观必然性。
理想的客观必然性就是理想作为一种想象,正确的反映客观实际,正确的反映现实与未来的关系,合乎事物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第二,理想具有社会性。
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理想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理想的社会性是指理想不是离开社会的孤立的个人的随意想象,而是由社会制约和决定的想象。
第三,理想具有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不同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的不同,追求的目标也就各不相同,所以,他们形成的理想也各不相同。
人们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决定,人们的理想在阶级社会中必然具有阶级的烙印。
各阶级统一的理想是不存在的
理想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理想是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种类。
第一,按照理想所属的人的范围来划分,理想可以分为个人理想和群体理想。
个人理想是一个人对未来的具有客观必然性的想象。
群体理想是一定群体的人们的共同理想。
例如,政党的理想、团体的理想等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也就是全中国人民这个群体的理想。
第二,按照理想的奋斗时间的长短来划分,理想可以分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长远理想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奋斗才能实现的理想。
例如,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长远理想。
近期理想是在较近的时期内就能够实现的理想。
第三,按照理想的内容来划分,理想可以分为社会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素质理想。
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社会理想包括对未来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科学文化制度、社会面貌等等的预见和设想。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性质以及在职业上达到的程度的追求和向往。
生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既包括对于吃、穿、住等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包括对文化娱乐等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还包括对婚姻、家庭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素质理想是人们作人的目标,是作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追求和向往。
在以上的几种理想之中,社会理想是其它理想的前提和基础。
人们在设计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活和作人的时候,总是以未来的社会为前提和基础的。
◇理想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集中表现。
人们的政治立场有先进与反动,世界观有科学与不科学,人生观有崇高与卑下。
因此,人们的理想也有先进与反动、崇高与卑下之分。
先进的、崇高的理想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理想。
否则,就是反动的、卑下的理想。
理想当然每个人都会有,小时候我们的理想是要做什么什么,现在进入大学,相当于半只脚迈入了社会,我们的理想也会由当时的稚嫩而发生变化,现在的我们更多的是想着要怎么样去毕业,因为迈入大学的我们发现,毕业貌似很艰难的事情,当然只要我们努力,这一切将不是问题。
所以时间不同我们的理想也会随之变化,当然理想不变的那么一定可以成功的,因为俗语说的好,皇天不负有心人嘛。
所以让我们一起为理想而努力,而奋斗吧,我相信未来是属于我们的。
情怀,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畅舒情怀。
峻青《海啸》第二章:“为革命事业而献身,就是你毕生的高尚情怀。
”情怀有文学情怀、浪漫情怀、田园情怀、少女情怀、爱国情怀等。
无论从个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而言,理想绝不应该是“实用主义”。
近日,中国青年报载文探讨校园文学的生存现状。
“缺稿缺钱缺人缺政策”,出路何在?其实,所有“缺”的背后,最缺的是“情怀”。
什么情怀?文学情怀,浪漫情怀,理想情怀。
今天的校园文学,应该不比上世纪80年代的校园文学更加缺钱缺政策,今天的青少年创造潜质,也并不输于他们的前辈。
但是,为什么今天的校园文学“没有人没有稿”,乏人问津?是谁折断了文学“情怀”的翅膀?这绝非简单的“校园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理想和价值问题。
试问,今天“有人问津”的是什么?一本《杜拉拉升职记》成为大众话题,尽管没有多少人肯定这本书的“审美价值”,但是不少人还在仿效书中人物的“成长轨迹”。
一本“食疗宝典”,让老中青三代人都在“重建食谱”。
今天,什么书最受关注?职场指南、商界宝典,如此这般。
我们看到,实用主义巨大的车轮正在碾压理想,碾压文学,碾压情怀。
在不少地方,实用主义登堂入室,影响这个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在校园里,莎士比亚被冷落了,鲁迅被驱赶了,高尔基少有人问津。
青少年的人生理想,也被生活和物质社会牵引,被“名利”和“生存法则”框牢。
时代在变化,历史在前进,实践在丰富,审美也应提升,新的文化形象、文化理想的诞生在情理之中。
但是,无论从个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而言,这个理想绝不应该是“实用主义”,“厚黑学”和犬儒主义更应被警策和批判。
历史进步的大潮滚滚前行,一些文化的泥沙却被打捞、认同甚至供奉。
它们伤害着理想的情怀,遮蔽了人们的视野,把人埋到了尘世中。
青年没有拿云之志,社会焉能进步与发展?脚要踏在土地上,眼睛要向着云端,生命才能脱离蝇营狗苟,社会才能进步。
青年若无拿云之志,文学怎能吹响历史变革的号角?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如何成为时代的精神记录?
是的,文学不是柴米油盐,不能当饭吃,但是文学让我们的心灵悸动,让我们的精神产生温度,让我们的庸常生活和生命有了意义。
文学是人类的镜子,
也是人类的翅膀。
我们的青年要把脚放得实一点,更要把眼光放得远大一点。
如此,我们的生活才能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和希望。
情怀是我们不能失去的东西,因为只有博大的情怀,我们才能更好地去适应这个变换莫测的社会。
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情怀,这样在大学中的人际交往也会使我们得心应手的,所以我们要放宽我们的情怀。
不必为了小事而争执,你说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