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概论 全套课件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第三节 商品的使用价值
一、价值的普遍概念
商品使用价值中的“价值”是指主体的人(如商品的消费者或使用者) 与客体的物(商品体、有形附加物)的相互关系中,客体对主体的积极 作用。
理解上述概念,应注意以下三点: 1、价值作为一种关系必须有其特定的主体和客体。价值的主体必须是人。只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商品学概论
(修订第二版)
万 融 主编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 第一节 商品 • 第二节 商品学的产生和发展 • 第三节 商品的使用价值 • 第四节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第一节 商品
一、商品的产生
产品转化为商品:社会分工——效率提高——产品剩余——产品私 有——市场交换。
商品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于其消费者或使用者的积极作用 (有用性)或者所能发生的物质的/精神(文化)的效用。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第三节 商品的使用价值
三、商品使用价值
(二)商品使用价值的结构系统 • 1、商品使用价值的静态系统
➢ 商品的物质使用价值与精神(文化)使用价值; ➢ 商品的个人使用价值与社会使用价值; ➢ 商品的个体使用价值与群体使用价值;等等。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第一节 商品
五、商品的整体概念
商品的整体概念包括核心商品、有形商品和延伸商品三个层次的内 容。其三层模型,如右下图所示。 (一)核心商品层——商品效用 (二)有形商品层——商品体及其有形附加物 (三)延伸商品层(无形商品层)——商品附加的各种服务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第二节 商品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商品学的产生
(一)商品知识汇集阶段
• 早期的商学书籍中包括大量的商品知识内容,以便商人在经商过程中认识商品的品种、 产地,鉴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和真伪。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商品知识汇集阶段。
(二)商品学的诞生 • 商品学最早产生于德国 • 德国的约翰· 贝克曼教授,1793—1800年编著出版了《商品学导论》,被国
有在人与客体之间,才存在着价值。 2、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客观存在的关系。 3、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是对主体的积极作用。
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通常是指物的价值,也就是物对于人的有用性。 物的使用价值是由人的需要和物的属性两者之间的关系作用而形成的。 • 人的需要是物的使用价值形成的前提,离开人的需要,物就没有使用价值可
和评价。 为了深入研究各类商品的质量,必须研究商品的科学分类。 商品开发、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的选择等对商品质量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是商品学
研究的基础内容。 商品标准、商品检验是评价商品质量的依据和手段,是商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商品包装、商品储运是商品流通的保障,是保护商品质量的主要手段,也是商品学研
究的重要内容。 商品与环境、商品与文化都分别涉及商品的生态质量、精神(文化)质量等新的研究
课题。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第四节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三、商品学的研究方法(P12) 四、商品学的任务 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 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 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 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 推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再生
• 2、商品使用价值的动态系统
-→ ➢ 潜在的使用价值
现实的使用价值
➢ 商品使用价值的动态系统包含三个基及创造而过渡到商品,由此潜在的使用价值已经形成; 商品再通过交换或消费实践转化为现实的交换或消费使用价值即产生预定效用,实现 了使用价值;然后再过渡到新的需要。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言。 • 物本身的属性是物的使用价值形成的客观基础。物的属性多种多样,可分别
满足人的不同需要,从而形成不同的使用价值。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第三节 商品的使用价值
三、商品使用价值
(一)商品使用价值的概念 • 商品对其消费者、使用者所具有的直接的消费使用价值,我们称之为商品的
消费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反映出商品有关属性与人们的消费需要 之间的满足关系。 • 商品对其生产者、经营者来说,没有直接的消费使用价值,但有间接的使用 价值,即可以用来交换,商品成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我们把它称为商 品的交换使用价值。 • 广义的商品使用价值概念包括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和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 狭义的商品使用价值概念仅指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 商品使用价值。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第四节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一、商品学的研究对象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形成、转移、评价、维护、实现和再生变化规律的科 学。
二、商品学的研究内容
商品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是围绕着商品质量这个中心内容来进行的。 商品质量的优劣或好坏反映了不同时期、地域、人群对商品使用价值大小的总体认识
第一节 商品
三、商品的概念
狭义的商品概念 通过市场交换能够满足人们某种消费需要(物质或精神需要)的物
质形态的劳动产品,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品。 广义的商品概念
通过市场交换,能够满足人们某种消费需要的所有形态(知识、劳 务、资金、物质等形态)的劳动产品。
四、商品的属性
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本身所固有的属性。 商品的社会属性,不是商品生来就有的,是人们后来赋予它的属性。
恩格斯:“只有这些私人产品不是为自己的消费,而是为他人的消费, 即为社会的消费而生产时,它们才成为商品;它们通过交换进入社会 的消费。”
二、商品的基本特征
商品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供别人消费即社会消费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的劳动产品。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际学术界誉为商品学创始人。
三、商品学的发展
商品学传入各国后,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两个研究方向: • 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角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称为技
术论商品学; • 从社会科学、经济学角度,特别是从市场营销和消费需求方面研究与商品适销品种和
经营质量相关的问题,称为经济论商品学。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商品学进入技术论与经济论相互交融的现代商品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