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现状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当前城市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面响应。
传统的汽车驱动方式对石油资源的需求巨大,而随着全球范围内石油资源萎缩,石油竞争将愈演愈烈,最终将成为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
同时,汽车在使用石油作为汽油的驱动过程中还会排放大量的尾气,对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为解决汽车尾气带来的城市污染问题,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聚焦新能源汽车发展领域,全面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和应用。
近几年,通过加大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投入,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快速提升,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仍需在技术研发、配套设施等方面加大力度,逐步缩短同先进国家的差距,为推进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1 新能源汽车的概念与优势
1.1 新能源汽车的概念
所谓新能源汽车,就是指以新能源作为驱动力的汽车。
常见的可以用来驱动汽车的新能源主要包括天然气、电能和太阳能,这些能源都具备再生能力,较之于传统能源(汽油、柴油)等驱动力而言污染小,排放低,同时也能够极大的缓解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的状况。
1.2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
新能源汽车在性能上更具优势。
新能源汽车较之于使用传统能源的汽车,行驶过程中噪音小、安全性高、寿命更长,而且其污染小、燃烧效率高,更加节能;并且其零污染排放更符合环保理念,有利于保护环境。
新能源汽车有国家政策扶持。
国内外石油资源都存在短缺的状况,油价攀升导致各个国家都在寻找和开发新的动能。
早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便提出了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发展项目,并在随后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给予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 新能源发电成为中国新增电源的主流来源
2.1 新能源发电成本快速下降超过预期
“十二五”后半段以来,中国新能源发电成本快速下降,大大超出业界预期。
特别是光伏发电价格以每年近20%的速度下降,2018年光伏组件价格不可思议地下降约30%,是过去几年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
与“十二五”初期相比,2018年风电项目的千瓦建设投资水平下降20%左右。
新能源发电成本持续下降,缩小了与火电之间的差距。
2018年,光伏领跑者示范项目招标,吉林省出现了与当地火电标杆电价相差2分钱/千瓦时的投标价格,青海格尔木光伏领跑者中标价格已低于当地燃煤标杆电价,显示出光伏发电在这些地区已经开始具备与火电竞争的能力。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风电项目电价可与当地燃煤发电同平台竞争,光伏项目电价可与电网销售电
价相当。
光伏发电售电侧平价目标2017年左右就已经实现,预计20 19年会出现风电、光伏发电发电侧的平价上网项目,正式拉开无补贴发展的序幕。
2.2 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发电经济性明显改善
除政府提出平价上网政策加以引导外,中国过去多年积累的新能源创新技术普遍开始产业化,成为这一轮新能源成本下降的主要推动力。
多种光伏技术路线相互竞争,主流光伏电池效率已超过21%,龙头企业商业化电池最高效率已超过23%,比“十二五”时期的15%~16%提高了5~6个百分点,HJT、IBC等新型高效电池技术已有生产线建成,更为新型的钙钛矿等电池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可能会继续推动光伏发电成本下降。
3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3.1 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电子诊断技术应用
近几年,我国环境保护问题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机动车行业的发展不仅加大了我国石油的开采,而且其尾气排放一直困扰着我国的发展。
为节约能源、减少尾气排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实施重点扶持政策。
面对新能源汽车维修问题,企业维修部采取了电子诊断技术。
运用电子诊断技术可以很快地准确确定车辆出现故障的位置以及情况,电子诊断技术的优点是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以及效率高等特点。
科技的发展,电子行业取得了重大突破。
总之,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百利而无一害。
3.2 电机驱动系统控制技术
新能源成型较之于传统能源驱动的车型,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环保理念,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电机驱动技术最为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应当加大力度研发和实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例如:小型化需求、高动能需求、价格适中的需求等。
目前,我国的电机驱动系统控制技术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没有到达鼎盛阶段。
电磁驱动的机型、电机驱动的技术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比如,目前新能源汽车当中以混合动能居多,用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代替混合能源便是未来新能源电机驱动技术的发展方向。
3.3 能源互联网应用加速扩张
为新能源技术融合搭建了强有力的平台。
近期新能源应用规模迅速增加,且展现出巨大的技术进步成就,是国家大力倡导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能平台技术向能源行业快速渗透的自然结果,过去几十年未曾出现过如此集中的、跨领域的能源行业融合创新。
在这些平台技术的支撑下,储能技术可很好地平抑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新能源汽车通过有序充电也可作为负荷侧的调节资源加以有效利用,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推广又大大促进了储能电池技术发展,分布式光伏、储能及电动汽车充电一体化应用越来越成为许多城市绿
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适应这种发展趋势,2019年1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新的战略目标,提出未来要做“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企业,要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
制定“三型两网”新目标,说明国家电网公司对自身发展战略要进行重大调整,反映出能源企业已开始高度关注能源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快速发展对自身业务的实际影响。
此外,新能源发电消纳问题近年来虽有所缓解,但未来新能源发电若要进一步大规模发展,必须重构调度运行体系。
新能源汽车面临加快“补贴退坡”的压力,同时新能源汽车用户还受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续航里程较短等困扰,用户体验较差,即使在摇号等非市场化措施的保护下,若没有补贴支撑,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
储能实际应用规模虽然增长很快,但在电力系统中的总量仍很小,若要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还有赖于加快电力体制改革进程。
4 结束语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节能减排也更为符合时代发展理念。
新能源汽车的电机驱动系统控制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是实现用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驱动汽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