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论据的两种分析方法
开。同一 论据,可以采用多种分析的方法,到底用哪一种, 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勤奋是成功的阶梯(论点)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 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终于换 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 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 秘整整奋斗了十年,屡挫屡奋,最终成为揭示电 磁奥秘的第一人。
含义: 假设相反情形及结果,与原事例进 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 的成立。 思路:正面(反面)假设→ 结果展示 →反面(正面)强调 关键:围绕论点假设,在对比中强调论点。 标志性词语:假如、如果、试想、 倘若 ……
小试牛刀
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才会彰显个性,取得 成功。(论点 ) 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 致失败。燕国寿陵的少年觉得赵人走路好看,便 远行到赵国的邯郸来学步。但他盲目模仿,落得 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国的下场。东 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 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 做作的典型。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 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
活动二
有志者事竟成。(论点) 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 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 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他那 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假如王 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 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 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 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 作者为了论证“有志者事竟成”这个论点,选取 了王羲之的事例,之后对这个事例进行了分析,请同 学们讨论:这段文字是用什么方法对论据进行分析的?
课前思考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一段议论文,回答问题: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自古英才出寒 家”。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 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 明代大学士宋濂家里一贫如洗。荷兰画家 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 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 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 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思考:这段文字在论证上存在什么问题?
活动一
思考:这段文字在叙述完论据后,是用什么方法对事 例进行分析的?
活动一 点拨、明确方法一: 材料是从因果关系上对论据进行 的分析。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 例的基础上,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 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 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 条思路,探求其根源,由果索因, 使内容逐步深化。这种方法叫做探 因分析法。
自信,但不能盲目。(论点)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 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 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 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 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 处。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 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 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 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 的正确意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 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 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活动二
点拨、明确方法二: 这段文字在叙述完论据后,从假设的角 度对论据进行了分析。假设他没有立志会 怎么样。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实论据 后,从正面或反面进行假设,假设材料中 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 现什么样的结果,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 的内在联系。这种方法叫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
范例与小结
范例: 他们为什么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呢? 因为他们是生活的强者,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 的命运;不管在什么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 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如果真是千里马, 又不失千里之志,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他们在 “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 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小结: 作者在列举爱因斯坦和华罗庚的事例后,运用 探因分析法,一层深入一层地揭示了他们冲破“埋 没”的原因:不甘被埋没,坚信能冲破埋没,努力 拼搏奋斗,从而使事例很好地论证了论点。
综合运用
知识总结
1、请同学们回顾并梳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本文知识结构 议 论 一个原则: 紧扣论点 文 论 只摆现象材料--追原因 →探因分析法 据 的 两种方法: 已有结论材料--问假如 →假设分析法 分 析
课堂总结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的,也就是说写作议论文要学会说 “理”。不说理的文章不叫议论文, 说理,就要从分析论据开始,这是说 理最基本的手段。我们只有拿起理性 的解剖刀,细致人微的剖析事物的原 因、意义、本质,才能使我们的议论 文写作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学习目标
一、掌握论据的两种常用分析方法。 二、提高议论文说理能力。
分析论据基本原则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所以分析 论据基本原则:扣论点分析,即围绕 论点对所引用事例进行理性分析。 一个原则:紧扣论点
论据的常用分析方法
1.探因分析法2.假设分析法 3.归纳分析法4.条件分析法 5.正反对比法6.披文示意法 7.意义分析法8.叙议交融法 ……
课后作业
监管不力,误国误民。(论点) 媒体近日报道,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搬 迁新址后,493名学生先后被检查出皮炎、 血液指标异常等情况,个别学生查出患有 淋巴癌等。而学校附近正在开挖的地块上 曾是三家化工厂,学生们的身体异常情况 疑与化工厂“毒地”相关。
针对下面事例,至少运用一种分析方法。
谢 谢
范例与小结
范例: 倘使燕国的寿陵少年能在学步之时,融进自己 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 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 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 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 是盲目模仿,或许也就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 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 小结: 上面文字所举的是两个反面论据,接着用 “倘使……就……”、“假若……就……”两个复 句从正面假设分析,从而很好地论证“走出属于 自己的一步,才会彰显个性,取得成功”这一中 心论点。
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明确: 这段文字犯了“例而不议”的毛病。由于对 所举事例缺少具体的分析,论点仍然是论点,材 料仍然是材料,油水分离,这叫做材料堆砌。这 也是我们同学现在的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只 摆事实,不讲道理,不重视对论据的分析。 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析议论文事实论据的基本 方法。
议论文论据的分析方法
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论点)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 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 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 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 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 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 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 潜心研究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探因分析法
含义: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事例 的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思路:为什么→是因为 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标志性词语:“为什么……因为……”“正因为 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
小试牛刀
请同学们运用探因法分析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