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厌学问题及其辅导

中学生厌学问题及其辅导

过敏恐惧症患者的临床干预目标: 害怕猫; 不再害怕猫
[一级干预:消除不适应反应]
百米田径赛前紧张运动员的心理干预目标: 1、从此比赛前不再紧张; [一级干预:消除不适应反应] 2、比赛时情绪轻松和稍感兴奋。 [二级干预:产生积极反应]
海湾战争最紧要时期美国总统的心理保健目标: 1、避免过激情绪影响判断; [一级干预:消除不适应反应] 2、保持清醒高效的决策思维状态; [二级干预:产生积极反应] 3、保持健康身心与高效思维状态。 [:消除不适应反应]
2、产生积极学科学习态度反应; [二级干预:产生积极反应]
3、消极情绪调控策略、行为; [三级干预:产生积极反应持续的条件]
4、高效修补学科知识结构缺陷; [四级干预:学科智力发展的直接条件]
5、建立积极信念、生活方式、学习行为。 [五级干预:学科智力发展的根本条件]
中学学习障碍学生的心理干预目标: 1、消除错误情绪与程序知识; [一级干预:消除不适应反应] 2、培养积极情绪程序知识反应: [二级干预:产生积极反应] 3、培养积极学习和工作方式; [三级干预:积极反应持续的条件] 4、形成积极信念和生活方式。 [四级干预:学科智力发展的根本条件]
中学生厌学、低动机、低效率、低成绩心理干 预目标:
五、复杂心理系统观对“厌学生”心理干预 的启示
1、在紧张学习任务长期压力下进行学习生活的 学生的心理活动,与日常没有学习压力的正常人或 成年人的心理活动是明显不同的,他们生活中的一 切意义——理想、信念、自信、苦乐、未来……, 最终都要受学习成绩好差和考试成败制约。因此, 学校心理辅导教师要解决的厌学行为障碍很复杂, 其所进行的诊断与干预必须讲究技术性和策略性。
(2)表面解——基本含义是指,在缺乏对事物
的整体结构深层分析条件下,依据表面现象采用的 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也称其为“直接解”。
“直 接解”的特征是表面看起来采用的措施正好解决这个 问题,而事实上所进行的努力不但无助于真正解决 问题,而且还可能取得适得其反的消极后果。“南辕 北辙”、“舍本逐末”等现象,都是在说道路、方法
B证培训工作坊 钟志农
面询预约电话
E-mail:
“心海扬帆”中小学心理辅导论坛
http://
一、“厌学”界定
• 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负担,把学习作为一件痛 苦的事情,不能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
• 单学科厌学或普遍性厌学行为,表现为不听课、不完 成作业。
• 严重厌学的学生经常逃学或旷课,严重的会导致辍学。 案例:许某辅导手记
2、复杂心理系统观认为:解决问题有两种方 式
(1)杠杆解——《第五项修炼》一书中的例子
“杠杆解”的基本含义是,以对事物结构的深 层
整体分析为依据,采用以简驭繁地解决问题的方
法。在应用“杠杆解”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 往
表现出无为而治的特征。
杠杆解与复杂系统中的“循环增强效应”
案例:某种学生第一学期:年级49名——第 二学期:年级72名——第三学期:114名——第四 学期:218名。
7、厌学行为大多数表现为潜意识。 用传统的眼光看,厌学学生往往被误认为是由于言 行不一或者不踏实性格等因素造成的。很少有人想到他 们中间的大多数,是由于来自内心深处的困扰、排斥或 回避等潜意识动机驱使的一种异常心理现象。他们往往 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出于无可 奈何,其中不少人所受到的批评指责是无辜的。因为再 正常的学生有时也会表现出受潜意识制约的与意志相悖 的不良学习行为。
这个案例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复杂系统循环增
强效应”(蝴蝶效应)和“杠杆解效应”的原理,即 该
生母亲改变了家庭学习的监管方式这样一个似乎微 小的行为,在母子关系、家庭功课“复习时的情绪与
学科成绩”、“学科成绩与后来学习积极性”、“学 习
积极性与学科智力”等等复杂的因素关系之间,一经 循环增强,就会放大为影响学生前途命运的重大事 件。而矫正的方法则应是反其道而行之,多给孩子 以赞赏和鼓励。从表面上看,母亲似乎放松了对儿 子学习的管理,实际上恰恰消除了导致该生不良自 习情绪的杠杆解因素,达到了无为而治的目标。
或 者策略的谬误,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甚至可能 越努力越远离目标。
六、厌学生干预策略的理论架构
1、厌学生干预策略的最高目标: ——学习 ——适应 ——成长与发展 学习问题在这三大目标中居于“杠杆解”
原因:母亲实施了严密监管,在其复习功课 期间不停地施加消极情绪的影响。如图:
图1:不良情绪负作用在学习行为系统中 循环放大
学习时偶尔懈怠行为,被母亲误解为不努力学 习——1、母亲过度语言刺激——(增强)——2、 引发消极情绪:习得烦、怨情绪与自习同步反应行 为——(增强)——3、学习效率、质量降低,导致 生理性学习低能——(增强)——4、学习信心下 降,认知兴趣降低——(增强)——5、学习成绩下 降——(增强)——6、潜意识性学习情趣与志趣减 弱,渐渐形成厌学反应——(增强)——7、自习表 现出学习疲劳,多小动作,爱走神等——(增 强)——1、母亲过度语言刺激——(增强)……
三、厌学问题的干预
• 干预方法,一方面要靠外部教育环境的改善,另一方 面自身的调节和改变也很重要。 ①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 ②面对学习上的失败要进行正确的归因; ③全面评价自我,恢复自尊与自信; ④扬长避短,重新设计,塑造自我。
四、“厌学生”心理干预的艰难性
有学者把对一名中学“厌学生”的辅导技术干预与 恐 惧症患者治疗、体育运动员心理保健、海湾战争期间的 美国总统心理保健、中学学习障碍学生干预等进行了比 较,比较的结果是:中学“厌学生”的心理干预最为复 杂。
二、厌学的基本成因
1、学习过程受到了妨碍,学习方法有缺陷,或某一 学科知识结构有残缺,引发的学习障碍。
2、高期待、低成就、低自尊、低自信,引发习得性 无能或无助感。
3、屡战屡败引起的自我防御机制——逃避或对抗。 4、缺少家庭关爱、家庭关系不和谐引起的情感性阻 力。 5、师生关系紧张或行为问题引起的消极对抗。 6、其它:某些与人生观、价值观相关的非学习领域 的行为障碍有时也会引起厌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