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时1.5 水的浮力(三)——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学习目标1.能用物体浮沉条件解释、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密度计的原理,会用密度计测液体的密度。
3.加强对浮力知识的有关计算。
课堂学习设计[课前练习]1.简述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的浮沉情况。
[答] 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来说:(1)当F浮>G物,物体就上浮,最后处于漂浮状态;(2)当F浮=G物,物体悬浮在液体中;(3)当F浮<G物,物体下沉,最后沉在底部。
而对于实心物体来说,则又有:(1)当ρ液>ρ物,上浮后漂浮;(2)当ρ液=ρ物,物体悬浮;(3)当ρ液<ρ物,物体将下沉。
2.浸没在液体中的某一物体,如果它所处的深度增加,则它受到液体的 ( A )A.压强增加,浮力不变B.压强增加,浮力增加C. 压强不变,浮力增加D.压强不变,浮力不变3.如图l一28所示,A、B是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当同时将它们的绳子剪断后,在木块上浮未露出水面和铁块下沉未到底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减小B.木块所受的浮力减小,铁块所受的浮力增大C. 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不变D.木块所受的浮力不变,铁块所受的浮力也不变4.甲、乙两只小球的质量、体积都相同,把它们分别浸在A、B两种不同的液体中,静止状态如图1—29所示。
若它们受到的浮力是F甲与F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为ρA与ρB,则( C )A.F甲>F乙,ρA>ρBB.F甲<F乙,ρA<ρBC. F甲=F乙,ρA>ρBD.F甲=F乙,ρA<ρB[科学探究]一、实验将一块橡皮泥放在水面上,可观察到橡皮泥下沉到容器底部。
将橡皮泥捏成碗状再放在水面上,又可观察到橡皮泥将漂浮在水面上。
1.轮船:用钢铁制成空心即可。
其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
排水量是轮船装满货物后排开水的质量,即为轮船满载时受到水的浮力,排水量可用吃水线来表示。
2.潜水艇。
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需下沉时,水舱内充水,到G>F浮;当G=F浮时,能停在任何位置(悬浮);需上浮时,用压缩空气将水排出,到G<F浮。
[思考] 你知道生活在水中的鱼靠什么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它的原理是否跟潜水艇一样?[答] 不一样。
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而鱼则是利用改变体内的鱼鳔的体积来改变浮力大小而实现浮沉的。
二、密度计1.用途:测量液体的密度。
2.工作原理:漂浮原理即F浮=G。
3.刻度值的特点:(1)上面读数小,下面读数大;(2)刻度不均匀,上疏下密。
[典型例题解析][例1] 一艘质量为1500吨的轮船,装上5×103吨货物后刚好满载,它此时受到的浮力和轮船的排水量分别是 ( D )A.1.47×103牛,1500吨B.3.43×103牛,3500吨C.4.9×103牛,5000吨D.6.37×103牛,6500吨[解析] 轮船漂浮在水面上,它满载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船重加货物重;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所排开水的质量,数值上等于轮船装满货物时的总质量。
[答] D[例2] 如图1—30所示,一只漂浮在水面上的碗中装有若干石子。
现将石子全部投入水中后,水面将 ( C )A.保持不变B.升高一些C.降低一些D.都有可能[解析] 因为碗和碗中的石子原来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即F浮1=G碗+G石,现将石块全部投入水中后,所受浮力F浮2=G碗+G浮石,由于ρ石>ρ水,石块投入水中后要下沉,即F浮石<G石,则F浮1>F浮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1=ρ水gV排1,F浮2=ρ水gV排2,因此V排1>V排2,即水面要下降一些。
[答] C[例3] 用同一支密度计测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如图1—3l所示,则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及密度计在三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关系如何?[解析] 密度计是根据漂浮原理制成的,物体漂浮时,所受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图1—31中用的是同一支密度计,故密度计在甲、乙、丙三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都相等。
由于F 浮=ρ液gV 排,当F 浮一定时,ρ液与V 排成反比。
图中易看出,密度计排开液体体积在甲液体中最大,丙液体中最小,则有ρ甲<ρ乙<ρ丙。
[答] 略[例4] 如图1—32所示,一木块上面放着一实心铁块A ,木块顶部刚好与水面相平,在同样的木块下挂另一铁块B ,木块也刚好全部浸在水中,则A 、B 两铁块的体积比是多少?(ρ铁=7.8×103千克/米3,ρ水=1.0×103千克/米3)[解析] 可以先以A 为研究对象,A 受重力G A 和木块对它的支持力N ,由二力平衡条件 求出N 。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求出铁块A 对木块的压力N '。
再以左边木块为 研究对象,木块受重力G 、浮力F 和压力N ',由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平衡条件求出木块的重力G 。
又以右边木块为研究对象,木块受重力G 、浮力F 和绳子的拉力T ,由阿基米德原理和平衡条件求出绳子的拉力T 。
又以B 为研究对象,铁块B 受重力G B 、浮力F B 、绳子的拉力T ',最后可求出BA V V 。
N =F —G =G A =ρ铁gVAT =F —G =G B —F B =ρ铁gVB —ρ水gV B 所以B A V V =铁水铁ρρρ-=3934 [答] 略[思考和讨论]上题还能用其他方法来求解吗?请写出你的解法。
[课内练习]1.潜水艇完全潜入水中,再继续下潜时( A )A.浮力不变,压强变大B.浮力变大,压强变大C.浮力不变,压强不变D.浮力不变,压强变小2.某轮船的最大排水量是2×104吨,若轮船自身质量是3×103吨,那么这轮船最多可装 1.7×104吨货物。
3.一艘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轮船受到的浮力不变排出液体的体积变小。
4.一实心物体放到水中受到浮力为9牛,将该物体放入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的酒精中,受到浮力为8牛,则实心物体的密度大小范围为 ( B )A.ρ物>1.0×103千克/米3B.0.8×103千克/米3<ρ物<1.0×103千克/米3C.ρ物<0.8×103千克/米3D.无法确定[课时小结]重点:1.密度计原理及使用。
2.轮船、潜水艇的原理。
难点:将轮船及密度计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课外同步训练[基础过关]1.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
把它放在密度较大的液体中时,它排开的液体体积则较小(填“较大”或“较小”)。
2.有一个圆柱形容器恰能盛满9.8牛的水,现往该容器中盛满密度为ρ液的液体,并放入一个物块,物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C )A.若ρ液>ρ水,则F浮可能大于9.8牛B.若ρ液>ρ水,则F浮可能小于9.8牛C.若ρ液<ρ水,则F浮可能大于9.8牛D.若ρ液<ρ水,则F浮一定小于9.8牛3.如图l一33所示是用同一密度计测定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密度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A.甲液体对密度计的浮力大些B.甲、乙两液体对密度计的浮力相等C.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D.甲液体的密度等于乙液体的密度4.一种液体的密度随深度而增加,它的变化规律是ρ=ρ0+kh,式中ρ0、k是常数,h 表示深度。
设深度足够,有一只密度为ρ',的实心小球投入此液体中,且ρ'>ρ0,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D )A.小球将一沉到底,不再运动B.小球将漂浮在液面上,不能下沉C.小球经过一段运动过程,最终悬浮在深h =k 20ρρ-'处D.小球经过一段运动过程,最终悬浮在深h =k 0ρρ-'处5.如图1—34,容器中水面上漂浮着一只空碗,水底沉着一只土豆。
若将土豆取出放入碗中(碗仍能漂浮在水面),则水面高度将 ( B )A.下降B.上升C.不变D.条件不足,难以判断6.有木球、铁球和铜球(ρ木<ρ铁<ρ铜)静止在水中时的位置,如图1—35所示,则可以确定肯定是空心的是 ( B )A.木球B.铁球C. 铜球D.都是空心[深化提高]7.均匀的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处于漂浮状态,现将露出水面部分切去,则剩余部分木块将 ( A )A.将上浮一点B.将下沉一点C. 仍不动D.无法判断8.一木块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此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 ,若将该木块投入到密度为2ρ的液体中,稳定后,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又为 ( B ) A.2F B.F C.2F D.无法判断 9.一只烧杯中装有水,水面上漂浮着一块冰块,当冰块熔化后,烧杯中的水面将如何变化?(ρ冰=0.9×103千克/米3)[解] 冰块熔化前处于漂浮状态,则有:F 浮=G 冰,即ρ水gV 排=ρ冰gV 冰所以V 排=109V 冰 当冰块熔化以后,由于密度变大,体积将减小,但质量不变。
有: V 冰=冰冰ρm =109V 冰=V 排即:冰熔化为水的这部分体积刚好等于原来冰块排开水的体积,所以冰在熔化前后,杯中水面将不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