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玉林市容县语文中考一模试卷

广西玉林市容县语文中考一模试卷

广西玉林市容县语文中考一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40分) (共7题;共150分)1. (16.0分) (2020七下·陇西期末) 古诗文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 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的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________。

(4)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诗句是: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5)《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________,壮士十年归。

(6)《陋室铭》表现室中人交友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往来无白丁。

(7)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________。

(8)《河中石兽》通过故事所阐述的道理是(课文原句):然则天下之事,________?2. (1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① ,而后文成。

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②至将相,富贵归故乡。

”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

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

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

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

近闻吾乡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④去十余字。

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⑤示人。

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①删润:删改和润色。

②仕宦:指做官。

③朱梅崖:清代进士。

④辄:总是。

⑤脱稿:(著作)写完。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富贵而归故乡A . 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B .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目熟视,辄去十余字。

(3)“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3. (12分)(2017·山西)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陶潜)(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B .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三则)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C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范仲淹)不因外物而高兴,不因自己而悲伤。

D .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刘禹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4. (18.0分) (2017七·邢台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长处难处好处徐文秀①回乡时曾问邻里一位百岁老人,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人与人究竟如何相处?老人平静而淡定地说,其实最管用最简单的态度就是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

静静想一想,这不失为人生之真谛,也不失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相安之术。

②多看人长处,既是一种角度,更是一种态度。

《列子·说符》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走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觉得那个人无论是走路的样子,还是脸色,抑或是说话的样子,都像是偷斧的人。

后来,他找到了斧子,又遇到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觉得他走路的样子、脸色、说话都不像是偷斧的人。

现实中,有的人或先入为主看人,或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或干脆门缝里看人,等等,结果不是把人看歪了,就是把人看扁了,或者把人看坏了。

延安时期,陈云同志在担任中组部部长时,曾一再告诫,要树立一个观念,要看干部的长处,你要光看他的短处,没有一个可用之人了,必须发现他的长处,这样我们才能使用每个人的长处。

全面而不是片面、动态而不是僵化、具体而不是抽象、发展而不是静止地看待他人,就能看到一个生动鲜活的人、一个丰富多彩的人和一个可用有益的人。

③多帮人难处,既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情怀。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与人之间就应当互相帮助、携手前行。

所谓“跌倒的老人扶不扶”“陌生人的求助帮不帮”,说到底都是一些“伪命题”。

现实中就曾发生过让人唏嘘和感慨的故事。

某人路过河边,见一小孩落水没有立即下水救援,当他回家没有找到儿子后,方才返回出事河道,发现溺水的正是自己的儿子,再将儿子从水中救起,为时已晚,小孩已溺水身亡。

从根本上说,帮人就是帮己,我为人人就是人人为我。

今天我帮人,等于明天人帮我。

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

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难处、有各式各类的苦痛,特别是,我国还有很多生活在山高水冷、地僻天远的贫困人口,不少人都眼巴巴渴望着得到帮助。

常怀惦记之心,常抱揪心之情,尽己所能,帮人所难,解人燃眉之急,助人成功之臂,可以说是积德行善,更是提升做人的境界。

④多想人好处,既是一种修为,更是一种修养。

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是个人努力和贵人相助、高人指点、友人帮衬、家人支持的共同结果。

然而,现在有的人取得了一些成功,满脑子想到的都是自己的不容易,一开口就是自己多么努力、多么艰辛,充其量再夸上几句自己的家人,他们看不到也想不起组织和他人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和好处,有的甚至还会反过来念念不忘谁谁谁刁难、排挤、打压过自己,耿耿于怀某某某妒忌、诬陷、诽谤过自己,等等。

于是总是愤愤不平,委屈难消。

知恩、感恩、报恩,是一种修养,是做人的美德和本色,对于那些在危难时、关键处、重要事帮助过自己的人,不可、不该更不能忘却。

心存感恩不能只是说得好听、唱得动听,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上,这样做了,实际上既心安、又理得,还为自己加分。

⑤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则多一种祥和、多一份快乐、多一片天地,健康良性的“朋友圈”则会越扩越大,人生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选文第三段中第一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请从句式的角度,赏析选文第三段中第二处画线的句子。

(4)选文第二三四段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5)文中说“‘跌倒的老人扶不扶’‘陌生人的求助帮不帮’说到底都是一些‘伪命题’”,假如现实中真遇到跌倒的老人,你该怎么做?请谈谈你的想法。

5. (20.0分) (2017七上·东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四季分明程丽则①隆冬的深圳街头依然保留着夏的痕迹,我第一次在这样的季节里穿着丝袜、短裙来来去去,感觉好极了。

乍回到寒风萧萧的南京,忍不住频频回首,不料友人却对我说:南京城冬天冷,夏天热,可是它四季分明,每一季都让你为生命的力量而感动。

②年复一年,我行走在北京西路(注:南京城内一条街道的名称)上,两行笔直的银杏树是一道四季分明的风景线:初春的细雨淋湿了它们柔弱的嫩芽,不知不觉中绿就覆满了枝头;夏日的它们是比不上法国梧桐的大家气派,却也亭亭玉立,碧阴如盖;秋风渐起是它们最美的时节,短短一季凝聚了一生的精彩,片片黄金的“小扇儿”在晴空下潇洒飞扬又无声飘落,簇簇白果已珠圆玉润待字闺中;冬季来临,它们淡妆素裹,脱尽繁华,只留下干干净净的枝条与风雪共舞。

③有人说南京没有春天,那是因为人们恨这里春光短暂,缕缕梅香携春来到紫金山下,经不得几番风雨,白玉兰、樱花已是落红满地,乍暖还寒之中,草也绿了,叶也绿了,南京的春天,活脱脱十六七岁少女的花季,转瞬即逝。

④夏季说来就来,五月里满城飘起靓丽的裙子,到了七月,更是热得浓烈、热得深沉,仿佛一场爱得死去活来的恋情,让人大汗淋漓,透不过气来。

⑤秋风中的南京,天特别蓝,云特别白,有大雁飞过,有菊黄枝头,有艳阳高照,有雨丝缠绵,那千姿百态如人到中年历经甘苦,展现出成熟的魅力,欲说还休的无奈。

⑥一夜大雪装饰了辽阔的天地,校园里许多来自南方的新同学兴奋得在大操场荤季的雪层上打滚,这是在他们十八岁年轻的生命中第一次惊讶四季变幻的奇光异彩,第一次惊讶冬天的如此美丽。

⑦红红绿绿,冷冷热热,四季分明的南京给了我们生命的启示,生命中的春夏秋冬赋予我们圆满的人生。

⑧透过今夜雪色迷蒙,隐约可寻春影萌动,那是一年四季的轮回。

(1)我为什么喜欢四季分明的南京?(2)第②段中,作者抓住银杏树的变化,表现南京四季分明的特点。

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来,或用自己的话来说。

(3)第③段到第⑤段中写南京的四季,用人的成长过程作比喻,结合有关句子说说其作用好处。

6. (12分) (2019七上·射阳月考) 名著阅读。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提到,“我”在三味书屋上学时,在课上常趁先生不注意用荆川纸绣像,绣得最多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选段,结合相关情节回答问题。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

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

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

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

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

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

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

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

我忽而记得了——“阿妈,恭喜……”“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

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①选文写阿长“懂得许多规矩”,“我”对这些规矩的态度怎样?②作者写这些规矩的用意是什么?7. (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看他背影的成长,看他坚持与回望,妈妈笑着对他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请以“为我心中的那片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