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伊利诺斯大陆银行倒闭案例.

伊利诺斯大陆银行倒闭案例.

美国伊利诺斯大陆银行
简介
• 芝加哥最大的银行,也是全美十大银行之一的大 陆伊利诺斯银行于1984年5月9日开始猛烈反击称 其因不良贷款和资金流动性风险而濒临破产的报 道。 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伴随着1981年美国的油气 产业逐步走向衰退,其巨大资产组合中的能源部 门贷款的前景开始变得不再乐观。在1982年8月 欠发达国家的危机大规模爆发之前,这家拥有 330亿美元资产的银行,向这些国家提供了大量 的贷款,这使得这一错误愈发严重。 由于投资者和贷款者被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可能破 产或被接管的传闻所吓倒,大陆伊利诺斯银行迅 速的被其国内和国际批发融资市场排除在外。
案情分析
随着市场参与者越来越担心大陆伊利 诺斯银行的长期偿付能力,该银行开始 觉察到其融资战略中内在的流动性压力。 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发现,因为批发货币 市场上的国内买方对其不再青睐而使得 它在大额存单上付出了相对较高的利率。 因此,该银行越来越多的通过国外欧洲 美元货币市场融资来寻求出路,但要支 付相对较高的利率。然而,这就压低了 银行的利润率并使其更易受到在国际市 场上有可能发生的任何关于其资信的传 言影响。
案情分析
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开始实施 一项发展战略,想在接下来的5年里成为全美工商 业的最大贷款者。结果,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之后对 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危机的调查报告显示,在1976年 至1981年期间,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工商贷款从50 亿美元增加至140亿美元。 • 在这一被延长了的蜜月期中,此发展战略似乎带来 了良好的效果。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大陆伊利诺 斯银行以高于平均水平的股票投资收益成为商业银 行中的佼佼者,并得到了股票分析师的好评。相应 的,其股票价格呈上升走势,至1979年的5年间, 股票价格增加了一倍,此后继续上升并于1981年6 月(异常表现)达到顶峰。
案情分析
历经数年的油价上。其后几年油价继续下跌, 能源工业的财富也随之持续下行。勘探和钻井 公司不可避免地首当其冲的承担了这次逆转的 恶果。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股票价格开始急剧 下降,从1981年中到1982年中,其价值跌掉了 50%以上。 在整个1982年上半年,大多数分析师依旧认为 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信贷组合的不断恶化仅会 威胁到银行的盈利能力,而非其偿付能力。毕 竟,大陆伊利诺斯银行是一家历史悠久且经营 比较稳定的银行,也具有良好的盈利记录,且 其债务评级为AAA级。
案情分析
当银行集中向某一行业发放贷款的话,就相当于是将 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比较集中。20世纪70 年代后期,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在自己认定擅长的能源 行业努力开拓业务。 大陆伊利诺斯银行为了加速扩展能源资产而采取的一 个方法是,与拥有4.36亿美元资产并以油气行业贷款 见长的俄克拉何马州的佩恩广场银行建立工作关系 。 佩恩广场银行有史以来就向极具风险的美国能源行业 的勘探部门发放巨额贷款,而大陆伊利诺斯银行通过 购买一些较小银行的贷款,最终涉入高达数十亿美元 的资金。 大陆伊利诺斯银行通过向拉丁美洲的欠发达国家(例 如墨西哥)提供贷款,也扩大了其在另一急需信贷部 门拥有的资产。20世纪70年代后期,许多大型的商业 银行采取了相同的战略。但是因其异常的融资战略, 伊利诺斯大陆银行的信用敞口进一步加大。
简介
• 至5月17日,监管机构和银行业已经为这家遭受 重创的银行业巨头筹集了数十亿的应急资金。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该银行未投保的储户和债 权人提供担保,试图通过此方式来阻止银行资 金的流失,并使人们相信“银行太大而不能破 产”,这一举措即使在20年后的今天来看,依 然极具争议。
紧随此次紧急援助其后的还有一揽子永久措施 ,这使得大陆伊利诺斯银行成为美国银行业历 史上受到美国政府机构救济的最大银行。事后 经计算,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承担了该行约为11 亿美元的债务。
案情分析
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经过一番挣扎,苦撑过1983 年,通过一次性抛售了其赢利的信用卡业务, 使得财务健康状况有所好转。尽管大陆伊利诺 斯银行的股票价格有所回升,但也被证明是非 常短暂的。尽管该银行与货币监理署达成一项 计划来提高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贷款管理和 融资水平,但是对于阻止其在佩恩广场银行崩 溃之前就建立起的贷款组合状况的不断恶化, 几乎所有的努力均不奏效。由于其错误的提高 利率以及欠发达国家债务违约问题的增加,伊 利诺斯大陆银行于1984年的第一季度末宣布了 其另外一笔不良贷款,市值23亿美元。

案情分析
但是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客户主要是工商企业,而它的 许多同行的业务则比较多元化,包括大量零售业务。这 意味着大陆伊利诺斯银行需要在贷款承保和资产风险管 理方面成为商业信用风险管理的专家。 毕竟商业银行业务严重依赖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周期。 商业银行存贷款间的正息差随时可能会因经济萧条袭来 时客户的违约率的猛增而被抵消殆尽。 由此带来的结果之一是,依靠低利率来换取市场份额的 快速发展的商业银行其利差通常会难以抵消整个经济周 期内违约风险带来的损失。(在经济周期的初期,违约 率非常低,但这却是有欺骗性的,它们可以随着宏观经 济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显著变化。)
案情分析
但是1982年夏发生的两件事情使得评级开始转 向反对大陆伊利诺斯银行,最重要的事情是佩 恩广场银行因其向下行的能源工业发放的巨额 贷款而于1982年7月破产。该银行的倒闭揭示 了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参与佩恩广场银行贷款的 程度,并凸现了由于专门从事能源相关贷款而 给银行带来的损害。大陆伊利诺斯银行被迫在 1982年的第二季度报告其具有13亿美元的不良 资产。 紧随佩恩广场银行倒闭之后,1982年墨西哥还 款违约,并由此引发了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债 务危机。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信贷组合一夜之 间变成了一场高风险赌博。
案情分析
通常,银行通过吸引大量的零售存款来为其贷款业 务融资。然而,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只有有限的零售 客户,部分原因是由于联邦和当地银行的监管限制 了其设立分支网点的能力。 这意味着伊利诺斯开始 越来越依赖批发货币市场 的融资,事实上,至1981年,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 大多数资金都来自于联邦基金,以及通过在批发货 币市场出售短期大额存单来融资,只有20%的资金 来自于传统零售存款。 该银行的融资战略意味着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融资 受到批发融资市场对其过分集中于能源工业和欠发 达地区的敞口风险的解读。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 这个战略都运作良好,但是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 到来,上述两个部门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