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村财务存在执行制度不严、挥霍公款现象严重、集体资金管理混乱、物资管理手续不全、财务账目混乱不清、吃尽分光分钱分物现象严重等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要提高乡村干部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章立制,规范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体系;要加强对村级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农村财务问题一直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
近年来,各级不断加强对农村财务的管理,先后推行了账前凭证审核制度、村级招待费零管理制度、村级两委交叉任职等等,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执行财务制度不严。
一是以支代收。
很多村实行村干部包组、包片收税费等任务,本来是一项很好的措施,但也造成一部分村干部将所收税费自行开支,年终用发票和工资抵顶。
二是村级财务制度明文规定,账款要分管,但有的村干部包揽了会计、出纳之职,直接经手现金的收支,买了东西开了票,回去告诉会计入了账。
包办代管,一人说了算,会计成了“记账员”,出纳成了“票据保管员”,会计、出纳形同虚设。
现金管理制度执行不严。
三是白条支出。
从我们审计的几个村看,白条开支占支出的70%左右,而且白条的类型也是五花八门。
(二)挥霍公款现象严重。
一是收支失衡,支大于收,非生产性开支过大。
有的村集体收入很少,甚至连正常的开支都难以维持,但村干部在花钱时,从不考虑这项支出是否必要,有钱就花,没钱再想办法。
有的村村级集体经济条件虽然好些,但村干部只顾自己享受,用公款购置小汽车,给自己配备手机、BP机、安装家用电话;有的用公款吃喝玩乐,年招待费达几万元,甚至达到十几万元;有的以外出学习考察、调产增收为由,到处游山玩水,村民意见很大。
(三)集体资金管理混乱。
据我们对某镇一个村级财务管理情况的调查,截止到2002年底,该村级债务120万元,人均债务0134万元,其中:两年以上欠款占70%,基本上是呆账;无头账约占10%;有部分欠款是1980年以前借的;村干部本人及亲属借支比重较大。
(四)物资管理手续不全。
有的村部分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但账面没作任何处理。
不少村是,账有实无,账实严重不符。
个别村干部自身要求不严,打着借用公物的幌子,实则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还,最终达到个人营利、占有的目的。
(五)财务账目混乱不清。
一是财务科目设置不规范,基本是流水账,不能正确反映财务收支的情况,查账相当不便。
比如说要查招待费,每个科目中都有反映,要一笔一笔地登记后再统计,不是专业人员根本没法查出问题,不便于群众监督。
二是有的村几本账,我们查的一个村就有两个出纳。
有的村一届班子一任会计出纳,各自保管账本,没有统一保存起来。
(六)吃尽分光、分钱分物现象严重。
尤其是最近几年,由于煤炭形势的好转,煤炭价格不断上涨,有的村干部为了“讨好”村民,大肆分钱分物,既按人口、又按户数,还有的按劳力、承包地面积。
这样,村集体没有积累,没有了可持续发展力量,而且在社会上形成了不好风气。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一)对农村财务监督渠道不畅。
一是司法机关监督乏力。
97刑法施行后,村干部不再是贪污、挪用等职务犯罪的主体,检察院不能对其立案侦查;同时又不是侵占、挪用公司资金等犯罪的主体,公安机关不能对其立案侦查;法院又不能以民事案件立案。
村级干部的经济问题成为法律空白。
二是纪检机关监督乏力。
村干部是党员的,纪检部门还可以查处,对不是党员的,纪检部门根本无法查处。
三是群众监督乏力。
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村民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给了某些不廉洁的干部可乘之机。
四是内部监督乏力。
由于村级财会人员由村级任用,部分财务人员怕丢饭碗,对村干部的经济违法、违纪行为不愿监督或放弃监督,发现问题不敢管,听之任之,当“老好人”。
(二)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不力。
一是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财务公开力度不够。
有些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但是公开的内容不具体,比较空洞,群众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个别村对一些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没有及时公开,致使群众无法实施民主监督。
二是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经站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人员相对减少,对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有所削弱。
三是账前审核制度没有落到实处,许多乡镇的农经站根本没有认真审查,在票据上盖上“同意注账”的字样了事。
四是村级招待费零管理的配套措施没有跟上,乡镇干部下村工作的伙食费用无法解决。
(三)对农村财务问题重视不够。
一是目前乡村干部普遍存在着“重税费、轻管理”的片面认识。
二是认为村级自治,不宜多管。
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差,导致乡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财务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
三是财务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有些主管财务的村干部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一片混乱的局面。
(四)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
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要相对稳定。
但是,目前部分村的财会人员实际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用的都是自己的亲信。
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出纳、会计也跟着换届,出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
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偏低。
由于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又找不到合适人选,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也“持证上岗”。
还有一些村,在挑选财会人员时,不是从工作考虑,而是完全凭个人好恶、凭感情办事。
一些素质低下、根本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一)要提高乡村干部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乡村干部要端正思想,摆正关系,搞好财务管理。
要把加强财务管理放在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村民合法利益的高度上来认识。
(二)建章立制,规范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体系。
一是要进一步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
根据各村实际,由镇农经站向社会公开招聘财会人员,经培训考核,择优录用,委派到各村。
对不能实行会计委派的村,由镇农经站代管账目。
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财务工作的规章制度,如民主理财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集体收入分配制度等,通过制度来规范财务工作。
三是将“权”进行适当分解,由一人掌握变为多人交叉掌管,正式发票或收据至少要有两名村干部签名,避免财务开支的暗箱操作,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
四是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加大财务公开的力度。
成立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参与财务管理;集体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定期对村干部使用资金的情况进行审核;设立村务公开栏,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大额资金使用、干部报酬、个人借款、水电费、招待费、车辆费用等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专项公布,增强财务工作的透明度。
五是要保证财会人员工作的独立性,认真听取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村干部不准兼任会计、出纳。
(三)要加强对村级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
乡镇要建立有权威性的审计组织,加强对农村财务的监督检查。
由镇农经站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检查。
对在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要追究财会人员和村干部行政、法律责任。
(四)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一是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举办培训班、知识竞赛,制作黑板报、张贴画、标语等,宣传广泛提高认识。
二是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财会人员作为特殊从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有较强的政治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
因此,要通过举办业务讲座、法制讲座、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是针对部分农村财会人员年龄偏大、素质不高的问题,将一些年富力强、爱岗敬业、业务精通的社会人员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
四是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置,要由乡镇农经站进行考察选配。
在选拔财会人员时,要坚决杜绝“任人唯亲”的行为。
农村财务问题历来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敏感的热点与焦点问题。
村级财务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村级班子的团结,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关系到维护社会的安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近些年来,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采取有效措施,推行了村帐镇站代理,制订财务管理政策,开展村级招待费零管理制度,村务按季公开活动等,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反映村级干部财务问题的上访不断增多,因此,值得我们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
一、村级财务管理的存在问题。
1、财务审批制度、超越管理权限。
财务制度支出规定,村级集体经济限定多少支出额度由谁鉴字,多少额度由谁联鉴,超过特定的支出数额,经村民代表讨论通过,并形成会议记录,由镇联村干部、联片片长审批鉴后方可报销。
但是有些村干部在财务支出超过特定额度时,未经村民代表讨论通过,以虚假村民代表会议记录的形式,假鉴或者代鉴代表姓名的办法,进行报结财务支出,导致财务支出暗向操作。
2、招待费开支,先用后批。
财务制度规定,村级招待费开支为零制度,但遇到特殊情况,召开村三委会、财务监督小组会议讨论通过,并且形成会议纪要,报镇农村财务监督领导小组审批。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村干部、未经先审后用的审批程序,且与个别村干部说明开支用途,擅自支出使用。
3、集体资金不入账,致使账外资金循环。
村级集体资产承包、租用的经费,应及时开票入账。
但有些村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私自将村级集体资产的承包款或者租用的经费占为私有,年终结账时采取以工资、补贴、发票开支抵扣。
造成广大群众对村干部在财务管理的不信任。
4、项目资金使用审批过宽,多余资金截留占已私用。
财务使用资金支出的程序,一般应填写项目开支名称、资金使用的额度。
由村经济合作社主任、村主任、村书记、联村干部、联系片片长鉴字后,方可到镇农经站办理报结手续。
村级工程承包合同与项目开支的协议未交给联村干部,致使联村干部在工程合同与其他项目开支的工程进度情况不知。
有些村干部利用项目资金使用审报时,采用项目资金使用额度增多,多余部份资金向村出纳提取,占为自已使用。
待到财务公布之前或者在年终时以票抵金。
5、物资管理手续不全,村级项目工程竣工后,物资工具应归村登记,统一保管,但是有些村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凭借自己手中权力和威信,打着借用、暂用集体公物的幌子,实则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还,最终达到个人占有的目的。
二、村级财务管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对农村财务监督渠道不畅。
(1)是司法机关监督乏力,司法机关对有些村干部的挪用、暂借资金的违规违纪形为达不到一定额度,不能立案查处构成犯罪,造成有些村干部经济违法犯罪现象,难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