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PPT演示幻灯片
17
18
19
粥样斑块
镜下
胆固醇结晶
20
粥样斑块继发改变
•斑块内出血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动脉瘤形成 • 钙化 • 血管腔狭窄
栓塞
21
粥样斑块继发改变
斑块内出血
22
粥样斑块继发改变
血栓形成 23
粥样斑块继发改变 动脉瘤形成
24
粥样斑块继发改变
粥瘤性溃疡
25
动脉粥样硬化三期比较
粥样硬化期 纤维斑块期 脂纹期
动脉硬化
Atherosclerosis
泛指动脉管壁增厚、 变硬、弹性减弱的一类疾 病。
1
动脉硬化分类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有粥样斑
块形成(多见)
细动脉硬化: 表现为细动脉玻璃样
变。见于高血压病。
动脉中层钙化(Monckeberg动脉硬化)
是一种以肌型动脉中层钙盐沉着为 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动脉硬化。(少见)
43
回本章目录
动脉粥样硬化 对机体的影响
•主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脑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粥样硬化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44
2
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细动脉硬化 动脉中层钙化
3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指动脉内膜有脂质沉积,伴有 纤维组织增生,组织坏死及钙化等, 形成粥样斑块,导致管壁硬化、管 腔狭窄,引起相应器官缺血。
4
病因及发病机制
高脂血症 高血压 吸烟 其他
低密度脂蛋白 极低密度脂蛋白
升高
动脉内膜
26
主动脉粥样硬化
• 好发部位: 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枝 开口处。以腹主动脉病变最重。
• 主要影响:可形成动脉瘤,或夹 层动脉瘤;累及主动脉瓣者可导 致心瓣膜病(瓣膜口狭窄或关闭 不全)。
27
主动脉粥样硬化
苏丹Ⅲ
染色
28
29
30
A673
31
32
主动脉粥样硬化(镜下)
33
指动脉管壁病理性局限性扩张
13
纤维斑块
镜下
斑块表层为 纤维帽,其 下为增生的 平滑肌细胞 泡沫状细胞 和脂质。
局部平滑肌 萎缩 14
粥样斑块
大体
灰黄色斑块明 显隆起于内膜 表面、大小不 等、分布不规 则,切面见深 层由脂质和坏 死崩解物混合 形成的黄色粥 样物(粥瘤)。
15
粥样斑块
16
粥样斑块
镜下
纤维帽为玻变的 胶原纤维;深部 为大量无定形的 坏死物质,富含 脂质,并见胆固 醇结晶及钙化; 底部、边缘有肉 芽组织增生,外 周有少量泡沫细 胞及炎症细胞 (淋巴细胞)。
A591
正常主动脉 8
脂纹 (大体)
病变内膜可 见针帽大小斑 点及宽约1- 2 mm长短不一黄 色条纹,不隆 起或轻微隆起。
9
脂纹
镜下 内皮下大量泡沫状细胞集聚
10
泡沫状细胞来源: 巨噬细胞 源性: 血内单核 细胞进入 内皮下 肌源性: 中膜平滑 肌细胞增 生移入内 膜
12
纤维斑块
大体
内膜表面 隆起的灰 黄或灰白 色斑块, 如腊滴状。
机械性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
CO损伤内膜 促进单核细胞 迁入内膜
内分泌、遗传、
免疫与性别年龄等
5
SMC:smooth muscle cell
6
基本病变 好发于大中型动脉
脂纹 早期,可逆性病变
纤维斑块
粥样斑块 复合病变
1、斑块内出血 2、斑块破裂 3、血栓形成 4、钙化 5、动脉瘤形成 6、血管腔狭窄 7瘤
35
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
好发部位:左冠状动脉
前降支 右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
旋支。
36
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
病变特点:冠状动脉内
膜呈半月形 增厚,管腔 狭窄,且偏 于一侧。
3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管腔狭窄程度分四级: Ⅰ级:狭窄度在25%↓ Ⅱ级:狭窄度在26-50%; Ⅲ级:狭窄度在51-75%; Ⅳ级:狭窄度在75%↑ 38
脑动脉粥样硬化
好发部位: •Willis 环 •大脑中动脉 •基底动脉
39
A673 脑萎缩
40
脑动脉粥样硬化
脑萎缩
正常脑组织
41
肾动脉 粥样硬化
最好发于于肾动脉开口及 主动脉近侧端.狭窄可致 “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 肾”。
42
四肢动脉 粥样硬化
下肢较常见,可致间歇性 跛行或萎缩,重者发生梗 死或坏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