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行为置于学校和班级同学的监督下,使学生自己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自我,在管理中调节自我,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我,养成宽容,谦和地对待他人,和谐地对待自然和社会的人格素养,形成友爱、诚信、和谐、奋进的班集体,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注重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排除校园各种不利于安全的因素,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加强学校的安全保卫,开展安全自救措施,对“问题学生”耐心帮教,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心理疏导,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学习和生活。
同时,教师要优化自己的情感,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化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坚强意志和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我校由于部分学生智商偏低,学习跟不上,难以承受繁重的课业负担,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导致班级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有些学生是由于小学基础没打好,到了初中,科目增多,知识难度不断加大,对学习感到力不从心,又没有寻找老师或同学的帮助,长期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最终导致变成了困难学生。
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平常的一些矛盾和学习上的压力,往往叫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到校内或校外殴打自己平时感到看其他同学或有些恩怨的同学,最后害怕学校的处理或公安机关的追究而辍学外出打工。
创建和谐的教育服务,全力做好以生为本、
教育的根本是对人的心灵、智慧的开发,对人的性情的陶冶,人格与个性的教育,独立、自由精神的养成。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让所有的孩子都热爱学习并乐此不疲,让所有不同类型、不同层的学生每天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新的进步与提升,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也是至高境界。
按照我校的要求,学校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评价原则,结合运用观察、交流、检测、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应学生的成长历程。
对学生作出公正、全面、综合的评价,是新课程全面实施有序推进的坚强保障。
我校在完善教育设施,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开发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示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
如悬挂国旗、校训、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学生美术作品,开展体育、艺术等比赛活动,多样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学生创造畅通、灵活、自由的学习、实践、体验、发展、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一定要把“以管人为中心”的管理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体会每一位师生的情感,关心每一位师生的发展。
不仅要建立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在遵循学校实施制度管理的必要性和灵活性原则下注重创新思维,更要从实际出发,把这个集体里
的每一个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并最优化地整合起来,只有这种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为人的发展而服务”的学校管理,才能真正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最高境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我校良好的教风、学风。
参考文献:
[1]《学校管理》郭振武,中央广播电祉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2]《现代教育管理》柳海民,中央广播电祉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3]《《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实践的着力点》,第一作者,《东岳论丛》(核心
期刊)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