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居住区的植物造景设计
摘要:浅谈居住区植物造景的重要性、植物造景设计存在的误区及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之间存在的问题,植物造景不仅要停留在视觉感受上,更要深入人们的心理需要。
关键词:居住区植物造景设计施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住区绿化特色日益凸显,要求“求精、求美、求特、求雅”,逐步向“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舒适的居住环境迈进。
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追求,从基本的生理需求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高层次推进,外部环境越来越受重视,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植物造景。
要充分应用植物造景,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营造绿色空间,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居住品位。
1 居住区植物造景的重要性
植物造景是居住区环境建设成败的重要一环,植物造景的好坏已成为房价高低的重要筹码。
居住区植物造景的价值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
1.1 植物是改善和保护居住环境的主体
空气中细菌含量是评价居住区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植物绿化与此息息相关。
植物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环境、气候和防风等
功能。
研究表明植物绿化可以减少空气中的含菌数从而净化和改善居住的环境。
合理安排居住区植物造景,加强绿地环境卫生的管理,为居民提供一个清洁的游憩活动场所。
1.2 植物是维护居住区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人们在生活休闲的同时都向往大自然,特别是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有利身体健康。
植物是维护居住区景观环境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通过植物造景体现一种生机盎然的生命美。
1.3 植物造景是构造环境空间形态的核心
通过植物造景可创造私密、稳定、安全的空间,也可以创造自由、开阔、喧闹的空间,植物造景的不同直接影响人的心境,丰富的植物空间可给人不同视觉和心理上的感受,可以满足人们对空间的不同需求。
1.4 植物造景是展现地域特征和乡土风貌的载体
我国大多数地区是典型的大陆东海岸气候,地区差异明显,根据地域特征,合理选择园林植物种类,做到以乡土植物为主,展现当地植被特征。
如椰子树就是典型南国风光的代表,而在北方城市白杨树则永远默默地代言它的无畏精神。
我们从一个城市的植物景观上,不仅能看出一个地方性格和身份,同样能看出一个地方时代文化的特征和特色。
城市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地域性,植物造景就是展现地域特征和乡
土风貌的载体。
2 居住区植物造景设计的误区
现代居住区建设中,对人的功能需求考虑的愈来愈周到,从儿童游戏场到老年人休息空间,以及青年人交往空间的人性化等无不体现着这一领域的发展精度。
但居住区中过分整洁的植物景观,失去了野趣横生的自然风貌;不讲科学的逆境栽植,造成了高昂的费用;千篇一律的设计手法,形成了如出一辙的园林景观。
现代居住区植物景观造景设计存在严重的误区。
2.1 冠名生态景观却违背生态之原则
目前大多数绿地新建成都喜欢冠以“生态”两字,而其设计的手法和内容却与真正的生态含义不符,生态园林只成了口号。
不少居住区绿色少,硬地多,植物阴性和阳性的种植位置错乱,违背“以人为本、植物相生”的原则。
2.2 片面追求高档次,违背适地适树的原则
现在的不少居住区为了打造高档社区,在植物的选择上“只选贵的不选对的”,认为“高档次”绿化就是植物的品种与众不同,为了营造南国风情,异域景观,大量引种加纳利海枣、银海枣等南方热带树种。
有的还大量运用在该地区根本不能生长的植物树种,不惜代价,不顾后
果。
只为显示环境的昂贵,技术跟不上,死亡较多,破坏生态,浪费社会资源。
2.3 注重眼前效果,忽视长远的持续发展
为追求眼前的景观效果,要植物造景经常盲目的密植植物,每平方种有P30cm的杜鹃36株,很植物密密麻麻的种在一起。
在这有限的空间内有这么多植物需要生长,能满足植物其生长的窨吗?合理的种植无论对植株的生长,还是对植物资源的利用,都有积极的作用。
2.4 盲目种植大树,忽视植物的生态习性
目前植物造景存在着误区,认为小区大树越多档次就越高,许多大树从山上或农村房前屋后移来,损害了原有的良好形态,降低了生态效益。
即使大树移植后能良好的生长,如盲目的大量运用大树,难道大树是取之不尽的吗?植物都有其生态习性,有自己适合的生态环境,随意改变其生态环境,会影响其生长,同时对生态资源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5 软景与硬景失衡
目前许多园林的植物造景意识不强,在少得十分可怜的可绿化空间里,不是以植物为主,而是加上亭台楼阁、假山叠石等的硬质景观,使景观空间中本已严重失衡的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比例更加严重失衡。
没有考虑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没有考虑居住区绿色空间的多样
化功能,片面追求硬质景观的结果,使人们所期望的自然环境和宁静惬意的氛围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3 居住区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之间存在的问题
设计和施工是两个不可分离的子项,谷话说“三分设计、七分施工”,“三分种,七分养”的说法。
都知道植物造景在景观中的重要性,但有时实际操作中却事与愿违。
因为很多设计师对植物的品种、习性、效果、市场物源、价格不了解,甚至有时不认识某些植物,造成施工现场与图纸上种植设计相差很多。
近年来,人们居住的室外环境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但由于设计和施工的脱节,导致园林工程质量受到影响,精品难觅,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3.1 设计拙劣,图纸内容过于简单,加大理解图纸的难度,使设计与施工脱节
一些设计者为迎合开发商前期包装、销售的需求,违反常规种植,用不适合场的新的外来植物品种,来获得甲方青睐,造成施工难度增加和后期养护费用高昂。
许多植物种植设计者设计文件缺乏完整可靠性,只是“一图了事”,只有一张植物种植设计总平面图,没有大样图,图中的内容表达不清,施工人员无法完全理解设计意图,让施工者无从下手,现场施工时临时更改设计的情况很普遍,造成设计与施工脱节。
3.2 设计与施工缺乏配合和沟通,造成实际效果和原有设计意图差别很大
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
特别是在植物配置中,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从选苗到现场施工,设计师均须亲临指导。
对于复杂地形的施工现场,无法预期的问题更是时有发生。
但大多数设计师并不愿意下工地,缺乏主动性,一些节点的处理就不那么尽人意,这样一来很难体现设计师原来的设计意图。
而越是施工水平差的队伍越少与设计人员沟通,最终的结果往往留下诸多遗憾。
3.3 种植配置没有权衡植物病虫害的相生、相克关系
一个好的植物造景,既要布局合理,又要合理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的关系,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特别是在居住区绿地中应避免人为造成植物病虫害共生的环境条件。
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
我们见过用小叶黄杨作马尼拉草坪镶边最后全被吃掉,红花酢浆草与樟树相互加重红蜘蛛的危害。
在种植配置时应避免出现上述类似情况。
参考文献
[1] 蒙薇,杨华,车代弟.人—植物空间—情感[J].中国园林,2010,10:91~94.
[2] 杨学定,唐东芹.园林植物群落及其设计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园林,2011,2:97~100.
[3] 浅谈园林绿化的误区[J].园林论坛,2010: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