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1、道德教育
国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的。

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孩子们的素养。

2、人格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

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化人讲涵詠,讲六艺之学,讲礼、乐、射、御、书、数,讲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讲人的品味,人的意境。

人活着,要活得有尊严,有格调,有价值,有意义。

要读书,要静坐,要修养自己。

要养气,养心,养性、养情,养才。

靠什么养?在古代是靠人文的“六艺”之学之教,靠四书五经。

3、智力教育
儿童背一点蒙学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千家诗》等,背一点《论语》《孟子》《老子》,背一点古代诗词等,很有好处。

适当背诵一点古代经典,对开发智力很有好处。

这不仅对孩子们学人文有好处,而且对孩子们学科学有好处,对孩子们将来做人、立身行世都有好处。

4、国民教育
国语、国文、国学的教育是国本,不可动摇。

中国的教育,一定要以母语与本土文化为主导和主要内容。

中国之为中国,中国文化之为中国文化,一定有自己内在性的东西,有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常道。

这是不可动摇的。

因此,进行国学教育,其实是在养成孩子们的国民意识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对国家与民族大任的自觉担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