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政治下册 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 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

知识整理第四单元分清是非第11课心中要有杆“秤”——要学会公正、平等地待人,要有正义感,做一个正直的人1.公平的含义:公平是人类不懈追求。

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

2.维护公平的重要性\意义?[备注:如果所给材料中出现党和政府“反腐”、“关注贫困地区或人口”等可以答我国政府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等]①对社会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社会成员,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3.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①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②一方面要努力追求公平,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而尽我们所能。

另一方面要学会接受,学会宽容,学会泰然处之。

③公平是相互的,我们在要求别人对我们公平的同时,我们也要公平地对待别人。

4.正义的基本要求:一不要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二是面对不良现象,要勇敢地加以制止。

5.维护正义的重要性①人们只有心怀正义,才可能驱除内心的贪婪、自私和恐惧,敢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坚决的斗争。

②人们只有维护正义,才能使邪恶无处藏身。

③维护正义就是维护社会的规则和秩序,是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

6.怎样维护正义?【维护正义就是维护社会的规则和秩序,是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①要有一颗同情心,心怀正义。

②要敢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斗争。

③作为未成年人在维护正义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好自己,既做到见义勇为,又做到见义智为。

如:拨打110、在安全的时候大声呼救、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等。

7.★★★辨别是非的依据:法律和道德的要求8.做一个正直的人追求公平、维护正义、明辨是非。

第12课面对诱惑学会说“不”——要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1.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①[是什么?]P.14② [为什么?]一方面,从众心理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等缺点【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从众心理又可能抑制我们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缺乏主见【消极影响】。

③ [怎么做?] 我们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不固步自封;又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不迷信、不盲从。

要克服盲目从众心理。

2.正确认识好奇心?①p.16 定义②【为什么?】当好奇心指向美好事物时,使人对感兴趣的新生事物充满探索的欲望,激励人们去接触新事物,研究新问题,是学习、科研不断前进的动力;当好奇心指向丑恶事物时:它可能诱使我们走向深渊,甚至陷入死亡的沼泽,也可能把我们引上歧途。

③一方面,我们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范围内积极探究,发挥其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好奇心,防止其消极影响。

3.不良诱惑的危害性:①影响身心健康;②导致学习退步;③影响家庭和睦;④诱发不良行为,引发违法犯罪。

4.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网络对青少年的发展有利也有弊:①网络对我们的积极影响: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对中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②网络成瘾的影响:A.影响身心健康;B.导致学习退步;C.影响家庭和睦;D.诱发不良行为,引发违法犯罪。

要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5.如何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①树立理想,追求远大的目标。

②擦亮眼睛,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③磨炼意志,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④独立思考,克服盲目的从众心理。

⑤学习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历程。

⑥提高修养,培养崇高而健全的人格。

第五单元 与法同行第14课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守法护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的基本特征)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②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③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最主要的特征)★★★2.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即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①在国家权力管辖的范围内,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②都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国家不允许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违犯国家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

3.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人民(注:不能写成公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4.道德和法律的关系?(1)道德和法律的区别:①表现形式不同:道德存在与人们认识和舆论中,不成文;法律是表现为明确、严格、具体的规范性文件。

②实现方式不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约束和教育的力量,依靠人们的自觉遵守;法律也依靠人们的自觉维护和自觉遵守,但主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调整对象和范围不同:道德调整人们的一切思想和言行;而法律只调整人们的行为。

(2)道德和法律的联系:①都是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一方面,法律的强制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

另一方面,人们的道德水准提高,不仅会自觉守法,而且敢于同违法现象作斗争;②二者相互补充。

【注:道德和法律不能互相替代】5.6.律,与违法行为作斗争;B.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做个好公民。

7.法律的作用?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①法律维护公共秩序;②法律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③10.违法与犯罪★★★违法行为不一定都是刑法:由国家制定、犯罪:罚的行为。

刑罚:强制性制裁方法。

11. 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2.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职能★第15课 神圣的宪法——要自觉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1. 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为:① 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各个方面的根本问题。

② 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体表现为:第一,★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普通法律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第二,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③2. 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宪法。

3. 怎样自觉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①我们每个公民都要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②要宣传宪法;③要认真学习宪法,自觉地遵守宪法;④要运用宪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⑤要敢于与违宪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7.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异同违反宪法 违宪行为 承担违宪责任违反民事法律法规 民事违法行为 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 行政违法行为 受行政制裁违反刑法 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 受刑罚处罚4. 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①政治权利和自由;②宗教信仰自由;③人身自由;④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取得赔偿的权利;⑤文化教育的权利;⑥婚姻、家庭、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⑦保护华侨和归侨及侨眷的权利;⑧社会经济权利等等。

【特别提醒】A.人身自由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C.生命健康权是最重要的权利。

5.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⑤依法纳税;⑤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⑦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⑧父母有抚养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和扶助父母的义务6.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或统一的);②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享受权利的基础。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16课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要学会依法维权,做一个成熟、理智的消费者1.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内容(1)人身财产安全权即安全权 (2)知悉真情权即知情权 (3)自主选择权 (4)公平交易权(5)求偿权(6)人格尊严和民俗习惯受尊重权利。

2.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方法(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6)向新闻媒体投诉,批评和揭露。

3.如何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①国家完善相关法律,严格依法打击和制裁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②生产者和经营者诚信经营,依法规范生产和经营行为;③消费者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维权等。

4.做个成熟和理智的消费者(1)消费前:消费者应当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

(2)消费中:消费者要尽量到正规的商店购物,少购买流动摊点的物品;消费者要善于识别各种陷阱,提防上当受骗。

(3)进行消费后:消费者应主动索要发票。

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要依法维权。

【例题】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进行评析。

①该行为是不道德的,是违法的,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②这种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违背了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损害了自身的形象和利益,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等。

③生产者和经营者应提升职业道德,诚信经营;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规范生产和经营行为。

否则,这样的行为将要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严惩。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1.个人隐私权的含义及国家保护隐私权的法律规定(1)隐私权是指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2)我国宪法规定:①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这既是一个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人权理念和准则,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②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2.学会尊重他人隐私(1)尊重他人隐私,首先表现在不蓄意打听和刺探别人的秘密。

(2)尊重他人隐私还表现在当你无意中听到或看到他人的隐私,应当为他人保守秘密。

不经本人允许,不得散布他人的隐私。

(3)老师和家长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隐私权。

(4)尊重他人隐私不等于能够隐瞒和包庇犯罪。

当一个人的隐私涉及到危害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时,我们应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3.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1)保护个人隐私,要提高防范意识。

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保管好含有隐私的物品。

(2)有效保护自己的隐私,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和适度的情感距离。

(3)隐私权受侵犯后,可要求侵权人或要求法院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甚至要求精神赔偿和经济赔偿。

相关主题